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信息教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3-03-27王晓玲
焦 炜,王晓玲
(兰州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发展,并成为衡量个人学习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它的权力”。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纷纷制订与实施世纪教育发展方案或教育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信息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大学信息教育观念的变革,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信息教育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 Kowski)也指出,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三个层面。美国是世界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大学信息教育也走在世界前列。本文在梳理分析美国大学信息教育成功经验和我国大学信息教育发展历程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分析美国大学信息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美国大学信息教育的发展
美国的大学信息教育始于19世纪。1887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威创立了第一所图书馆学校——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经营学院(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美国大学图书馆面临加快发展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巨大压力。面对专业馆员极度缺乏的状况,美国加快了图书信息教育的发展步伐,在图书信息教育发展的高峰时期,全美图书信息学院多达137所,在校学生超过2万人。纵观美国大学信息教育的发展,其核心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I-Schools运动及其发展理念以及积极推进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几个方面。
(一)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迅速崛起。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实施“国家信息基础建设(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行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热由此席卷全球,人们开始以信息时代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图书信息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体系,冀望图书信息教育成为21世纪的热门专业。针对美国图书信息教育的状况,Kellogg基金会于1994年提出了“人类信息系统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HRISM)计划,直接资助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信息学学院、伊利诺依大学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研究生院4所图书信息学院进行教学改革。虽然4所学校的改革内容不尽相同,但改革所依据的原则及特点是一致的,表现在:(1)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即不仅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信息工作的挑战,更重要的是瞄准信息产业人才市场的需要;(2)改变图书信息学院单一和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鼓励与其他院系共同设立学位课程,重视开设专门领域的信息服务课程;(3)推进图书信息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4)积极吸收现代信息技术新成果,强化改革教学内容,构建高起点的信息教育课程体系;(5)强化信息与计算机专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建立新的学习结构与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的培养;(6)重视开展远程教育。科技的发展和家庭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使得借助交互式电视和多媒体网络实现异地授课成为可能。美国几乎所有的图书信息学院都已开展远程教育,学生可通过网络完成课程计划。在此背景下,美国大学图书信息教育也加大了调整与改革的力度,通过引进大批图书馆自动化、数据库及网络化方面的师资、改革图书信息教育传统课程、增设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化课程、注重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等改革措施,多数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可的图书信息学院正在进行或已完成课程改革,它们或将课程与技术结合,或修改完善课程,或与电子计算机、通讯工程、企业管理专业等其它院系联合开课,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技术能力。在学位设置方面,美国图书信息学院设立的硕士学位已由单一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硕士(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发展到包括信息学硕士(Master of Information)、远程通讯与网络管理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Management)人机交互信息学硕士(Master of Informati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 ion)等在内60余个新学位。[1]这些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在信息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也极大促进了美国图书信息教育的发展。
(二)I-Schools运动及其发展理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信息技术环境对图书馆与情报人才培养及研究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迎接挑战,开拓人才培养新方向,美国依利诺依大学、华盛顿大学、密西根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大学等世界拔尖信息管理院长联合发起了“I-Schools运动”,2005年7月通过宪章组成I-Schools联盟。截至2009年3月,美国、加拿大、欧洲共有21所大学被批准加入了I-Schools。I-Schools致力于信息、技术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强调信息能力培养与宽口径的领导型信息人才培养。其标准包括:必须有杰出的研究和杰出的博士教育;必须能在科学、企业、教育与文化进步过程中提供任何形式的信息所需专门技术;必须能提供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信息使用与用户方面的专门知识。成为I-Schools成员的大学,必须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型博士课程培养面向未来的研究者,能够对信息领域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I-Schools成员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学科交叉背景,为与信息有关的不同学科领域搭建了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平台,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专业认证和学位教育,为学生提供涵盖面广泛的课程和自由的学习及研究环境,培养高质量、能力全面的信息职业者。ISchools学位教育层次多样,本科专业名称各异,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专业设置向情报学、信息管理和技术领域倾斜,并呈现向远程通讯、网络管理、期刊与媒体研究等相关领域扩展的特点。此外,ISchools还通过网络学习平台WISF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有志于从事与图书情报领域有关的信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认证教育和远程教育。[2]I-Schools是国际顶尖图书情报学院的联盟,代表了国际上信息管理教育的最高水平与潮流,其成立和发展为推动美国及全球图书信息教育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该概念首次出现于美国前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1974年向全美图书馆与信息学委员会提交的《信息服务的环境、关系和重点》报告,他认为:信息素质是指人在经过培训后,通过掌握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源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委员会在其年终报告中将信息素质定义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确定、评价有效信息的能力。[3]信息素质教育指为启发人的信息意识、提高人的信息能力、提升人的信息道德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其目的不仅是培养人们的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自觉性、预见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4]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发源地,美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1982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指出,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信息素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受到美国各界广泛认同。198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召开了全国性研讨会,探讨大学图书馆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会议总结报告提出:为了更好地适应终身学习的新目标、新任务,大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图书馆应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担负起重要作用。同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其宗旨是:明确信息素质在学生学习、终身教育和成为一个良好公民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在正式或非正式环境下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型;决定继续教育和教育培养的发展方向。