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3-03-27曹艳艳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曹艳艳

(华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200062)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此为契机,全国高等院校外语界掀起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热潮。在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教学目标阐释混乱、定位模糊,难以满足《纲要》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与期待;高校自身定位同质化倾向严重;师资水平不足等,这些都导致大学英语教育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以上困境,笔者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界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认识仍待深化

2010年,《纲要》针对高等教育指出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新时期,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通过闭门造车来实现,必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教研基地,互派教授讲学、访学,互换交流生参与国际科学计划,以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逐步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迈进。

但是,根据2007年颁布的《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上述引文可以判断,《课程要求》希望通过对学生综合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训练,来达到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内容是通用英语,教学目标需要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对不上教学目标”(蔡基刚2012)。 所以,如果大学英语教育仍旧停留在基本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框架内,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期望学生能自动获得并具备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自如运用所必需的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是不现实的。

值得欣喜的是,自《纲要》颁布以来,同以往侧重具体教学法的微观探讨不同,我国高等教育界关于大学英语教育深化改革的论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一大亮点是外语界领军人物更多采用宏观视角,集中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定位、目标和方向等根本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3年5月本文撰写期间,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大学英语改革”为关键词,以“主题”为检索项,共检索到相关论文664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43篇。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论文仍停留在具体教学法和个人、院系教学经验点滴体会上,并未能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外语界领军人物认为此轮改革应首要关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大问题,不应局限于具体教学法的修修补补。第二、众多大学英语教师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宏观趋势认识不足,把握不深,对更深层的教改大方向缺乏思考。毫无疑问,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若想有所突破,继续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性大问题势在必行。

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实困境

1.教学目标阐释混乱、定位模糊,亟待明晰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现行2007年版《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阐释模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匹配,一线教师根据课程要求进行的教学内容无法实现其追求的教学目标。“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追根溯源,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目标与定位的模糊……正因为目标的模糊和异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雷声大,雨点也大,但教学质量仍然不见提高”(束定芳2012)。

1)《课程要求》没有明确阐述教学目标中综合应用能力的内涵及科学测试评价的问题。它特别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但从现实情况看,若只把教学培养目标理解为宽泛的交际目的,单纯把英语用做与外国人人际交往的沟通工具来学习,那么我们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国力来做这件事情未免太得不偿失,微薄收益与巨大投入极不相称。若把它理解为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开展专业领域合作活动,单纯强调听说能力并不能担此重任,应该是听、说、读、写、译全面均衡发展,否则容易误导一线教师重听说,轻读写译,更加谈不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根本无法实现毕业后应用专门用途英语的目标。

同样,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探讨的问题,诸如大学应该教什么样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还是以英语为媒介语言开展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with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或是一致向香港知名高校看齐,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开设学术英语(EAP)?当今中国高校英语师资现状能否胜任这样的重任与期待?大学英语教师个人该如何专业定位才能适应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定位?要回答这些问题,归根结底绕不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方向的科学准确定位。只有首先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明晰定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才有希望,大学英语一线教师才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才不至于纯粹为了改革而改革,免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2)《课程要求》没有体现英语学科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达到的高度。“由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长期分离,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缺乏衔接,在分工上不够合理与科学,在质与量上薄此厚彼,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这些都不利于正常的英语教学”(戴炜栋2001)。《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比大学阶段《课程要求》不难发现,《课程要求》除了词汇量要求比高中稍有增加外,其他方面没有实质的差别。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不能仍停留于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学习重点要放在应用英语促进专业学科发展、推动未来工作开展上。对于国家重点院校,大学英语教育内容应设定为重点进行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学术英语教育,并辅以通识英语教育。教育目标应设定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创新、思辨精神的拓展,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3)《课程要求》缺乏制度化、常态化的修订与完善。《课程要求》颁布至今已五年,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定位已不适应国际学术交流和各学科发展的需要。只有常态化的对《课程要求》进行科学修改、完善,使英语教学推动各学科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促进各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这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首当其冲要做的工作。

