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2013-03-27管艳郡
管艳郡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重庆400700)
1.专业化翻译人才现状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现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小学三年级已基本普及英语教学 ,有条件 的地方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在“千军万马齐上阵”的形势下,“战果”并不丰硕。数亿中国人学英语却并没有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的、足够的外语人才。学校对外语教学和教育的“超常重视”,导致外语考级把学生的精力都引向了证书或资格需求而非能力指向,考级一旦过关,对于考试者而言外语的使命便也完事了,因为他认为拥有了资格证书,就拥有了“高”外语水平,好的外语素质(张庆路2005)。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也造成了大量的实用性翻译人才与社合需求大为脱节。
从翻译教育现状来看,中国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翻译的本科课程,而翻译的硕士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在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翻译专业化教育从数量上和师资力量上而言仍然不足。由翻译人才市场供需来看,合格的译员缺口很大,尤其是同声传译员。翻译市场要求熟练双语、经验丰富、精通某一领域的高质量译员。而在校大学生的培养涉及领域广而不精,除了课堂练习,翻译实践较少,翻译经验欠缺。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需求多为科技、商贸等方面的翻译,而课程设置文学翻译偏多。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教育和翻译服务还正在发展,目前翻译市场还处上升阶段。就翻译人才来说,大多数自身能力还难以企及翻译的更高层次,翻译实践经验不足,就像考驾照既需要理论考试又需要路考一样,不光是要看理论知识,实战更是重要。如今的中国社会还没有把翻译看成是一项专业服务。而专业翻译就像医生一样,来不得半点掺假。懂点外语就做翻译,很可能会出差错,使翻译成本增加。修补劣质译文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还可能损及形象和声誉。同时,专业服务也意味着专业定价、专业费用,并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哪怕是在翻译结束后修改几个字,花费的也并非是几个小时或半天的功夫,而需要重新通读文章或书籍,把涉及到的不合理的地方都改掉。我们需要的是专业翻译,需要的自然是专业的素质。
2.翻译人才紧缺的原因
一边是全民高度重视英语教育,一边是中国翻译人才高达90%的缺口,快速发展的外语教育难以满足翻译人才的需要。那么,我们的翻译人才何以如此紧缺?
我们应该常听到这样的事情,许多外语专业科班出身的人仍然无法完成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翻译任务,能从事与翻译相关工作的学生就更是寥寥无几,殊不知,做不好翻译是正常的,因为翻译是个专业活儿,并非是懂外语的就会翻译。在我国,人们对翻译工作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一些误解,认为“学了外语就能翻译”。把英语当作知识或简单工具来掌握;为考试而学英语;不重视翻译与翻译教学。其实,外语只是翻译的基础,要做好翻译,还需要语言之外的特定技能,这得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实现。“学外语重要,学翻译也重要”。 不要再把外语和翻译混同看待,它俩有关,但不是合为一体的专业。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师资也不同。
懂外语的人不懂专业,懂专业的人不懂外语,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存在。毕业后的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依然无知,因为在学校学得更多的是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对其他专业知识了解得很少。实际上我国每年仅需少量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才,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工程、医学等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翻译重点强调技术性和专业性,专业知识是进行翻译的基础和保证,翻译技能是实现手段。业务所涉及的范围广泛,行业术语的繁杂,也造成了翻译人才尤其是专业翻译的缺乏,精通各行业的专业人员当中又精通专业翻译的更是凤毛麟角,那些专业人员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可以很好的理解原文,却因为他们外语表达能力不足,也缺乏专业的翻译培训,所以难以用流畅的语句来表达内容。长期以来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以外语专业学生为主,缺乏建设翻译队伍“正规部队”。
多数人学英语就是为考试而学,为拿证书而学的。中考、高考、考研,英语分至关重要。什么职称英语,什么四级六级,是多少人挤破头要考的。这本来没错,问题在于考什么、怎么考。英语考试所反映的“高分低能”,可以说是大家公认的。现在英语考试以客观题为主,考不出应用能力。我们缺乏能直接观察语言能力的考试,就比如考驾驶,不但要在计算机上答题,而且要考开车上路。对英语考试到底要考察学生何种能力、通过何种手段来考察学生能力等,我们缺乏研究。
3.翻译人才专业化之道
当前的中国越来越变得国际化,翻译肯定少不了。社会迅速向前发展,国际交往的加强对翻译工作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要求。如果真的想走出去,我们就得用专业化的目光来看待翻译。
