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社区服务管窥
2013-03-31毛丽娅
毛丽娅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社区服务管窥
毛丽娅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是有悠久历史、具有基督教背景、致力于推动志愿者运动的社会服务团体。自1996年承接政府委托管理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以来,在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其明确的组织定位、不断创新的社区服务模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规范的管理、重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路径,也为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启示。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社区服务
根据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转变,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这无疑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YMCA)、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①是有悠久历史、具有基督教背景、致力于推动志愿者运动的社会服务团体。从1984年复会至今,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合署办公,共同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在社区服务方面,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进社区,举办各类生活类服务,用充满爱心的服务满足社区的需要,构建邻里相爱的社群关系。从此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也步入了其发展时期。特别是自1996年承接政府委托管理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以来,在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方面成效显著。本文拟对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以下简称上海青年会)的社区服务进行探析。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上海青年会于2002年12月成立了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这是以“民办非企业”的形式在浦东新区社团处注册成立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托管了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卢湾区打浦桥街道家庭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淮海社区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天目西公共体育场、沪东朱家门长者日间服务中心、石门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瑞金二路社区文化中心等10多个社区服务项目。服务对象覆盖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服务项目涵盖了体育活动类、家庭、儿童教育类、文化类、助老服务类、科普类、特殊儿童类等领域。自2000年以来,上海青年会服务人次从每年50多万人次,逐年递增,到2006年已经达到100多万人次。2005-2010年间,总服务人次逾520.2万[2]。2011年全年,服务人次已超过161万人次。[3]
上海青年会在强化团体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行,在十多年的社区服务中,探索出多元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加强社区服务品牌的建设,目前已成为运作规范、成效显著的社会团体。在我国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普遍存在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的情况下,上海青年会的社区服务,为宗教界或具有宗教背景的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明确的组织定位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10个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武汉、杭州、广州和厦门)的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相继恢复活动。上海青年会顺应时代发展,通过组织创新,在各城市青年会中率先将其组织定位为现代非营利组织(NPO),这种以服务为中心、强调其作为“社会服务团体”的组织定位,有利于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其组织管理及项目运作都自觉而严格地围绕现代非营利组织的规范性、专业性要求展开;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也高效地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整合了社会资源,培育了社会资本,使组织的服务范围得以不断拓展,从而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而组织的基督教背景则体现为将基督教“爱”的理念作为组织核心价值观,并具体贯穿于组织运作与事业推进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以基督教理念为组织文化内核的社会组织,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因其宗教背景又具有超过一般民间社会组织的自我约束力和社会公信力。[4]这可从改革开放后上海青年会社会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获得的众多荣誉得到证明。如上海青年会管理的罗山敬老院、打浦社区文化中心、华爱儿童训练中心2012年被上海市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5]2013年初罗山敬老院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巾帼文明岗”称号。[6]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石门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被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评为特级社区文化中心,石门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被市图书馆系统评为特级社区图书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探索馆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0-2014)等。
二、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公共服务购买的力度,全国不少地方越来越多地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已成为一种趋势,从而也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推进社区服务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青年会及时回应社会的变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走专业化社会服务的道路。上海青年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这是政府与民间社会组织合作的有效途径。罗山市民会馆开创了上海乃至中国内地第一个社会团体进入社区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的新模式,而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探索出“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其托管社区方式可分部分托管的罗山模式和全部托管的打浦模式。[7]部分托管模式以罗山市民会馆为代表,全部托管模式以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代表。而且从2012年初试行区域化管理模式,即是在现有服务点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近和功能相似的原则,把现运营的10个服务点划分为新浦东区域、新黄浦区域、静安闸北区域等,每个区域包含2-3个服务点,这样有利于区域内服务点的联动,共同推进服务的品牌化建设。[8]
