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3-03-26温大安

地方治理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恩格斯马克思

温大安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福建 龙岩 364000)

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选编》),重点遴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25篇。我校已把《选编》列入党校学员学习的教学专题。因学员学历不同,所学专业不同,毕业时间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有些从事宣传工作、思政工作的学员对马列原著熟悉,但多数学员对原著不熟悉。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教学与辅导实际,结合十八大报告的学习,笔者认为学好《选编》,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了解原著写作背景

《选编》25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大,开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春,末篇《论我国革命》写于1923年,前后跨度达78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写作目的是为了指导国际共运这一伟大实践,期间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思想的转变,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第二国际的成立与解散,第三国际的成立及活动;经历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再从理论变成实践;最后,列宁根据当时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改革,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选编》所选著作写作背景各不相同,如不了解其写作背景,就比较难以理解其内容。

《选编》所选著作各篇写作背景分别是:

三篇未发表文章。第一篇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马克思旅居布鲁塞尔时写作,生前未发表。1888年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选稿时发现它,并将它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第一次发表。第二篇是《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6月20日和27日,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会议上,对约翰·韦斯顿等提出否认经济斗争的必要性,反对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举行罢工斗争的错误思想发表两次演说。1898年马克思的女儿艾威林以“价值、价格和利润”为题,首次在伦敦发表了马克思的这一报告。第三篇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于1873年至1882年间写作,由一系列论文、札记和选段组成,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恩格斯生前未发表,直至1925年由苏联第一次以德、俄文对照本的形式正式出版。

两篇纪念马克思的文章。第一篇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的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讲话。第二篇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于1913年3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最初发表于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启蒙》杂志(月刊)第三期(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专号)上。《论历史唯物主义》是为批驳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等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和攻击,对一些请教于恩格斯的人进行回复。第一封信是1890年8月5日致德国学者康拉德·施中特,第二封信是1890年9月21日至22日致大学生约瑟夫·布洛赫,第三封信是1894年1月25日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

《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几乎倾注了马克思的毕生心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为新世界观提供科学根据。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此后,马克思继续为《资本论》第一卷的修订和出版付出艰辛的劳动,并积极着手整理和修改《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5月)和第三卷(1894年10月)。《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资本论》的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而写的,于1859年1月发表在英国的《人民报》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年-1858年)》的开头部分,写作于1857年8月下旬,是马克思为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写的总的导言。1903年3月,第一次发表于德国《新时代》杂志。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驳国际共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的文章有: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当时德国流行的,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实践性,属于唯心主义虚幻的思辨哲学。《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9月底到1878年6月间写的,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批驳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以消除其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于1880年根据《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改写而成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于1848年3月至5月间写的,主要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批判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国家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而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于1886年写的,直接原因是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这本书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并以此入手,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攻击马克思主义,试图复活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抹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等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本质区别。恩格斯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批驳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变革意义,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列宁批驳国际共运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思想的文章有:《怎么办?》是列宁于1901年秋至1902年2月写的,主要是为了划清同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经济派在建党问题上的界限,阐明建设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和要求,达到从思想上统一全党的目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于1908年2月到10月写的,正确回答了自然科学新成就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哲学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的界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最早刊登于1911年1月5日出版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明星报》第2号上,主要是针对马赫主义、“取消主义”、“召回主义”造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极其严重的内部危机,分析这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揭露这一危机对当时革命运动的严重危害,动员和团结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心得文章,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如何辩证地看待国际国内形势,反对国内沙文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主张,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鼓吹的“庸俗进化论”、“阶级合作论”等,阐明这些诡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国家与革命》是列宁于1917年8-9月写的,主要是清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主张阶级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错误思想的影响。《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是1922年12月至1923年2月,列宁的遗嘱5篇论文和3封信中的一篇。主要是批驳布什维克和第二国际代表人物苏汉诺夫、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以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基础为借口来否定俄国十月革命的错误论调。

