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自主和共同发展的多元模因构建
2013-03-19郭遂红
郭遂红
(广东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5)
1.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前、职中和职后持续的教育智慧、教学经验和教学态度的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技术与艺术的运用、创新(Lange,1990:250)。付安权(2009:24)指出:“语言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动态概念,经由理论内化而实现专业成熟的语言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作为专业主体的教师,不断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决定了语言教师专业化是一种不断提高、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概念”。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落后于国外的TESOL语言教师教育研究,也落后于我国教育界对高校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研究(高玉峰、李小光,2007:56)。为了推动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发展模式,通过研究教师发展的目的、过程以及特征,笔者认为模因论可以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辟新的视角,模因进化周期揭示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而模因共同体的构建对自主学习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形成和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2.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美国学者Lange,D.(1990)将教师发展界定为“教师的心智、经验和情感不断发展的过程”。语言教师通常需要经历新手阶段、巩固阶段和提高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虽然有各自的发展侧重点,如“对于新手教师而言,专业发展是一个构建个人知识的过程,而对资深教师则是一个重新建构个人知识的过程”(高耀明等,2008:27)。但在每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个环路。如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学习者如同学生一样,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会寻求共同发展的途径。充分理解并尊重语言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性、渐进性和阶段性规律,充分认识并尊重学习的共性有助于促进其发展。外语教师发展不论是处在哪一个阶段也不论是什么职称,一方面需要自己的个人努力,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还需要专家的指导或同事的相互影响,也就是常说的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同时存在于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相互促进。
2.1 外语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自主发展可以理解为自主的职业行为能力的成长。他们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和认知,并善于利用课堂的自主空间(Little,1995:179),也就是把教师看作是自主的学习者。学者Smith(钱晓霞,2005:30)提出了“教师一学习者自主”的概念,认为教师的自主性职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他通过分析和总结各家研究成果,把教师自主划分为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职业发展包括自主性职业发展、职业自主性发展的能力以及摆脱职业自由发展的制约;职业行为包括自主的职业行为、进行自主职业行为的能力和摆脱制约的自主职业行为。在教师职业发展的层面上,自主性职业发展的能力体现在教师作为自主的学习者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学习和提高教学所需的技能;并在整个的教师职业中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学艺术。
2.2 外语教师共同发展
自主学习只是完成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作为自主学习者会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教师、学习环境(学校)、学习同伴(同事)及社会。学习者除了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风格特征,还可以和同伴共同发展。作为参与者和参照者的同伴在帮助学习者懂得如何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自主学习者在意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并承担责任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学习者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学习者除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相同身份的教师的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同盟”或“教师联盟”的共同发展模式也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专家的指导和与同事、同行的合作两个方面来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共同发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中的或分散的,有校内的或跨地域的等等,时间有长有短。如果具有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教师能够开放自己,与同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分享经验,相互支持,就能实现共同成长。教师们在其他教师的观察、建议与批评或积极评价中丰富、改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例如通过教研活动、课程研究、课堂观摩、教学示范等等来相互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育目标(傅建明,2007)。
由此可见,教师的共同发展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相辅相成。而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在模因的作用下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发展的各个因素也像任何一个作为文化基因的模因,可以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通过“突变”而成长。
3.模因构建与外语教师发展
