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儿童二语习得关键期研究

2013-03-19

外国语文 2013年1期
关键词:敏感期关键期第二语言

刘 菊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重庆 400031)

1.引言

世界全球化的到来使语言教育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逐步成为了中国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仅仅从行为层面为儿童语言教育提供了相关证据而没能够从神经发育层面提供科学依据,而随着脑成像技术的成熟,认知神经科学为儿童语言教育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英语是世界流通最广的语言,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儿童阶段就学好英语,研究调查也发现二语学习存在关键期,然而目前我国对儿童二语习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能全面提出促进中国儿童学好英语的具体方案。随着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儿童为何能在关键期内又快又好的习得语言而一旦错过关键期就难以如此轻易的学好语言成为了一个难题,如何促进儿童在关键期内更好的学好第二语言更是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论基础,从理论上探讨了儿童二语习得机制,分析关键期形成在认知神经方面的原因以及在此阶段儿童语言习得的特点,从而提出了一些让中国儿童在关键期内学好英语的具体意见。

2.儿童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是指人们在习得了第一种语言之后所进行的第二种语言的学习,在中国第二语言主要指英语,随着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设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的英语学习,希望孩子能够在最好的时间里轻松地学好并运用语言。二语习得主要研究语言输入与输出,习得者内部与外部因素和中介语系统构成,他们都与认知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习得过程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心理和智力过程。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天赋官能,他的语言学习的基本理念是:语言不是通过教和学而获得,而是心智的初始态到达掌握完全语言能力的那个稳定态的过程,人的大脑都具有某种固有的、全人类共同的心智状态,即UG,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参数设定的过程。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有很多方面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是相似的,但是由于儿童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动机、性格因素与成年人还有很大差别,所以,儿童与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是人脑由遗传得来的,是人脑特有的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它有着独特的运作模式,并受到一些高度抽象、概括的语法规则(即普遍语法)的支配和调节,正是由于这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才得以自然地习得语言。此外,后天经验对于语言的习得也十分重要,没有接触过语言,是不可能拥有语言能力的,这种自幼对人类语言的接触就是乔氏所说的经验的触发。例如:十几岁的“狼孩”不会说话,就是因为缺少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即“经验”。狼孩作为人类的一员,大脑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如果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便会像别的孩子一样迅速习得母语,但是他(她)们在幼儿时代就与狼群共同生活没能在关键期内接触人类语言,因此狼孩慢慢学会了像狼一样嚎叫,却一点都不了解人类语言。由此可见,在关键期内对儿童施以语言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3.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发端于欧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目的在于探索人类意识和智能的脑机制。发展认知科学是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脑发育与行为能力和认知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知觉、注意、记忆、言语等认知活动在人生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促使认知发展变化的神经机制。H.Uylings区分了两类大脑皮层发展关键期:“易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前者如妊娠期辐射、营养不良、压力对婴幼儿脑功能和语言表现的影响等,这在提醒着孕妇在怀孕期应该作息规律注意饮食从而给婴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大脑的发育;后者如社会遗弃、母语习得、二语习得等因素对于大脑的影响。急剧环境影响条件下,早年的环境影响对语言、社会和其他智能能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姜孟,2011)。比如如果我们将一个婴儿放置于一个黑屋子中,不允许有人和她交谈也不允许她动而只是给予她食物维持她的生命,直到5岁才放她出来接受正常的教育,那么这个小孩将不会像其他正常同龄孩子一样学习,她的学习能力会低很多,甚至不能学习。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因素对于儿童学习关键期内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人大脑的发育,从而左右语言的学习或智力的发育。

现代神经科学表明,第二语言的学习会改变大脑内部结构的变化。神经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习得过程就是激活新关系符,保持关系符的传导性,构建新关系结构的过程,即构建新的长期记忆连元关系的过程,习得过程就是将惰性连接变为活性连接的过程,实际就是激活惰性连元,增加并保持它的权值的过程。

