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2013-03-31吕福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关元天枢中脘

刘 敏,吕福全,杨 雯,王 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笔者采用加热灸治疗,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钟某,男,31岁,3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间断出现腹痛、腹泻、失眠等症状,腹痛、腹泻症状多晨起时严重,排便后症状缓解。患者多次行胃镜、结肠镜、腹部平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自行服用止泻药物,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出现焦虑、烦躁等症状。就诊时腹痛、腹泻较前加重,严重失眠,轻度消瘦。根据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因患者惧针,故选用热敏灸治疗。治则:温经通络,理气止痛,调和肠胃。取穴:中脘、神阙、天枢、关元、命门、腰阳关、大肠俞、足三里附近探测热敏点。首次操作选取仰卧位,在任脉上循经往返灸,在中脘、神厥探查到热敏点,双点进行温和灸,患者自觉腹中如烈火在烧,腹痛加剧,但在可耐受范围内,故继续施灸,30 min后,腹中热感消失,感皮肤灼热,遂停灸。次日患者自诉腹痛症状有所缓解,腹泻、失眠症状仍较重,故待中脘、神阙敏消量足后,在天枢、关元探测到热敏点,继续施灸,行3点温和灸,患者自觉腹中如文火慢烤,较前日舒服,而后关元附近出现蚁行感,天枢热敏消失,20 min后关元敏消量足[1]。第3天,患者自诉腹痛明显好转,腹泻次数较前减少,睡眠亦有所改善。连续治疗15次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完全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后又间断治疗1个疗程(7 d)。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天枢、命门、大肠俞、足三里、关元为本病高发热敏穴区[1],中脘、天枢、天元分别为胃、大肠、小肠之募穴,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滑伯仁《难经本意》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了脏腑之气和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故用俞募配穴,上穴配伍应用可理肠止泻、和胃止痛。神阙为任脉上的穴,命门为督脉上的穴,2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故古人将此2穴称为水火之官。神阙灸可固脱理肠止泻。足三里为胃之合穴、下合穴,《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灵枢·五邪》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足三里可健脾和胃、扶正补虚、通络止痛。

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操作安全,艾条距患者距离在3~5 cm;不可盲目探寻,若寻至热敏点,必侍敏消量足后方可探寻下一热敏点;探寻过程中要和患者互动交流,随时调整距离及位置;脾虚水湿较盛患者热感较不明显,易起水泡,起泡后需适当处理,小泡可由其自行吸收,大泡需刺破引流,涂抹紫药水或者烫伤膏,一般不会留疤。治疗本病还要加上心理疏导,要让患者对医者产生充分的信任。

本病属中医学“腹痛”“泄泻”等范畴。主要病机为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阳气素虚;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脾不调、土虚木旺而使肠失传导、肠道气机不利致腹痛、腹胀、腹泻[2-4]。热敏灸操作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并且疗效显著,临床可广泛应用。

[1]陈日新,康明非,陈明人.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46.

[2]付勇,邹军,康明非,等.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24例[J].江西中医药,2011(3):51-53.

[3]丁建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867-868.

[4]王朝辉,王富春.针灸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5(4):725-726.

猜你喜欢

关元天枢中脘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尊敬
尊 敬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在暗处尊重人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