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会议文章有:《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的一个详尽的理论和实践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是1871年9月底至11月初,马克思参照国际工人协会(后称第一国际)的决议及伦敦代表会议的决议,对章程和组织条例重新做了修订形成新的文本章程,此后出版的正式版本称之为《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又称为《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这是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纲领性文件。《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是1880年6月马克思应法国工人党领导人请求而口授的竞选纲领的理论部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针对1919年3月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成立后国际共运内部出现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无政府主义,脱离群众,严重阻碍革命运动的发展。列宁于1920年4月27日脱稿,在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前出版这一著作,主张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也必须反对恶性滋长的“左”倾错误思潮。这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战略策略问题的重要著作,为1920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论粮食税》(节选),是列宁1921年3、4月间写的,主要针对三年国内战争胜利后,人们对余粮收集制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提出用粮食税制代替余粮收集制、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把握一线三观

《选编》涉及的内容多,译文表述有时比较拗口,阅读与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应把握一条主线和三个观点。

1.一条主线。马列主义理论的主线,就是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从理性出发指导实践,宣传平等、博爱,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认为它是永恒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马克思、恩格斯从小就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如1835年马克思17岁时就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可见,马克思在17岁时,就表现了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思想。同样,恩格斯17岁时,发表了《乌培河谷来信》的政论文章,描写了巴门市和爱北斐特两地工人和手工业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残酷和伪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都从唯心主义者变成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参与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中,形成了共产主义思想。其目的,正如1848年《共产党宣言》所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制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低和最高纲领,阐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道路和方法。

2.三个观点。马列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自始至终都包含三个观点。

(1)实践观。第一,马列主义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社会化的人类”或人类社会,通过对当时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推论过去、预测未来。马克思、恩格斯两人都亲自参加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建立第一国际,恩格斯建立第二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过程中,为工人阶级所接受,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第二,马列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就是承认物质和存在第一性,意识和思维第二性,强调物质和存在的基础作用。认为理论(属于意识、思维)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为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根据当时实际,进行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第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改变社会历史和人的生存条件的手段,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功能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2)阶级观。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基础,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马列主义认为原始社会因生产力极端低下,只能按份分配,出现原始共产主义。原始社会后,生产力有发展,但达不到按需分配的程度,于是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对立,出现了国家和法,使人无法全面自由地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的素质,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基础,使国家和法自行消亡,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即共产主义,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认为自己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其历史唯物主义给无产阶级以正确的世界观;剩余价值学说直接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即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学说。

(3)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并由其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马列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进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必须成立政党,并由其进行领导。而无产阶级的政党,要走群众路线,不能脱离群众,否则这是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要求生活在群众之中,理解群众,善于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的情绪,了解群众的一切,从而赢得群众的绝对信任,而这是一件最困难最重要的事情。指出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斗争是不可能的。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为保证社会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纪律是靠什么来维持和加强的呢?是靠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

三、现实意义

学习《选编》的目的,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学习《选编》,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做到从总体上把握马列主义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总体上把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学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基本原理,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牢固树立实践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实践。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学会把原则性、灵活性有机统一的工作方法,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和处理问题。牢固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道路。马列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和谐社会。它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把人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联系起来,把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起来,强调要从根本上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持续的长远的发展。对此,我们应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道路。领会和把握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精神,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精神境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觉遵守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起来,尊重人的个性和独创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十八大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和谐。

第三,在实践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的实践观是正确的,其自身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创立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并在此运动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列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如城乡差别,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扩大。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矛盾的凸显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在这个阶段思想宣传和文化领域还有一些杂音噪音和错误思潮,他们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西方敌对势力总想对我们“西化”、分化,因此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正确应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善于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利益需求得到兼顾。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牢固树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增强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认识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马列主义的阶级观是正确的,但是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当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包容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以前,它不会灭亡。苏东剧变,国际共运遭受重大挫折,说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是,经济全球化在把生产的社会性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也在全球范围内积聚和扩大。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突出;金融资本的疯狂逐利和盲目放贷引发了巨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韧不拔地为创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而努力。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成果,努力掌握一切反映时代进步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重要时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第五,坚持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和群众观。主要是深入贯彻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决不能利用权力与民争利、谋取私利,要实现好、组织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眼于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上不懈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决抵制和肃清一切剥削阶级思想观念和特权思想残余的影响,廉洁从政,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确认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认真履行党员的职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