罗山市民会馆建立于1996年,是由上海青年会与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共同合作创建,由上海青年会独立管理经营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后由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管理。这是浦东新区政府让社会团体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的探索性项目,是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性、非营利性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模式。这个被称为“社区温馨家庭”的罗山市民会馆,占地6000多平方米,开设了市民休闲中心、罗山敬老院、浦东新区999市民求助中心,设有目生活服务、文化教育、求助咨询、体育娱乐四大类近50个服务项目。通过多元化的服务,促使社区市民共同关注社区,推动邻里互助,培养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并组织开展志愿活动,从而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团体合作共建,在合作共建过程中调整和重建社区民居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中心将会馆建设成为当地居民进行社会交往、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享受公共福利服务的开放式的社区公共场所。其中敬老院除了提供老人一般起居以外,还为老人们提供了喝茶看报,下棋聊天的场所,以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1997年受托管理浦东新区“999”市民求助中心设置了一个24小时为浦东市民排忧解难求助热线,是会馆一项很特别的服务,提供道路交通、导购投诉等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家电维修、医疗保健、家教家政等生活类服务。该服务网络由志愿者组成,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便民服务,不但有效利用了各种资源,而且还鼓励了志愿行为,弘扬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是由政府投资建造的一个集社区教育、文化推广、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服务机构,由上海青年会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管理。自2006年始,中心本着“倡导文化、学习文化、享受文化”的理念,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健康、娱乐、休闲等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并以专业的社工团队服务于青少年、老年人群体。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动,共同推进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努力创造一个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型社区文化园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娱乐需要。[9]
这种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的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既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又是未来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首先,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上海青年会“2009年团体全年运作资金达1700万元,其中政府购买我们服务而支持的资金达305万元”。[10]2005-2010年,上海青年会运作资金达7367.99万元,其中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从政府获得931.15万元的资助,占资金量的12. 63%”。[11]2011年,上海青年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从政府获得资助的资金达286.63万元。[12]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缺少资金的问题。
其次,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保证了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质量。上海青年会拥有一支稳定而富有经验的工作团队,截至2012年底,上海青年会有同工141人、义工4000余人。从访谈中了解到,上海青年会强调人员的专业化、服务的专职化,按照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实施专业参与。2007年3月成立社工部,引进专业社工人才,由专业社工督导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如淮海社区服务中心从2011年12月正式对外服务以来,以“政府指导、委托管理、互助运行”的模式,不仅提供众多便民项目,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引入专业社工,提供专业服务,对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不仅提供老年便利服务,还开展老年安全赡养指导,使社区老人无论在家还是在机构都可以得到中心的专业服务,并向家庭成员传播赡养知识,将中心的服务延伸到家庭。通过专业社工的服务带领,培育社区志愿精神,使整个社区的安全质量、文明素质、健康指数、环保理念得到提升。这也是上海青年会在探索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创新上的又一尝试。[13]
上海青年会采取各种方式着力提高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目前已形成系统、成熟的培训机制。一方面通过讲座、培训、出访交流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同工的专业视野、强化专业理念、提升专业技能。鼓励同工在工作之余注重专业发展。2005-2010年间,“先后有28人次参加了各类专业资格培训及学历教育,其中有3人获得了专业社工师资格, 5人获得了助理社工师资格、5人获得了教师资格,3名同工完成了本科学历的学习,1人获得了神学硕士学位,另外派往境内外短期学习培训的同工达到25人次,扩大了眼界,提升了团体的专业化程度”。[2]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社会服务的专业水准。如从2006年开始上海青年会与新加坡触爱社会服务社合作开展的“千牵手”志愿者培训项目,目前已从一个单纯的社会服务计划发展成为以义工领袖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长期项目,[14]并将专业社会工作的技能培养同志愿者职业专长相结合,从而走出了一条志愿者社会服务专业化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第三,社区居民的参与形成了服务机构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建立由社区居民代表、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和街道三方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社区活动中心工作与社区居民的直接互动,保证了活动中心的各项活动能及时做到“居民所需、中心提供、随时筛选、确保满意、有所创新、引领时尚”的目标;另一方面,上海青年会在提供社区服务的过程中,也鼓励社区居民做社区服务的主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参与服务。如罗山市民会馆培养社区居民参与会馆管理、自我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的能力。让会馆中接受服务的社区居民,通过“为別人倒杯水”的活动,参与图书室及其它活动室的整理活动,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而且培养了社区居民的责任感。一些儿童在参加暑托班及其它少儿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成为这些活动的小助手,有的更成长为少儿项目的志愿者和管理者。罗山市民会馆的这些理念和做法,目前已推广到上海青年会运营的所有社区服务点。又如上海青年会曾经负责实施的“万人就业项目”,也突破单纯生活救济、职业介绍的传统模式,在服务中倡导“互助成长,自力更生”的理念,引导他们投身于公益服务,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帮助“4050”群体树立自重、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石门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瑞金二路社区文化中心更是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这种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采用专业化的运作方法、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的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摆脱了过去“社会事务统揽、社会问题统管”的局面,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通过专业化的社区服务管理增强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15]