4.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特点

关键期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中最为著名的发现之一,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它是由劳伦兹观察小鹅时发现的。动物心理学家还通过实验发现了仔猫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山羊敏感期等。语言发展有赖于大脑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化,婴儿大脑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这是儿童语言学习敏感期的神经生理基础(徐春英、陈庆平,2011)。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为0~5岁。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如能根据幼儿语言神经发育的进程,适时地给予语音、词汇和语法刺激,可以在此敏感期内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幼儿在成长发育的最初几年有一系列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性的关键期或敏感期,错过了该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正如第一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学习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期。朗(Long)总结多人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儿童在6岁前学习第二语言,发音准确性较高。有人认为如果孩子年龄太小了就不适合学习第二语言,其实不然,小孩子喜欢声音、节奏和故事,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语言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的年龄大小与语言的熟练程度是非常相关的,有调查显示,如果儿童在敏感期内开始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他对该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其母语的熟练程度大致相同。这主要是因为越早学习第二语言,双语使用者的大脑分工结构就越接近单语使用者。Ⅺm等人在自然(Nature)上发表的利用fMILl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幼年期已掌握第二语言的被试,其母语和第二语言在相同的脑区进行表征;而成年期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被试,其母语和第二语言是分别表征的。另外对已迁入美国的不同年龄的成人相关研究发现,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过去之后,第二语言的学习变得困难起来。以上分析可以验证在关键期内学习第二语言,学习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虽然成人也能学习第二语言,但儿童时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期的大脑处于高度可塑性状态,大量的神经突触有待联结和修剪以形成高效的神经网络,来实现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我们应该在4岁前开发儿童的脑潜能,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从而促进他的语言习得。美国一个叫做吉妮的女孩,13岁半以前生活在完全与语言隔绝的世界,被发现后才开始学习说话。经过学习,吉妮到了18岁才慢慢学会说简短的句予,具有最低限度的语法能力,其语言能力仅仅相当于一个21个月的婴儿。吉妮的试验研究揭示在13岁以前,由于吉妮和语言社会隔绝,其管辖语言的左半球出现了功能萎缩。由此看来,大脑左半球仅仅是在某一个阶段以前才具有习得语言的倾向,即语言获得具有敏感期。

5.儿童二语习得在关键期中遇到的困难及基于神经认知科学的建议

在关键期内教授儿童第二语言时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不宜从死记硬背单词开始。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学习可能具有不同的敏感期,第二语言的词汇学习基本不受年龄的限制,而语法学习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难度增大。所以对幼儿第二语言学习而言,最紧要的并非词汇记忆,而是对一门语言的语感、语韵和语法的掌握,这种能力更多是通过浸润于该语言环境中习得的,神经科学研究也证实听觉通路是早期语言习得的主要通路,由此可见为二语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对于其学习有很大的益处,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即压迫学生死记硬背单词短语造成了大多数中国学生英语应试成绩好却难以开口交流的恶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听说训练,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语言的习得不仅要有输入还应该有输出,乔姆斯基认为输入是贫乏的,仅靠语言输入是不足以习得语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充分理解输入和输出的相互作用模式,为二语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即在儿童语言发展敏感期内更多地通过听觉刺激以促进儿童第二语言语感的建立和语法的熟悉,更多的鼓励儿童说英语以强化其第二语言的运用。

6.结语

作为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认知神经科学为二语习得研究拓展了视界,开启了新的探索问题和研究方法。二语习得是一种独特的认知过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审视二语习得,对于促进二语习得和构建新的教学理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儿童二语习得关键期研究,在具体实证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如何更好的在实证研究中使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二语习得尤其是促进儿童在关键期的二语习得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1]Corder,S.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05):161 -169.

[2]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M].Pergamon Press,1981.

[4]程慕胜.英语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有关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3 -4.

[5]姜孟.《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神经科学》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307-308.

[6]姜孟,邓小燕,欧平娅.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五十年之争[J].当代外语研究,2010(7):10-15.

[7]瑞芳,彭聃龄.脑可塑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2):409-411.

[8]熊学亮.认知语言学简述[J].外语研究,2009(3):11-15.

[9]徐春英,陈庆平.儿童语言习得的认知神经科学依据[J].幼儿教育,2011(7):43 -45.

[10]张德禄,杨连瑞.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敏感期关键期第二语言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完美捕捉孩子数学敏感期,这些绘本少不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