李兆洛 《旧言集》考述
2013-03-31刘红霞
刘红霞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 常州 213164)
李兆洛 《旧言集》考述
刘红霞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 常州 213164)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也是一位文献学家。李兆洛重视对乡邦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刊刻,曾辑录以清代常州府为主 (旁及他郡)的诗人诗作为 《旧言集》,分别于道光元年、道光九年两次刊行。今参诸载籍,就 《旧言集》的刊刻动因、辑录过程、辑录标准和体例,以及刊刻情况进行考述。
李兆洛;乡邦文献;《旧言集》
李兆洛 (1769—1841),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清江苏常州府阳湖县大宁乡三河里 (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嘉庆十年 (1805)进士,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自六经四史古今异同之说,无不博览,旁及星文、历算、地理及他百伎杂艺之流,无不搜采”[1]1,魏源称其 “近代通儒,一人而已”[2]359。受乾嘉学术思潮的影响,李兆洛一生,以传播学术文化为己任,深惧凝聚古人一生精神和心力的古籍堙没,故 “所至访藏书之家,求先贤遗集”[3]15,“所自著书率未就,而刊布前人遗书遗集金石翰墨数十种”[2]359。李兆洛平生著述宏富,“所辑录有 《皇朝文典》七十卷、《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凤台县志》十二卷、《地理韵编》二十一卷、《骈体文钞》七十一卷、《旧言集》初编、次编、广编,所著有 《养一斋文集》二十卷”[3]16。李兆洛重视对乡邦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刊刻,曾辑录以武进、阳湖地区为主 (旁及他郡)的诗人诗作为 《旧言集》,分别于道光元年、道光九两次刊行。现对 《旧言集》刊刻动因、辑录过程、辑录标准和体例、刊刻情况进行考述,以使学界对其成书过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以梓人自随”—— 《旧言集》刊刻目的
“梓”,指雕版;“梓人”,指刻版人。李兆洛前期仕宦,中年以后从事教育与学术活动,以嘉惠后学为己任,以刻版人自居,热心于书籍的刊刻和流布,“时时为先贤刻将湮之著述”[1]122。《清李申耆先生兆洛年谱》 (以下简称 《年谱》) “道光十四年”指出其 “于乡邦文献意甚权权”,李兆洛一生萃精力于其中,校刻当世及乡贤之书,所到之处,随见随刻,“以梓人自随”[1]28,先后整理刊印先正遗书及故旧别集几十种,是嘉道之际常州整理地方文献卓然有成的学者。
“昔人通一艺以上,有为之而成书,或为之而未及成书”,他皆 “补辑考订,某梓而行之”[4]680。在李兆洛所刊书籍中,除了 “有资实学”的经世之作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可资彰显乡邦人士文章气节,藉以施行乡郡风教之事的乡邦文献。为何著意于整理乡邦文献,李兆洛自己的一段文字颇能说明他 “以梓人自随”的深层原因:
窃尝谓丛书之刻,当随乎人所居都邑,萃其乡先哲所著述,编而萃之。或关于土风民俗之变迁,或究于贤人才士之出处,或辨于贞义士女之事实,耳目亲切,可无讹淆,见闻称说,足资法鉴[1]55-56。
地方文献的整理汇辑,是某个区域独特的人文资源的反映。一般而言,人文越是发达之地,乡土意识中的荣誉感也就越强烈,从而成为一种继续发展与自强不息的契机。这一点对常州而言,尤其明显。