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上海青年会紧跟时代的变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积极介入到弱势群体社会问题解决之中。关爱下岗工人、农民工及其子女、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以及精神病康复者等。1995年上海青年会开办了上海第一个下岗妇女涉外家政培训班,帮助下岗女工掌握新的技能,共开办了67期,让3000余名下岗女工重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面对社会化管理、社区文化建设、老龄化问题,上海青年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办老人院、老人日托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社会的内容。2000年上海青年会举办社区护理员培训,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居家养老、医院照顾和敬老院护理的专业从业人员。[16]密切关注上海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生存状况,2007年由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实施的“雏鹰展翅”项目以农民工子女健康教育为主题,组织志愿者参与,在两年时间里先后服务了2万余名农民工子女。2011年春节,打浦文化活动中心专门为社区未返乡的农民工开展文化服务,帮助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17]此外,帮助精神病康复者建立支持平台,与政府合作开展“精神日照”服务,不仅有效组织他们参与社会的活动,而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回归社会。[18]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上海青年会主动参与灾后重建,他们深入四川都江堰灾区第一线,详细考察灾情,确定了“社区家园重建与心灵家园重建”为目标的灾后重建长效服务计划。此外,上海青年会还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如举办“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以“排糖行动”为主题的糖尿病志愿者服务活动。[19]“关爱罕见病患者”社区宣传活动、环保活动等,还通过音乐、视觉、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开展“关注艾滋、共享生命”预防艾滋宣传活动等。
四、与政府合作
上海青年会社区服务项目能不断拓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与政府建立了各种合作关系。上海青年会主动寻求与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与海外相关团体合作。政府也给予了上海青年会很多支持,政府完善了政策法规,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从上海青年会托管罗山市民会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个街道把以前由街道管理的服务中心或者文化中心委托给上海青年会华爱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委托管理成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上海青年会首先是通过罗山市民会馆项目的运营成功,获得了政府的信任,也探索出了一条由民间社会团体与政府共同来整合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建设的模式。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后续一系列的托管项目,到了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的委托管理,则充分显示了政府在与上海青年会互动中互信的加深和观念的转变,从中也表明了民间社会组织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与政府沟通、对话以取得互信合作的重要性。在不断进行委托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与上海青年会彼此之间的信任进一步加深,也促使双方的合作思路进一步打开,形成了良性循环。仅2011年一年,上海青年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从政府获得资助的资金达286.63万元。[12]
五、规范管理
上海青年会重视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从2001年起,上海青年会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内容涵盖了从同工行为规范、岗位职责、工资福利到组织决策、项目评估、资金监管等各个方面,并加强了制度的执行和督导,包括理事会会议制度、例会制度、同工大会制度、义工培训制度、社工与部门负责同工联席会议制度等,使制度真正为团体发展服务。同时,上海青年会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完善了部门设置与机构建设,适应社会发展,以社区服务为导向,并以此为工作重点,从而形成了上海青年会突出社区服务的组织构架,设有专门的“社区服务部”。每一个活动中心成立管理委员会(委托方、受托方、社区居民代表组成),具体由活动中心主任负责,每个中心配置数量不等的同工。
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规划和评估是上海青年会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其工作专业度的重要指标。项目从前期开发、项目立项、项目执行、项目评估都有一套规制。每个服务项目的开展,都要求请相关专业人员先进行可行性方面的“预估”,然后制定详尽的策划书和计划表。每项服务工作进行之中和结束后都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反馈调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这是年终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依据。在项目管理中,进一步推动项目计划的规范化、格式化、程序化,项目评估层次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计划的制定到实施都有专业的评估,使团体的每一成员都能够“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参与服务项目的每一过程。上海青年会针对服务质量、社区居民需求等各方面进行不间断的调研、评估,不断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
上海青年会建立了完善的项目核算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核算制度。1999年上海青年会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非营利评估研究小组的帮助下,建立了项目核算制度,在每一个项目启动前,先根据每个项目的运营性质、运营成本测算等对项目进行分类,划分为无偿、收支不抵、盈亏平衡、有微利四个类别,有重点地进行服务资源的组合,以达到资金平衡或者接近平衡。严格实施第三方审计原则和制度,做到定期公布账目,保证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20]
六、服务品牌建设与品牌输出
品牌是组织的无形资产,上海青年会从2002年成立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以“爱”为核心和“倡导文化、学习文化、享受文化”的理念,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将“华爱”打造成为了上海市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的一个知名品牌。上海青年会通过输出“华爱”品牌,先后托管了10多个社区服务项目。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的成功运营,使“华爱”形成了委托管理的品牌效应。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致力于打造以“倡导文化、学习文化、享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文化服务品牌。淮海社区服务中心则努力打造主题节日活动、各有特色的兴趣班,并向精品化方向发展。2012年6月托管的瑞金二路社区文化中心,是上海青年会受托管理的第三个文化类社区服务中心,也是上海青年会打造品牌服务、推动文化发展的又一次重要尝试。2012年上海精神文明市民巡访团对全市19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暗访测评,根据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制定的环境设施、规范管理、免费开放、内容丰富、群众满意率五大内容的十七项测评指标进行巡访调研,由上海青年会承接管理的黄浦区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分别荣获此次测评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这是继1996年上海青年会承接管理罗山市民会馆成为全国第一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模式探索后,又一次得到社会的认可。[21]
