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神理性与酒神直觉

2013-03-21戚峰玮

阳光 2013年2期
关键词:酒神阿波罗直觉

尼采认为,阿波罗代表了人格和社会中的理性、秩序、逻辑、适中、控制等原则,狄奥尼索斯则代表了冲突、情感、直觉、自发性和无组织。这位伟大先哲的著作我早在几年前已拜读不少,囫囵吞枣,甚解难求,这两条词汇是最近才接触,由此引发的感想诸多,且纷杂。

人是两面性动物,社会是多重立体性环境。当尼采成功完成了《从音乐精神中诞生的悲剧》之后,谁也无法阻挡他重返希腊神话中寻找哲学立论的脚步。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古典文学与希腊理智精神交相辉映。尼采在古老的神话尤其是悲剧文学中,为以后的人们寻到了谈论艺术、人格构成和社会变化的方式。

没错,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中,都存在着酒神和日神的影子。当周末的清晨需要早起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脑中喋喋不休地争吵,多睡十分钟和立即起床跑步看书,在纠结不清;当进入朋友杂乱无章的房间时,随遇而安还是忍不住帮他收拾一番,也会偶起冲突。至于你每天把日子过得井然有序,把日程安排得条理清晰,遇到麻烦的事情丧失耐心大发脾气,接到不太急迫的工作拖延几天,看到不喜欢的人冷眼相对,这都是人格两面性的日常体现。

阿波罗告诉人们,Action right now !空说无益,马上行动。去做那些自己想到的本该去做的事。酒神却总是在找借口拖延,怂恿你靠直觉做事,对人和事物快速下结论,即使是错的也不在乎。

在阳光和酒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触觉中浸淫的人,其中一种会成为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不迷信权威,不拘泥教条,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自我尊严的实现,另外一种,就必然是温驯的既有利益维护者,政府的顺从者和坚信平淡是福一生自保的中庸者。

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讲,理想的状况是什么?两种力量的均衡。我不只一次有过在午后读书时接到朋友相约玩乐的电话,内心蠢动,难以安神,匆匆翻几页书便为自己开脱,随便找个借口开溜。但是不一会儿,嘈杂的环境和无休止的音乐又让我向往宁静和封闭。这就是天平制衡的作用——在寞寞空虚时闯进繁华,自闭自怜被人群的张力充分填充和拉伸,在繁华将散时回归宁静,让乱糟糟的脑袋和精神迅速浸入到冷水里。

《伊利亚特》,荷马的鸿篇巨作,对于很多西方史家来说,该书既是第一部,同时至今仍旧是一部最好的民间史诗(folk epic),真正研读,也是在最近。

这是一场由三个女神引起的战争,也是一场由一个女人的回归所结束的战争。期间有多少特洛伊人和希腊人留下冰冷的尸体,有多少甲胄兵器沉入爱琴海,有多少土地在战车辚辚中震颤,有多少留守的妇人和孩子在噩梦中惊醒!

按照常规的说法,阿喀琉斯是本书的核心人物,因为副标题即是“阿喀琉斯的愤怒”。我却一直钟情于赫克托耳。在这位特洛伊王子的身上,日神理性与酒神直觉充分地体现与爆发出来,酣畅淋漓!他强壮、果敢、有才智,同时也具有大多数英雄所共有的特点——自负。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唯一可以拯救特洛伊的人,由此使他怀着一种放纵与鲁莽的心态,向巨大的困境开战。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警告——你一定会战死,他也不止一次看到妻子和孩子哀求悲怜的眼神,但是,他还是头也不回地策马冲向了希腊人如云的战阵。

这个人物的出现和消亡,本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在理性与直觉之间,在事实与信念之间,在敌人与家国之间,在刀锋和亲情之间,赫克托耳挣扎,扭曲,痛苦,但最终仍旧选择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酒神信条作为人生命运和国家命运的筹码,放手一搏。遗憾的是,人已殁,城亦破。但谁都不可否认,这种行为,造就了一个人的伟大。

荷马在叙述中,并不是在讲述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而是在向人们展示一种最为高尚、光荣的东西——人的精神。这东西,要使华丽辉煌的天堂都黯然失色,要使金胄银剑的天神们都甘愧不如,这是人间最为宝贵的财富。这场闹剧,由神而起,到后来竟成为了诸神之战,他们却偏偏要让治下的人类互相攻伐来分出高下,旷日持久的战争产生的苦果和悲剧,也要人类一一吞下。这种做法,在英雄的精神之光下,已然成为了金杯背后可耻的幽暗。