模因(meme)是动物学家Dawkins(1976)用来描叙文化现象的进化概念,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是能够通过复制和模仿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模因曾经被描述为社会文化的进化单位,主导着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传播(Dawkins,1976)。后来,国外学者如Susan,Blackmore等秉承Dawkins的观点,尝试进一步建立文化进化的模因理论。近几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尝试建立了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的应用和发展的语言模因理论,其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特点日渐成为这一学科理论存在和发展的理据。
西方模因论者认为,基因和模因相得益彰,共同成为人类进化的驱动力。Dawkins指出人类是模因赖以生存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模因传播机器。在人类生物进化系统发育成熟后,人类进入了个体发育的进化过程。这一个进化过程较之系统进化过程速度惊人,这是因为文化进化是以符号(特别是语言)的形式,通过社会交流,而不是基因遗传实现的。也有学者(Gabora 1997)认为模因是基因之外的第二种进化方式,它不仅能从社会角度探讨文化产物及概念的流变,而且能解释个体的大脑里的表象是如何产生、储存、组织和表达,并指出文化进化是有意识地适应环境。Gatherer(1998,2001)认为每个模因都应该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文化现象,可以指具体的现象,诸如人的行为、人工制品等,也可以指抽象的现象,如指令、规则、制度、社会实践等。在外语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模因周期和模因复合体。不论是教师的自主学习还是教师共同发展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因周期,而置身于教师同盟的个体如同模因复合体中的各个因子相互影响。在此,通过模因周期的研究探讨教师自主学习的规律,促使专业能力发展的最大化;而通过对模因复合体的分析从新的视角揭示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意义。
3.1 模因周期中的教师自主学习
模因论对外语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个人能力颇有启发。首先,外语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模因反复模仿的过程。教师通过职业行为的修炼培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娴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过硬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模因的过程,而外语教师发展通过不同阶段的自主学习和教书过程中的教学互助等得以实现。
基于模因论的外语教师发展研究可以从模因的构建与外语教师发展的自主学习开始。自我完善在不同文化中通过模仿,尤其是通过语言模因进行传播。文化的传播与人类遗传相类似,也能导致某种形式的进化,教师自主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模因,即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以上三个方面模因贯穿于模因复制周期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体现了在教师发展的自主学习过程。
3.1.1 同化(assimilation)与自主学习的知识储备
同化是学习者知识储备的主要方式。同化的方法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或经过观察外部现象,通过思考,重组目前存在的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宿主对所呈现的模因分别进行关注,并加以理解和接受。成功的模因可以感染新的个体,进入到宿主的记忆之中。教师的知识储备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同化的过程,教师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理解,接受应有的专业知识。
3.1.2 记忆(retention)与教学技能强化
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宿主如果能够把模因在大脑里长时间地留住,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强。这是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自主的学习者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记忆有意识地学习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记忆把知识模因有效的保存并做好表达的准备。
3.1.3 表达(expression)与教学实践交流
表达就是一个与其他个体交流的过程。通过从记忆储存的模因库中输出模因,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具体的物质外形。表达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话语作为外语教师的交流手段,是复制和传播文化知识信息最突出的途径,同时还可以借助文本,图片,行为等其他常见的手段。
3.1.4 传播(transmission)与自主学习深化
模因表达在有形载体或媒体中进行。它们必须有很强的稳定性才能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形式不变而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模因载体可以是文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教师自主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的进步可以通过全方位,多途径的学习方式,他们的成功与否与模因自下而上的成功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淘汰。另一方面,模因之间的复制关系既非等价,亦非转移,而是增值关系(additive relation)。(Chestetman,2000)每一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但又存在一定的“突变”(mutation)。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变异,在变异中得以发展。因此,模因传播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过程。
3.2 模因复合体(memeplexes)与教师共同发展
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而且需要我们总结以前的教学实践。教师发展不仅可以通过对他人的教学案例的观摩研究,还需要通过学习前人对教学的思考和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教学理论和语言教育历史的学习。我们通过批评对话,自我批评,从他人的反馈信息中发展自己,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模因可以是简单模因或模因复合体(memeplexes)。模因复合体就是共生模因的一种形式,指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能够同时被复制的一组模因。模因复合体的形成不是因为模因选择过程中不得已而不得不使它们必须相互结合成群,而是出于自身的生存的目的,也可以理解成为了得到复制和传播而实施的一种模因联盟。Dawkins曾指出,构成模因复合体的诸模因成分,在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要是能够以某种方式与在这种条件下占支配地位的模因结合,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Blackmore,1998:Foreword XIV)。模因复合体的形成效应正如Blackmore所示,构成模因复合体的诸模因,作为复合体的整体体组成部分,比处于分离状态时更容易得到复制,发挥比简单模因更大的影响(Blackmore,1998:20)。