3.1 翻译课程设置的对策。目前高校的翻译课多偏重文学方向;即使有一些实用方面的材料,与社会实际需要也相距甚远。翻译理论教学要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翻译理论教育要精不要泛,要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胡东平,王建辉2009)。实用翻译涉及面很广,因此翻译课的选材要选一些与社会经济文化紧密相连的题材,使学生体会在不同的题材中应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学校应该综合培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翻译方向选择,适时了解翻译市场的市场动向,以市场为导向,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只有提高翻译的高等教育水平,才能满足未来对于翻译人才的需要(吴启金1999)。要实现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必须加强高校翻译专业的设置和师资力量;建立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翻译公司的管理,通过翻译资格认证及持证上岗等手段,加强行业规范,保证翻译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水准,进而从源头上杜绝滥竿充数的现象,以提高翻译行业整体素质。
3.2 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一些专业知识 ,回来给学生开设相应的实用翻译课程。其次,以在大学内实行院系之间的横向合作。现今很多外语类院校都开设了专业方向,或是开设了经济学院、法律学院,因此从事金融、法律方面翻译的英语教师可以在本大学内学习一些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第三,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才能胜任课程教学。高校可以选择邀请产业内人士担任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培养本地化翻译人才,来解决翻译教学师资短缺的问题。发挥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优势,构建三方协作的专业技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专业技术知识和翻译技能兼备的国际化翻译人才的有效路径。
3.3 建立集翻译服务和教学于一体的部门。苗菊(2007)呼吁要在全国各高等院校设立翻译系或专门的翻译学院。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不是一回事,翻译是需要专门培养的。另外实现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可以加强“职业化”塑造。翻译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劳陇(1997)认为除了学好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实战经验的积累很关键。对于翻译人才应该是“既用又养”:专业教师和翻译中心可以组成一个集翻译服务和实际教学于一体的部门。教师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鲜活的翻译材料,也可以有一些实习的机会,确保翻译教学和实践同时顺利开展。紧密配合,取长补短,壮大翻译团队,组成专业的翻译人才队伍,同时尽可能提供翻译机会,让他们获得锻炼提高,向更专业、更高层次的翻译水平发展。
4.宏观环境应给翻译更大发展空间
翻译能带给我们一种创新的乐趣,通过中英两种不同语种与文化的对比与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华夏文化是博大精深,而欧美文化也有独到之处(吕叔湘198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说过:“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我之所以获得诺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创造性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这番话我认为说得太对了。
翻译行业在国内从95年左右起步,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翻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当今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翻译,没有相当数量的各种合格翻译人才,很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发展,更难在文化多元的大格局中向外宣传、彰显本民族的传统精华。”
作为一个跨专业的新兴学科,我们有必要对其不断加深了解,并要营造支持实用翻译的宏观环境。我们要提高对翻译和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需要时间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翻译这项高智商的复杂劳动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王立弟2000)。要使其能得到多数人的理解和重视,需要学校的扶持,更需要在整个高教系统形成重视专业翻译的氛围。只有形成了支持专业翻译发展的宏观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但这是一条探索之路,需要更多译届同仁为之不断付诸努力。
胡东平,王建辉 (2009).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的混沌认识及其应对方 略[J].外语界(4)。
劳陇(1997).翻译教学的出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J].中国翻译(6)。
吕叔湘 (1984).翻译工作和“杂学”[A].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苗菊(2007).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4)。
王立弟 (2000).翻译培训的创新[J].中国翻译(5)。
吴启金 (1999).翻译教学与研究前瞻 [J].中国科技翻译(1)。
张庆路 (2005).我们的英语水平真有那么高吗?[J].上海翻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