To be great is to be tragic.赫克托耳是悲剧人物,但也是伟大的人物。因为,相对于阿波罗在束缚中求得片刻的生存,赢得琐碎的成功而言,追求卓越,奋力抗争,虽死无憾的酒神精神,更能散出浓郁的醇香。

理性与直觉的命题让我想到了两部电影。

之前曾有过一些关于群体性的思考,那段时间正在研究勒庞的《乌合之众》。如果用尼采的命题重新审视这两个国家,两种人群,一种命运的话,那么得出的思考会更多。

在战争中,在战争中的社会,在社会中的人,面对自己设计的“敌人”,还能否拥有理性?阿波罗的光芒还可否掩盖酒精带来的兴奋和狂乱?

答案无从知晓,因为就这两部电影来看,同样充斥着肯定和否定的悖论。

在《南京南京》中,陆川试图以一个冷静的叙述者和人性的发掘者的双重身份来开启这张幕布。事实上,在片尾音乐响起的一刹那,影院中的叫好与叫骂声同样强烈。二战中的日本军人到底还有没有一点儿良知和人性?这个时代命题,陆川解得并不轻松。

片中的上尉在放走一老一少后,举枪自戕。这种温情的情节,让国内的青年们血脉贲张,激愤难平。那么到底天照大神统治下的日本人在战争中是否有过一丝理性的反省?

我相信,他们有的。但很多情况下,这种自省、这种挣扎所带来的痛苦,在群体性的行为中,在血光漫天的杀戮中,在震耳的炮声中,最终仍会被击得粉碎。酒神信条所带来的直觉——看到中国人就屠杀,刺激——各种杀人游戏和竞赛,享受——占领区所掠夺的财粮和女人,自足——在被群体肯定之后的骄傲感和成就感,使一个个日本军人把指向自己太阳穴的枪口,转向了中国人,也把闪耀在头顶的阳光,封存进贴着诱人标签的空荡荡的酒瓶中……

《尼波拉》,一部德国人深刻反思战争罪行的影片,叙述波澜不惊,情节极具震撼。德意志精英学校,为元首培养地区领导人的摇篮。学生们经过了层层的选拔,包括严格的人种审查,苛刻的体能测试,完美的家庭背景,进入这里,开始冰冷残酷的魔鬼训练。

这是酒窖,这里没有阳光——一丝一毫的阳光都有可能使美酒变质腐坏。这是酒神统治的场所,每一个年轻人的眼中,都是将要溢出来的迷醉和忠诚。

两个年轻人,自从第一次见面,就注定要成为挚友。一个家境贫寒,具有侵略性的人格,在与父母的激烈争吵后,假冒了父亲的签名,进入了梦想中的“高等学校”。一个是地区领导人的儿子,喜爱文学,崇尚阿波罗的理性人文光芒,反对战争,但迫于父亲的威严和责令,也进入了酒神的世界。

于是,无边的寒冬中出现了一丝温煦,并以微弱的力量,开始冲击风雪。

第一次拳击比赛,第一次拿枪,第一次扔出冒着烟的手榴弹,第一次把子弹射进一个陌生人的心脏,第一次在零下几十度的清晨跳进冰面下的湖水中。

两种不同的人格,在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后,产生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阳光选择了淹没在刺骨的冰水中,放开头顶上的绳子,看着冰面上其他的年轻人,沉入宁静的湖底——可能他认为只有那里才是这个国家尚为纯洁的地方。

在酒神的怂恿和刺激下,另一个人的命运,在幽暗的湖水吞没了最后一点儿光芒的时候,已然注定跃上了权力的金座,成为战争机器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只是,最终,谁的死更为这个国家所铭记?

德国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们的反思,深沉而真诚。

作者档案

戚峰玮:男,1987年出生,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深圳大学中文系毕业,香港大学硕士。喜好文学、寄情翰墨、略通摄影,常作山水交游。现供职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

猜你喜欢

酒神阿波罗直觉
假戏真演
假戏真演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回望阿波罗11号
酒神的考验
阿波罗之春
拯救阿波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