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观比较——兼论不同的民主观对社会基本制度选择的影响

2013-03-26邹升平

地方治理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社民党瑞典民主

邹升平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形成,它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前者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而后者属于改良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范畴,它们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基本制度取决于一国的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与状况、历史、政治、文化、价值理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坚持不同的“民主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而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社会民主主义,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主张“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建设福利国家。“民主观”是关于民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多数人还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抽象民主还是具体民主;革命的民主还是改良的民主。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民主观”的根本差异对两国社会基本制度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任何民主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不存在全民民主和普世民主,历史上曾有奴隶制民主、封建制民主、资产阶级民主等形式,都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民主制度,无产阶级民主是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享有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而资产阶级民主则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无产阶级民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范围内产生和存在,要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就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内才能真正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P293)所以,马克思主义评判一个国家民主制度好坏优劣的重要标准,主要从国家形态上看主权实质上是归属于人民还是归属于统治者,看民主的主体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为争取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民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毛泽东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指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2](P27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奥格森伯格坦言:“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领导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在比较重要的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到政治参与和民主。”[3](P47)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其民主观在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民主,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人民民主。胡锦涛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4](P25)中国共产党正是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半买办的旧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劳动人民享有了真正的民主。在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民主观的本质体现,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在经济上,亿万人民群众掌握了生产资料,成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人。从根本上确保了中国共产党民主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多数人的统治,体现了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真谛。新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为保证广大人民切实享有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广大人民政治民主的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是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基层群众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切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广大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法制保障。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民主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指明了方向,反过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为广大人民享有真正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89年,1897年通过的第一个党纲尽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取消私人资本主义对生产资料的垄断,使之变为共同的为整个社会公有的财富,用一个社会主义的、与社会需求真正相适应的生产来取代无计划的生产”[5](P158),但是在以后的政治实践中,社民党把争取普选权作为主要目标。此后,社民党的1905年、1911年、1920年纲领与第一个纲领没有原则区别。社民党在1932年单独上台执政后,通过并实施了“人民之家”计划,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民党认为,“民主是价值体制,它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6](P284)因此,社民党认为民主观表现为“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等形式。在“经济民主”上,放弃了生产资料所有权,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特点不是个人占有财产,而是所有权和对社会绝大多数物质生产工具的决定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绝大多数人被排斥在对这些所有权的参与之外”[7](P176)。社民党企图“通过实行社会和经济民主,来消灭阶级差别,发展社会服务事业,实现经济平等,为工人提供参加经济管理的机会”[8](P127)。在“政治民主”上,社民党把实行普选和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作为主要目标,认为“民主是一个对公众和个人关切的事项做出决定的进程。民主要求多党制和大选”[9](P284)。社民党的“社会民主”在于通过财富再分配,建立社会福利体系。

瑞典社民党的民主观在本质上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一种改良。社民党民主观贯彻到实践中,对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具体来看,社民党的“政治民主”,注重普选权的结果是瑞典确立了多党制度,瑞典议会内阁制度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社民党的“经济民主”否认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推行“职能社会主义”,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模式;社民党的“社会民主”其核心是实行财富的公平分配,推行社会福利和全面的社会保障,以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形成了社会保障制度。

二、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具体民主与抽象民主的差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民主总是具体的、历史的,民主的实现必然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与一定社会的国情密切相关。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主也不例外,民主必然是民主本质与实现形式的统一。在阶级社会,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超阶级的、“普适”的民主,民主与专政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专政,没有专政也不可能有民主,两者缺一不可。如列宁所说,“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10](PP241)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来说,民主与专政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封建专制主义压迫和独裁统治,外无独立、内无民主。因此,中国共产党两大基本任务就是——对外实现民族独立、对内实现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彻底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和独裁统治,另起炉灶,以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为前提,实现广大人民最广泛而真实的民主,实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民主是民主实现形式与民主本质的统一,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享有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具有实现形式与本质相一致的真实性的特征。民主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民主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从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前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党在任何时期的方针、政策都是为广大人民享有真实的人民民主而努力,没有自身任何的私利。为了实现人民民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推翻旧制度到建立新中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改革开放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在整个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民主实质与民主形式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与各民主党派的“荣辱与共、肝胆相照”,保证了各民主党派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国家政权,实现了最充分的民主,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基层群众的充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广大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有了法律保障。为保障广大人民民主的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也逐步形成,使人民民主有了基本经济保障。

总之,中国共产党民主观是广泛而真实的人民民主,为把民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从现实国情出发,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民主制度,保证了民主实现形式与民主本质的统一,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真正享有充分的民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法律和制度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切实实现,包括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依法治国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根本制度的保障。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实现程度,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加强而不断健全。