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模式将剥离出来的一些公共事业,采取合同或协议等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来管理运营,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从而演变为一种契约关系。以社区居民对服务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指标,政府继续发挥其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上海青年会作为以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为追求的社会团体,十多年来,扎根社区,在充满爱心的服务中进行爱心传递,并不断探索社区服务新形式,主动地与社会磨合,更多地服务人群,已经成为一个成熟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团体。可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路径,也为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启示。
[注释]
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00年,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为会训,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面向昨天的青年、今天的青年和明天的青年,促进德、智、体、群的全面发展,倡导积极人生,建立完美社会。“文革”期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与全国其他城市基督教青年会一样于1966年停止活动。1984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复会。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成立于1908年,以“尔识真理,真理释尔”为会训,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本基督精神,促进妇女德、智、体、群四育之发展,培养高尚健全之人格、团契之精神。1959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在八仙桥会所联合办公。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活动,1984年复会。
[1]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OL].http://www. mca.gov.cn/article/zwgk/jhgh/201112/20111200248419.shtml.
[2]吴建荣.坚守团体使命,承担社会责任:2010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J].上海青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会刊),2010 (6):3-5.
[3]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2011年度年报[R].2011:69.
[4]黄海波.青年会模式: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社会公益组织及其特征-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例[J].学会,2010(6):11-14.
[5]信息窗[J].上海青年,2012(2):12.
[6]罗山敬老院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EB/OL].http:// www.shymca.org.cn/xiangxi.asp?id=325.
[7]2011年上海青年会、女青年会大事记[R].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2011年度年报,2011:59.
[8]钱文卿.责任.使命.发展——2012年社区工作研讨会综述[J].上海青年,2012(5):3.
[9]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EB/OL].http://www.shymca. org.cn/shequ02.html.
[10]回眸2009年——上海YMCA&YMCA服务总结[J].上海青年,2010(1):2-3.
[11]吴建荣.坚守团体使命,承担社会责任——2010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J].上海青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会刊) 2010,(6):3-5.
[12]感恩、突破、转化、成长——2011年上海YMCA&YWCA服务总结摘要[J].上海青年,2012(1):2-3.
[13]李渊博.引领健康生活,服务和谐社区[J].上海青年,2011(6): 2.
[14]杨娅.在这个夏天遇见彼此——相聚2010年“千牵手”[J].上海青年,2010(4):8.
[15]马兆珍.以品牌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J].上海青年,2011 (6):5-6.
[16]吴建荣.构筑社会环境,谋求NPO发展——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发展历程[J].城市管理,2003(5):26-27.
[17]马兆珍.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春节精彩服务回放[J].中国宗教,2011(3):81-83.
[18]上海青年编辑部.与党同心创新业,爱国为民献爱心[J].上海青年,2011(3):3-4.
[19]杨秋莹.“排糖”在行动[J].上海青年,2011(3):6.
[20]雷丽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社区服务模式探析[A].宗教文化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60.
[21]马兆珍.在摸索中稳步推进,在实践中获得成就[J].上海青年, 2012(6):2.
[责任编辑 刘范弟]
On the Community Service of Shanghai YMCA and YWCA
MAO Li-ya
(History and Tourism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8,China)
Shanghai YMCA and YWCA are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with a long history,Christian background,promoting volunteer movement.Shanghai YMCA and YWCA have had a lot of achievements in developing community culture,education,sports since 1996 when they undertook the mandatory administration of Roshan Municipal House of Pudong New Area from the government.Their experience of clear organizational positioning,innovative community service model,underta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ndardized management,paying attention to brand construction will provide new methods for the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service,while offering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rvice.
Shanghai YMCA;Shanghai YWCA;community service
B911
A
1672-934X(2013)05-0089-06
2013-06-2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及其管理政策研究”(09BZJ013);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督教慈善思想研究”(11SA067)。
毛丽娅(1965-),女,四川乐山人,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宗教与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