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随症加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压的影响
2013-03-29赵丽艳董国玲赵青山王泽静马兴常王艳丽
赵丽艳,薄 云,董国玲,赵青山,王泽静,马兴常,王艳丽,赵 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5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其中60例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奇、偶数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6岁~76岁(61.5岁±2.0岁);发病时间3月~6月(4.0月±0.5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5岁~77岁(60.5岁±2.5岁);发病时间3月~6月(4.0月±0.6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60例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CT或MRI证实有大脑半球皮层下缺血病变;60例高血压病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1999年颁布的高血压指南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12.0 k Pa)[2]。进行药物治疗前征得患者同意。
1.3 病例排除标准 发病时间超过6月;意识障碍、精神病、明显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能引起认知、记忆功能障碍的疾病,合并血管炎、感染、肺部肿瘤、心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治疗无法依从及药品过敏者。已排除了其他药物或非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波动等对血压的影响。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基础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脂。治疗组,中药组方:熟地20 g,山萸肉10 g,山药10 g,泽泻10 g,茯苓10 g,丹皮10 g,天麻10 g,菖蒲15 g,益智仁10 g。随症加减: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肾阳虚),去熟地、山萸肉,加肉桂3 g、附子5 g、肉苁蓉10 g;伴潮热盗汗、心烦失眠(阴虚火旺),去益智仁、菖蒲,加知母10 g、黄柏5 g、枸杞子10 g、菊花10 g;伴气短自汗、口干舌燥(气阴亏损),去益智仁、菖蒲,加人参9 g、麦冬9 g、五味子6 g、黄芪10 g;伴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瘀血阻络),加丹参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全蝎5 g;伴眩晕耳鸣、面红耳赤、急躁易怒(肝阳上亢),去益智仁、菖蒲,加勾藤10 g、石决明20 g、槐花5 g、栀子5 g、枸杞子10 g;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肾精亏损),加何首乌10 g、菟丝子10 g、枸杞子10 g、黄精10 g。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用,30 d为1疗程。
对照组予脑复康 (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20080104-1)每次0.8 mg,3次/日,口服,血塞通分散片(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80221)每次100 mg,3次/日口服,卡托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H31022986)每次25 mg,3次/日口服,连续服用30 d。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1.6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且1周内平稳者为有效;显效:由重、中度高血压降至轻度或临界且1周内平稳者为显效;无效:3周后血压仍波动于原来水平者为无效。
1.7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血压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血压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例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智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多次脑梗死或大面积脑出血,引起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及功能减少而引起痴呆,而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管病的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因此认为,高血压病也是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常见发病机制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瘀血阻窍等。气血亏虚、髓海空虚、肝肾不足多属虚证,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风、火、痰、瘀是高血压病的病理因素,治疗的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3]。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药甘平、补脾益肺、养阴生津、益肾固精;山萸肉补养肝肾,配泽泻、茯苓利湿泄浊,属利尿降压良药;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健脾益气,并助山药之健运,黄芪健脾益气生津,推动血液运行,克服外周血管阻力,对高血压双向调节;天麻行气活血、开窍醒神;肉桂、滋补肾阳,与肉苁蓉合用改善先天不足、调补后天阳气不足,具有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作用。知母、黄柏、枸杞子滋阴养血、清热泻火;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可扩张外周血管降压。天麻、勾藤、石决明、槐花、栀子平肝潜阳,凉血止血,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黄精滋阴补肾、养心安神,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调节神经及血管紧张素作用[4]。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药、山萸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茯苓、丹皮、泽泻、枸杞子具有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功效,以及抗动脉硬化作用。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全蝎具有抗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作用。以上中药相辅相成,可降低血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使微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防治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改善机体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促进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细胞的携氧能力,最终改善脑供血,能缓解痴呆症状,改善脑功能障碍有一定效果。
本观察显示,六味地黄汤随症加减治疗高血压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明显降低血压,抗动脉硬化,改善脑供血,增加脑细胞摄氧量,保护大脑,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取得很好的疗效。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73.
[3]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新世纪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8:300-301.
[4] 梁友云,王晓玲,刘宏伟,等.泷泽汤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3):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