自西晋以来,常州一直是郡、州、府的治所,被誉称为 “三吴重镇”、 “中吴要辅”、 “八邑名都”,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自唐代以来,出过进士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传胪6名。常州府曾是17世纪20年代士大夫们进行批评明廷宦官擅权政治活动的中心。清代的常州,文风尤甚,出现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如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其发达的人文资源,催生了当地士人乡土意识中的荣誉感。常州文人对本土的自豪感往往溢于言表,“吾乡”、“吾常”等富于情感色彩的字眼常于文章中出现。
故乡的传统,乡贤的榜样,使李兆洛对家乡人文之盛,充满了自豪感,加之忧世情切,使他特别怀有扬善之心,至情发露,勇于刊布乡邦文献。所到之处,访遗篇,求总集,全力刊行学问之士的著作,使之化身千万,存亡继绝及嘉惠后学,生平刊布古人著作及自撰辑书几十种。他的这种思想,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流露,如 《旧言集序》即为显例:
乾隆壬子癸丑间,将辑郡志,因搜求邦人士诗文小集,悉令送局以备纂辑艺文。予所采得送局者十有余家,别见他人所采送者亦十余家。其所未见者且不下百家。或素有诗名,而集未行世,或无诗名,而其集裒然成帙。大抵名不闻于乡里十三四,其诗往往清婉可诵,皆百余年间人耳,而湮没不彰已如此。私拟俟志局之竣,悉取诸集各选次十一,都为一编,其后志未及成而辍,典守者不谨,遂星散不可问,意常恨之。夫人不必名家,词不必极思,为之者或无意于传,见之者或不甚相爱,而桑梓之旧风,故老之轶事,习俗今昔之异,人物盛衰之变,每于寻常吟咏仿佛遇之。使人锵锵洋洋,悠然以思,忽然以悲,此亦乡邦文献所资也。况乎师友之宴语,朋侪亲串之周旋,当其绸缪户庭,契阔风雨,言欢奉手,涉想牵梦,洎乎朝露俄晞,墓草遽宿,暂摩音容,流涟未已。忽睹篇翰,如亲笑颜,讵能不寄永思于遗文,申短怀于往迹者哉!故欲及此,暇日聊追昔游,凡有所见,随加诠次。间亦敷求前哲,旁及流闻,旋得旋编,不以前后为第,所冀来者更引其绪,逐可赓录,名姓之下,略具出处,使其世可论,亦微裨志乘之求也。道光元年三月李兆洛序。
常州厚重的历史积淀,对乡邦文化强烈的认同与自豪感,“以梓人自随”的文化定位,使乡邦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刊刻于李兆洛而言,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也是他刊刻 《旧言集》以及众多乡土文献的基本动因。
二、“亦微禆志乘之求也”—— 《旧言集》的文献来源
康熙 《常州府志》是现存清代唯一的一部常州府志。康熙以后, 《常州府志》未见刊行或成书,但有多次修志之举。如乾隆五十四年 (1789)九月,常州知府李廷敬即延请洪亮吉纂修府志;继任知府李尧栋为卢文弨女婿,请主持其事;道光十九年,议修 《常州府志》。三次均中途而废。李兆洛参与了后两次的府志重修,并亲自主持了道光十九年的纂修工作。
卢文弨主持纂修 《常州府志》,曾向常州府属县广泛征集艺文资料。李兆洛响应老师号召,认真地搜集了十余位乡邦人士的艺文资料,以备编纂府志采择。
据《年谱》记载,李兆洛乾隆五十四年(1789)肄业龙城书院。当时书院主讲者为卢文弨(1717-1795),人称抱经先生[5]140。乾隆五十五年(1790)李兆洛补武进学生,县试第三,府试及学院试皆第一;乾隆五十六 (1791)年科试优等第一,补禀膳生员,闻誉日起;乾隆壬子 (1792)、癸丑 (1793),适逢其师卢文弨主持编纂 《常州府志》,李兆洛协助搜集常州地方文献资料,以备编纂府志之需。“自壬子议辑郡志,先生多所采访,送入志馆。寻以属邑议不合,功将半而辍,而卢学士亦去”(《年谱》)乾隆五十八年)。清代常州府领有武进、阳湖、宜兴、荆溪、无锡、金匮、江阴、靖江等八邑,由 《年谱》这段记载可知,因各邑意见不合,以及卢文弨离世,此次重修 《常州府志》未果。
私拟俟志局之竣,悉取诸集各选次十一,都为一编,其后志未及成而辍,典守者不谨,遂星散不可问,意常恨之。
由 《旧言集序》这段话可知,早在搜集艺文资料,以备编纂府志之初,李兆洛便有编选诗歌集的想法。此后府志未成书,资料亦多散失,因着《旧言集》的刊行,这些诗作得以保存,诗人事迹得以流传。而未致散失的这部分资料,则成为选编《旧言集》的最初也是最为直接的资料来源。对于这部分诗文,李兆洛于读时即作校勘。同时不断地采编其他诗人诗作,补充进 《旧言集》:
故欲及此,暇日聊追昔游,凡有所见,随加诠次,间亦敷求前哲,旁及流闻,旋得旋编,不以前后为第。
正因为李兆洛是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不断地增补丰富 《旧言集》的内容,因此 《旧言集》各家诗作的先后次序并不完全按照诗人生卒年。各家诗歌的编排有一个大方向上的时间顺序,同时因为“间亦敷求前哲,旁及流闻,旋得旋编”,与采录的过程相对应,《旧言集》后采得诗作在大致的时间段上便以收录的先后次序进行汇编了。
三、“人不必名家,词不必极思”—— 《旧言集》辑录标准和体例
李兆洛写在 《谢仲伟诗文遗稿序》中的一段话颇能体现其收集乡邦文献的良苦用心:
数君子者书问寥落,未知生平翰墨尚裒拾与否?反复此卷,珍重何如,尤不禁抱卷三叹者也[1]68。
李兆洛有感于常州耆旧零落百余年,清初已刊诗集日渐散失,近年诗人辑刻者罕见,残篇断句虽指不胜数,终究零散不彰,所以他早年即有志于汇辑常州先贤学人遗作,以得聚者易传之功,而力有未逮。道光三年主讲暨阳书院后,于衡文校士之暇,遍加阅览,删繁记要,汇成此编[6]223。
夫人不必名家,词不必极思,为之者或无意于传,见之者或不甚相爱,而桑梓之旧风,故老之轶事,习俗今昔之异,人物盛衰之变,每于寻常吟咏仿佛遇之。使人锵锵洋洋,悠然以思,忽然以悲,此亦乡邦文献之所资也。
《旧言集》之辑,“大要裒录先友、诸故老为多”[1]29。这些人往往都是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绩学之士,或恃声律以自表现者。他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要表彰那些事迹已 “堙没不彰”的乡贤,供后人追思,裨志乘采辑。
《旧言集》的辑录体例,《序》亦有述及:“名姓之下,略具出处”,体例与李兆洛嘉庆年间任职凤台县令时所编收录淮南人诗作的 《小山嗣音》[7]77一样,仿朱彝尊 《明诗综》之例,于各家诗首列诗人小传,叙籍贯字号、考作者行事、记文中要旨、究其论叙得失、核实学识深浅等,从而保存了一个地区清初至嘉道年间学术的基本资料。
以介绍庄关和为例,李兆洛的 《养一斋文集》中有 《庄君酉君传》,“君讳关和,字有钧,亦字酉君”。《旧言集》亦有人物小传:
先生讳关和,字有钧,亦字酉君。武进人。幼而聪颖,十二三即善骑,能释辔驰骤。十五工举子业,继而为穷经之学。采汉唐以来诸家,断以己意,著 《诗说》。又从事 《尚书》,以为 《尧典·授时》非深通星历家言不能得其旨, 《禹贡·治水》非深谙水土之性不能师其意,于是治天官书及中西算法,博览河渠舆地诸书,旁究风角占验之术。……嘉庆二十三年九月一日卒,春秋六十有九。所著 《诗说》四卷, 《禹贡兴利除害说》一卷,《古本 〈大学〉讲义》一卷,《〈中庸〉讲义》一卷,《双州杂记》一卷,诗文若干卷。
《养一斋文集》及 《旧言集》中皆有记载,在其弟庄文和任广东罗定州知州期间,州界山民殴官,拒交赋税,“罗定忧之”,庄关和受邀处理民变。“召诸生父老委屈开譬,令遍告乡人勿惧”,核户籍,除弊端,详察隐情, “尽革增耗选钱诸弊”,“民踊跃赴甫,半月数十年积负遂清”。
旧时读书人,讲求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因 “省试屡荐不售”,庄关和转而研究学问,所学甚博,却并非腐儒。 “善骑,能释辔驰骤”,曾效徐霞客出游,途中见闻及口占之诗合而为《粤游纪程草》。“先生诗多散佚,仅从令子芬倍得《粤游纪程诗》数十首耳”, 《旧言集》中收录其《粤游纪程诗》24首[8]3-4。
再如 《旧言集》中,庄盘珠 (字莲佩)传及诗作附于其父庄关和之后。庄盘珠为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女诗人、女词人,清人对庄盘珠评价极高,王蕴章 《然脂余韵》认为其诗词创作 “兼金双玉,美不胜收”;清李佳 《左庵词话》则赞 “庄盘珠莲佩女史 《秋水词》,娣视易安,非寻常闺秀所能”,“江南闺秀为词,盖多瓣香秋水云”,此处 “秋水”即庄盘珠之 《秋水轩词》[9]58。人们从徐乃昌所辑《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中读到庄盘珠的 《秋水轩词》,由于受阅读文本所限,学界对庄盘珠的关注基本只在词作上,对其诗歌创作尚缺乏关注,其整体创作也缺乏深入及系统的研究。而事实上,一如金捧阊 《客窗笔记》中所说,庄盘珠是 “吟诗稍辍,时填小词”,她对各种诗体的把握尤有值得称道处。若不从诗歌出发,便难以获知其创作全貌,对女诗人的评析也难免失之于片面。