1980年代末,美国高校正式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高等院校的教学大纲之中;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信息素质教育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1990年代以来,信息素质教育在美国各大高校全面实施,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大学图书馆在大学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1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又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具体标准包括:(1)学生能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2)学生能高效获取所需信息;(3)学生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利用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选择适当的信息;(4)学生作为个人或作为群体中的一员能有效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标;(5)学生能够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得和使用信息时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信息素质是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美国信息教育的发展,也极大提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百年中国大学信息教育的发展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动最激烈、最动荡的世纪,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艰难创生、曲折发展的世纪。与此相对应,近百年来中国大学图书信息教育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1920年,中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校——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前身)诞生。1947年,北京大学开始设置图书馆专修科,1956年改为4年制本科。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只有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长年开设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快速发展,武汉大学于1978年率先设立了科技情报专业,并于1984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图书情报学院,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均突破了图书馆学的传统范畴,呈现图书与情报一体化发展的趋势;198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进入了学科化、技术化、专业化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图书情报教育十分注重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成为图书情报教育的主干课程,标志着图书情报教育迈入信息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图书情报人才就业市场受到强烈冲击。[1]为了顺应信息人才市场的需要,北京大学于1992年率先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改名为信息管理系。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之下分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据统计,截至1995年底,全国1080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共设置了31个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31个信息工程专业,26个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89个经济信息管理类专业。此外还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等,加上55个图书信息专业,总数达到200余个信息专业。1998年10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研讨会”,确定了8门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设立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包括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从中国大学图书信息教育发展的百年历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余年是中国大学图书信息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大学图书信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现阶段中国大学信息教育仍面临和存在着课程低水平重复、学科性倾向替代了工具性和综合性、师资队伍缺乏、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单一等突出问题,甚至还存在将大学信息教育等同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错误认识。[5]如大学信息教育不但仅仅局限于文献检索课,而且开课率和选课率较低,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缺乏对大学生信息观念和信息道德的教育;再如目前多数高校的信息教育学科性倾向严重,片面追求学科系统化,教育内容偏深而不实用,学生难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习和研究中,未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应有的帮助。
四、美国大学信息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充分利用校内外信息资源,强化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与社会及大学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在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十分注重与劳工部门及相关产业部门的协调,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太平洋贝尔电话公司联合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我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多数高校在教学上只注重将固化的知识教给学生,缺乏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缺少主动选择和利用信息的机会,也缺乏对信息检索工具的了解,造成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极低。因此,应强化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统筹安排和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实验室、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员、信息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等丰富的软硬件的资源,通过构建开放的大学信息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有效推进大学信息素质教育。
(二)正确处理大学信息学科建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以信息学科建设带动大学信息素质教育
2005年由美国信息教育顶尖大学发起成立的I-Schools联盟,致力于信息、技术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强调信息能力培养与宽口径的领导型信息人才培养,对推动美国及全球信息学科建设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设置信息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1000余所,其中不少院校已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信息管理高等教育体系。然而,与蓬勃发展的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形成鲜明对照,我国多数高校针对普通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却面临和存在诸多问题。不少高校或是将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等同于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或是片面追求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性和系统化,教育内容偏深而不实用。事实上,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既不仅仅局限于文献检索课,也不等于信息管理专业的教育,没必要也不可能以信息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为目标设置课程。因此,应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定位,通过制定合理的大学信息素质教学计划和充分运用信息学科发展的成果,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观念的教育,有效推动大学信息学科发展与信息素质教育协调发展,坚决杜绝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的极端化倾向。
(三)加强大学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大学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98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研讨会,会议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担负起重要作用,并于同年成立了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素质教育在美国各大高校全面实施,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001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又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图书馆是大学的信息资源中心,是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大学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大学图书馆可通过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大学生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图书馆的建设,使学生能够便捷地检索利用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加强大学图书馆建设,除了强化图书馆硬件建设之外,更应加强图书馆软件建设,特别是应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队伍,承担起大学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者、知识导航员和信息素质教育专家的角色。同时,应彻底改变以往大学图书馆员被认为且只能是“图书管理员”的传统认识和思想观念,通过多种政策制度提高图书馆员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图书馆员在大学信息素 质教育中的作用。
[1]柳晓春,方平.中美图书信息教育改革与发展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6(2):65-71.
[2]王伟.美国I-Schools对我国医学信息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7-19.
[3]范小梅.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1):69-71.
[4]潘燕桃.信息检索通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牛振恒.21世纪我国高校信息教育问题漫谈[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