而瑞典社会民主党民主观建立在唯心主义历史理论基础之上。社民党一方面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指责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遵循某种预定法规在现代科学中找不到任何依据,社民党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宿命论”。因此,社民党主张超阶级的、抽象的民主,把“民主”看做是“所有人的自由、平等”,把“民主仅仅当作是实践其‘自由、平等、团结’价值观的一种手段”,否认“民主”的具体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社民党认为,“自由、平等和团结一起构成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同时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使自由、平等和团结成为现实。民主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观的基础。”[11](P277)社民党把自由、平等、团结看作是民主实现的主要目标,它说的自由,是指“不受任何外界的强制和压迫的,有控制自己生活和选择自己未来的自由”;它所说的平等,是对“所有人同等价值、同等尊严与权利的思想的表述”;它所说的团结,是人们之间的互相关心和互相依赖[12](P275-276)。为了实现自由、平等和团结,社民党主张“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其经济民主强调工人的参与、劳资协商、反对夺取生产资料所有权,其政治民主强调普选权、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和言论自由权利,其社会民主表现为财富再分配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因此,从社民党民主本质来看,同资本主义民主没有原则界限。社会民主党前主席汉森曾说:“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从来就不相互冲突”,“两种力量合起来就可以解决共同的民主问题”,“社民党希望不考虑集团和阶级的利益维护和发展民主。”[8](P239)而且,社民党否认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抽象地主张取消一切阶级的专政,取消阶级界限,主张阶级妥协与合作,认为阶级专政是对民主的破坏。社民党前主席帕尔梅认为:“暴力和民主是相互排斥的概念,民主和专政是互不相容的。”[9](P47)

社民党的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观对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1932年社民党单独执政后,贯彻其民主理论,拒绝进行生产资料所有权改造,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议会内阁制使资产阶级的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多党制度得到巩固,为贯彻其民主观,在地方建立了地方政府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三、革命还是改良:科学社会主义民主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差异

民主观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必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民主观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因而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民主;而瑞典社会民主党民主观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其民主观实质就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观。因此,两者在民主的类型上存在革命与改良的本质差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要获得真正的民主自由,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通过经济制度的革命性变革,才能奠定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经济基础。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生产者只有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10](P264)康芒斯也指出,“统治权(或主权)和财产是同一的。”[11](P349)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民主的基础、民主的实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差异。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必须以推翻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前提。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上才使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有了制度保障。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主张要推翻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恩格斯指出:“如果说有什么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12](P274)列宁也认为:“无产阶级借以推翻资产阶级,获得胜利的社会的政治形式将是民主共和国。”[13](P709)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民自由民主权利的切实实现,中国共产党实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广大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党国际的思想体系,是西方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理论基础。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内实现“民主”,因而从本质上说,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的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改良形态。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因此它的民主观必然以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为基础,并把它贯彻到实践中,认为“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是其民主观的最好形式。瑞典社民党认为:“世界上其他一些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被转移到国家手里的经验表明,所有权的变更根本不能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和团结的目标。”“从民主的观点出发,对生产和对生产结果分配的决定权而不是所有权具有中心地位。”[5](P239-241)在这种民主理论影响下,瑞典社民党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秩序。它的民主观在政治上没有超越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其基本政治制度是议会内阁制,资产阶级多党合作政党制度。它的经济民主否定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夺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是对经济的民主控制”。[14](P305)瑞典社民党认为,“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实行国有化导致经济缺乏自由、没有保障和公平的结果”,因此,“决定性因素是民主控制而不是所有权”[15]。这表明在所有制问题上,瑞典社会民主党承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同时,也否定生产决定分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认为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问题,而不是所有制。以为通过分配领域的改良,就能使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经济成果。瑞典社会民主党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维护体现了其资产阶级民主的改良主义实质。

四、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存在本质差异,造成两者本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对两者的形成最终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观也是两国形成不同的社会基本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民主观是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民主观,瑞典社会民主党民主观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改良形态,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则是多数人享有的真实、具体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为实现广大人民真正享有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执政期间,贯彻社会民主主义理念,为实现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包括议会内阁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专制制度、多党制度、地方政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的“瑞典模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中,既应立足自身,又要吸收借鉴国外的积极因素。瑞典社民党的民主观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确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瑞典社民党民主观实践中一些具体政策的合理成分,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吸收和借鉴。当然,借鉴不是照搬。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既然民主观对社会基本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应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应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广大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民主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应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积极借鉴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学习和借鉴瑞典社民党贯彻实施“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对如何巩固和完善社会民主主义制度中所积累的一些积极经验。从瑞典社民党“经济民主”的形式来看,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处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等方面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发展“政治民主”方面,瑞典社民党提高人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扩大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加强党内监督和反腐败等方面措施、促进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与完善的积极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在发展“社会民主”方面,社民党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既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要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德喜,等.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民主建设[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高锋,时红.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述评与文献[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TimTilton.ThePoliticalTheoryofSwedishSocialDemocracy:ThroughtheWelfareStatetoSocialism[M].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0.

[7]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8]刘成,马约生.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缘起与演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9]帕尔梅.向往未来[M].斯德哥尔摩,197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1][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4]高金海,曹玉海.当代西方政治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15]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11月 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

猜你喜欢

社民党瑞典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瑞典没有“剩宴”
我愿意
古老的瑞典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