由于系统辑录了清初至嘉道年间诸多 “湮没不彰”的诗人,众多 “星散不可问”的诗作,本着学术上扬善的热忱,“昔人通一艺以上,有为之而成书,或为之而未及成书”,李兆洛皆 “补辑考订,某梓而行之”[4]680。像常熟藏书家张月霄;再如乾隆时以制艺时文名闻江南的常州 “神仙鬼怪”中的 “文仙”周景益,卒于任所之后, “不名一钱,旅梓万里,十年未归,家人寥落,都为异客”,李兆洛 “游粤东,遇先生之子某,索遗稿,颇散乱,为钞而传之”①,故 《旧言集》保留的资料是丰富的,其有助于学术研究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至于小传的详略、诗作的数量,则因诗人在政治上、学术上的地位成就及采访所得资料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刻于道光四年的 《旧言集》,于序后、目录前有这样一段文字说明:按序作于元年,至是始以付梓,有续送者随选随刻,不滥亦不苛矣。多者成册,少则数十字而止。
李兆洛本着 “人不必名家,词不必极思”之旨,尽管 “为之者或无意于传”,“而桑梓之旧风,故老之轶事,习俗今昔之异,人物盛衰之变,每于寻常吟咏仿佛遇之”。《旧言集》或因诗而存其人,或因人而存其诗,“昔人通一艺以上”,而不在乎作品的多寡、作者是否为有成就的诗人,这也正是《旧言集》选录诗作的原则与标准。
四、“乃分其编使就理焉”——于道光四年、道光九年两次刊刻 《旧言集》
刊刻是保存与传播文献的最佳手段。《旧言集序》写于道光元年,之后 “有续送者随选随刻”。道光四年 (1824),李兆洛开始刊行乡邦人士诗歌选集 《旧言集》。《年谱》对此亦有记载:
道光四年:始刊行 《旧言集》。按:序作于元年,至是始以付梓。
《旧言集》的真正刊行时间为道光四年,《贩书偶记续编》中所说 “道光元年刊”②,当是据序文而言,忽视了 《旧言集》的实际刊行时间为“道光四年”而致误。
《旧言集》刊刻之后,不断有人将家藏先人诗作送至谋求刊刻,遂于道光九年再次刊刻。在刊刻过程中仍不断有人送至,故道光九年 《旧言集》又分为初、次、广三编刊行。李兆洛对此亦有说明:
曩刻此集止及同邑人,继乃旁及同郡,其后并及他郡故人。因有他郡人以未刻之稿请附入者,遂亦收之。积六七年。苦前后舛午,乃分其编使就理焉。续有所刻即依差次之。道光九年十一月兆洛再识。③
道光九年的 《旧言集》八册不分卷,分为三编:其中初编76人,另庄明轩后附夏楚畹,庄酉君后附庄莲佩,故初编共收录78人;次编12人,宜兴11人,江阴1人;广编为非常州府人士,收录5人;初、次、广三编收录总数为95人。
前文所说的辑录过程中 “旋得旋编”、“不以前后为第”,这里的 “续有所刻即依差次之”的情况,在道光九年刊行的 《旧言集》次编中也有明显反映。次编12人,宜兴11人,江阴1人。次编目录前10人后,李兆洛注 “以上皆宜兴”。第11人为吴瑶田,注 “江阴。予在暨阳有江干香草之选,故此编不复入。”第12人潘国裳又为宜兴人。
这是因为,道光四年,在刊行 《旧言集》的同时,李兆洛又开始辑录江阴诗人的诗作,编辑《江干香草集》。很显然,采得吴瑶田诗作当在《江干香草集》刊刻之后,同时必然早于第12位宜兴人潘国裳。因着道光九年的 “续有所刻”,以人系诗,因诗存人,这些诗作及诗人方为后人今日所得知。诚如李兆洛在 《旧言集序》中所说:
所冀来者更引其绪,逐条可赓录,名姓之下,略具出处,使其世可论,亦微裨志乘之求也。
作为一部诗歌选集,《旧言集》是李兆洛 “凡有所见,随加诠次”、“旋得旋编”,经穷年搜讨,将散落在民间的诸家诗作整理而成,研究者可作为辑佚的重要参考资料。且 《旧言集》人物小传对琐闻轶事记载尤多,颇具史学和文学研究价值,可为一方征文考献之资,不只是有补于吟咏而已。再者,《旧言集》所录诗人群体在清代常州府乃至整个清代都有其代表性,作为分析文人精英中的普通群体的较好样本,《旧言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注释:
①道光四年 (1824)《旧言集》卷首。
②《贩书偶记续编》总集类著录 《旧言集》为 “道光元年刊”。
③道光九年 (1829)《旧言集》卷首。