模因复合体分共生模因(mutualist memes)和寄生模因(parasitic memes)。共生模因与寄生模因同时生存、共同发展。如大多数教学模式的模因都对外语教学的进化有所裨益,从而促进了外语理论和外语实践的发展,属共生模因;而寄生模因将杀死其寄主而自行消亡。如“教学理论无用”等模因,阻碍了外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终必然消亡。另一方面,处在模因复合体的个体发生能反映种系发生的规律。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种系发生过程来比照、观察自己的学习进程,使自己有一种亲身参与教学进程的体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共生模因通过交际和交流而形成,又根据语境即兴而发,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
3.2.1 模因复合体与教学培训
教学集中培训是一个创造性的模因进化过程,也是英语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家的指导和专家指导下的优秀英语教师教学模仿进而寻求共同发展,这与模因论中模因的模仿特征构成契合。在进行教学集中培训中,充分利用语言教学模因复合体,包括“教学设计模因”、“课堂组织模因”、“课堂用语模因”、“板书模因”以及“教态模因”等,遵循模因复制的过程即同化、记忆、表达与传输等四个阶段,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语言教学技能以及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3.2.2 模因复合体与外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外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能产生共同模因复合效应。随着网络的使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反复复制和传播形成教师发展的模因联盟。首先,借助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着共同愿景和目标的教师作为主体,在网络环境下自发形成虚拟专业学习团体。然后借助网络这个开放的动态平台,应用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构成教师网络学习复合体的组成部分,采取电子方式进行实时交流。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利用CAT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复制出各种英语课程的模因复合体,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增值使用和广泛传播,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无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促进个体的专业发展。
3.2.3 模因复合体与教学示范
优秀教师的示范性教学随着教师的个体交际、传播、扩散。把良好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理念不断复制和传播,迅速成为模因现象。人们在使用这些教学法的过程中,将所学的各种技能与不同课堂结合,产生出新的组合,形成优秀团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
4.结语
就外语教师发展的规律而言,它是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探索性、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就的”(吴一安等,2008:108)。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的教师能力发展规律。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模因揭示了教师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的规律,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利用模因周期中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模因在教师发展自主学习和共同发展中的启示,提出优化教师个人能力培养的框架和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新教师补充。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循环历程也就是模因进化的过程,而教师共同发展的意义可以用模因复合体的形成与发展来解释。根据模因构建我们可以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方案,以顺应当前国际教师教育“一体化”、“专业化”改革的潮流;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践,对高校新老外语教师进行职前、职中和职后教育与培养以期对外语教师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1] Blackmore,S.Imitation and definition of a Meme[J].Journal of Mem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1998(2).
[2]Chestman,A.Memetic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J].Synapse,2000(5):1 -17.
[3]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UP,1976.
[4]Gabora,L.Taking Memes Seriously[J].The Semiotic Review of Books,1997(2).
[5]Gatherer,D.Why the Thought Contagion Metaphor is Retarding the Progress of Memetics[EB/OL].Journal of Mem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2.http://jom -emit.cfpm.org/1998/vol2/gatherer_d.htm.l
[6]Gatherer,D.Modelling the Effects of Memetic Taboos on Genetic Homosexuality[EB/OL].Journal of Mem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4.http://jom -emit.cfpm.org/2001/vol4/gatherer_d.htm.l
[7]Lange,D.E.A Blueprint for Teacher Development[C]//J.C.Richards & D.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45-268.
[8]Little D.Learning as Dialogue: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System,1995(2):175-181.
[9]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10]付安权.论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概念化[J].外语界,2009(1):23-30.
[11]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J].外语界,2007(4):56-62.
[12]高耀明,黄思平,夏君.高校女教师的生存状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8):27-31.
[13]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钱晓霞.试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师自主[J].外语界,2005(6):30-35.
[15]吴一安等.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