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青少年普及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03-19胡晓旭

文化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舞蹈青少年教育

胡晓旭

(大连女子职业中专,辽宁 大连 116023)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承认,在“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当下,舞蹈教育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实践证明,舞蹈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被忽略那将对人的高尚品质的形成,审美情趣的确立以及人格、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不利的影响。基于此,笔者仅就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普及舞蹈教育发表管窥之见。

一、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普及舞蹈教育

舞蹈:素质教育的基础

舞蹈具有教育功能。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以经过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总能旗帜鲜明地反映出个体的思想、信仰、生活理念以及审美追求。因此说,舞蹈具有塑造英雄形象、宣传高尚美德、弃恶扬善的社会功能。近年来,教育界正在大张旗鼓地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开发学生的“情商”,而舞蹈教育正是提高素质、开发“情商”的最理想、最便捷的教育形式。舞蹈艺术的感染力、召唤力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

舞蹈:身心健康的基石

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抒情乐曲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激昂乐章可以给人带来无穷动力……只要音乐响起,每个人都会被音乐所吸引,所感染,忧伤、烦恼、郁闷的心情也会随之化解或消除。舞蹈则更是活络筋骨、释放能量、有氧运动的最佳载体。

舞蹈:自娱自乐的手段

舞蹈教育从宏观上讲是一种娱乐教育、审美教育、自我实现教育。舞蹈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早在原始社会,舞蹈就已经成为人们交流情感、增强斗志的一种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成为人们祭祀祖先、神灵的主要活动。可以说舞蹈是伴随人类成长壮大的最朴素、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即使到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舞蹈仍然以它独有的魅力占据着人们的生活。最近在网络流行的“江南style”一出世就红遍全球,成为不分老幼尊卑的世界性舞蹈。

舞蹈:集体意识的载体

群舞可以锻炼舞者的集体意识,增进与合作伙伴的感情交流。舞蹈的合作性是其它运动不能替代的,它要求舞蹈者动作整齐划一,表情喜笑颜开。好的群舞要有领舞、有组合、有队形变化、有好的表演,而要完成这一切,相互配合是关键。这就要求舞蹈团队团结一致,每一个舞者都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善尽美地完成规定的动作。在完成舞蹈动作的同时,即愉悦了身心,又和舞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舞蹈:提升气质的平台

人体是由四肢和各个功能器官组成的,身体是否健康要看各功能器官是否运转自如,而四肢的协调则是一个人灵敏度的最显著标志。

当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她们在家中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很少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运动机能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舞蹈教育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因为舞蹈要求眼神、表情及四肢的协调并用,长期进行舞蹈训练,不仅身体柔韧度、协调性会大大改善,其精、气、神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舞蹈:培育意志的基地

好的舞蹈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力量,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了舞蹈和欣赏舞蹈的人,那将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首先,舞蹈给人以信仰。《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优秀舞剧教育和鞭策过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她们俨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符号。舞台上洪常青的高大形象直到今日依旧光彩照人,成为当代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对于年轻人来说,偶像的力量比简单地说教更能打动人心、让人信服。

其次,舞蹈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舞蹈要想跳出美感,必须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这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磨砺过程,常言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习舞者需要不断地挑战极限,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而攻克每一道难关都会使舞者的意志品质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生活,这就是舞蹈给予人们的馈赠。

鉴于此,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舞蹈应当是一门必修课,舞蹈教育对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寓教于乐”是舞蹈教育的精髓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程颢解释道: “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知自得之为乐。好之者,如游他人园圃。乐之者,则已物尔。”[2]由此可见,“乐”是学习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能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境界。但是,长期以来“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相反,“吃苦”教育倍受推崇。 “头悬梁、锥刺骨”被视作“教育的典范”,反复被人们引用、借鉴,直至今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极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求知,求新,求美,求乐。而“寓教于乐”恰恰暗合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常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而热爱的前提是喜欢。舞蹈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它能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动情绪、提高注意力。此外,舞蹈还有使人产生幸福感的强大功效,对于长期在题山书海巨大压力下生活的青少年来说这无疑是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

寓教于乐:情趣使然

寓教于乐中的“教”指的是教育、教学;“乐”指的是乐趣、兴趣、情趣。舞蹈教育目的是对学生潜能意志的开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认知真、善、美,促进其知、情、意全面发展。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做到以情施教,以乐育人,师生互动,情感交融。一言以蔽之,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审美、创造力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以体验者的身份得到美的熏陶和成功的喜悦。这正是舞蹈教育的意义所在。

寓教于乐:因材施教

舞蹈教育最关键的是因材施教。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它的美不分尊卑老幼,只要是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舞蹈,任何人演绎都会产生美感。基于这样的原因,对青少年进行舞蹈教育必须选择适合年轻人性格特征的舞蹈。在选曲方面也要慎重,要选择那些节奏明快、运动感强、催人奋进并优美动听的乐曲;在舞蹈动作处理上更要精心编排,要难易结合,给年轻人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充分调动其对舞蹈的兴趣。

寓教于乐:在“玩”中学

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是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视青少年的游戏天性,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身心的莫大摧残。因此,舞蹈教育不应当违背青少年的意愿,而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对舞蹈产生浓厚的情趣,让他们在舞蹈中体验到只有在游戏中才能体验到的快乐。

总之,舞蹈教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好好地探讨与研究,青少年的可塑性非常大,教育得当会成为栋梁之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实行快乐教育是舞蹈教育的精髓所在,只有遵循了这一原则,舞蹈教育才能在青少年的心底埋下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金池.《论语》新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71.

[2][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127.

猜你喜欢

舞蹈青少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青少年发明家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