2.师资水平与《纲要》要求有差距

《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但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师的尴尬专业身份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1)绝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准备与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要求错位。“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课是最理想的选择”(束定芳2012)。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是从英语系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在自身学习阶段缺乏其他学科的专业学术准备,在进入大学英语教学岗位后,难以达到教授其他专业课的水平。所以,如何开展大学英语师资职后教育培训与进修,如何使学术休假形成制度化,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拓展教育的机会,将成为决定大学英语师资能否达到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关键。

考虑到师资现状,根据分类指导原则,现阶段最可行之路:“985”高校重点开展学术英语教育,辅以英语通识教育。地方院校结合办学特色开展英语通识教育(GEEMI),鼓励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开展特色学科的全英文课程,由点及面,逐步向学术英语过渡,为各科学生将来的学术英语应用阶段打好基础,未来大方向是学术英语(EAP)。

2)教学任务繁重、学术边缘化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不够。现行的大学英语教育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课程工具性特点使得学校往往视大学英语教师为“非专业”人士,职业前景就是“教书匠”。和其他公共课类似,绝大多数高校规定大学英语教师周基本课时量动辄十几节。同时,分层次教学要求每位教师同时教授多个级别的课程,加上批改作业、答疑等活动,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自我充电提高,经过多年“学术透支”,越发难以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严重影响教学、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英语在高校中属于公共课,不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不具备设立专业硕士、博士点的资格,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认同,专业发展前景受限,教学、科研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始终有低人一等、无学科依托、学术身份不明、不知如何发展的问题。现在是时候为大学英语验明正身了。期待关心、支持、扶助大学英语教师的专家、学者、教师骨干都来研讨学科定位问题”(夏纪梅2012)。

另外,在许多高校,相比英语系小班化30人以内的教学班,大学英语公共课的性质决定了班级学生人数庞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属于“985”师范类高校,即便在小班化教学理念推动下,往往一个教学班人数也要达到四十人左右,人数多的班级甚至达到50多人。师生比失衡极大影响着教学互动交流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会影响教学效果,更加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3)教师评价机制僵化,教师流失、流动严重。《纲要》要求“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可是,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往往是由单一的学生评教来考评教学质量,考核形式单一,考核项目主观色彩浓厚,量化指标缺乏科学依据,无法科学评定教师教学水平。高校职称评价体系片面强调科研的重要性。科研易于量化的特点、高校排名效应也使得高校行政管理层抓教学软,抓科研硬,造成轻视教学的事实。部分教师消极应付教学,教学质量低下,积极搞科研评职称,而专注教学的教师往往因为科研成果不足而长期难以晋升职称。长此以往,形成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质量与职称背道而驰的怪现状,严重打击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成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跳槽、换岗,优秀而有责任心的教师流失、流动严重。评价机制这个无形的手不改革,教学质量将难以有效提升。

三、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对策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只关乎一个学科的发展,它牵扯面大、影响面广,是个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若想突破目前的困境,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参照《纲要》,从大学使命和国家、民族发展宏观视角出发,由国家教育部召集专家修订、完善《课程要求》,形成五年一完善制度,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方向。新的《课程要求》应体现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类别高校制定与之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总体框架下应包含多个级别的具体要求,以适应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个性需求。

2.将大学英语提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设立硕士、博士评定点,使其与其他专业平等,让大学英语教师具有明确的学科、专业意识,具有确定的学科、专业身份,拥有光明的职业前景,从而获得专业自信与发展。

3.现阶段,重点高校大学英语应以学术英语为主,英语通识教育为辅。地方院校以通识教育为主,辅助以具有本校专长的全英文专业课程,以点带面,未来方向是向具有学校特色与专长的学术英语过渡。

4.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和尽快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实行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切实提高一线教师待遇,从根本上扭转优秀大学英语师资流失严重的趋势,实现优质师资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同时,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请、评奖评优等方面,各高校应该制定有利于大学英语学科健康发展的政策,提高和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促进大学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5.健全教师职后培训、进修机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国家、高校应在公派留学、学术休假、教学科研研讨会等方面加强对一线教师的支持力度,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和培养力度,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纲要》)。

蔡基刚(2012).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3)。

戴炜栋 (2001).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 [J].外语教学与研究(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束定芳 (201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夏纪梅(2012).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