[1]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养一斋诗集 [M]//续修四库全书:第1495册.道光二十四年 (1844)活字增修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魏源.魏源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76:359.
[3]清国史馆.清史列传 [M]//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第105册.台湾:明文书局,1985:15—16.
[4]徐世昌.清儒学案 [M].沈芝盈,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8:680.
[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0.
[6]邱新立.李兆洛评传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23.
[7]孙振田.李兆洛知凤台文献活动述论 [J].新世纪图书馆,2007(3):75—78.
[8]刘红霞.清女诗人庄盘珠家世考 [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4):1—5.
[9]刘红霞.清女诗人庄盘珠生平考 [J].常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58—61.
[10]汪俊,刘红霞.庄盘珠 《秋水轩集》考述 [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3):82—86.
(责任编辑:朱世龙)
A Study of Jiuyan Set of LI Zhao-luo
LIU Hong-xia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LIZhao-luo was a famous scholar and philologist 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who ha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local literature collection,collation and publication.He had compiled Jiuyan Set of Poems and poets from Changzhou and counties nearby,which were published two times in the 4th year(1824)and 9th year(1829)in Daoguang period.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ublication motivation,compiling process,standards and style,and the publication of Jiuyan Set by reference to ancient books.
LIZhao-luo;local literature;Jiuyan Set
I206.2
A
2095—042X(2013)06-0045-05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6.012
2013-08-28
刘红霞 (1974—),女,江苏武进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常州地方文化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 (2012SJD880004);江苏省2013年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131310201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