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逆输入视角下池田大作的教育观

2013-03-19

文化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育观青少年日本

李 爽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一、解题“逆输入”

日本的古代文化一直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文化一直对日本的古代文化起着文化哺育的作用。然而,近代以来,中日文化的交流,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局面,被日本所引进、吸纳和消化过的文化,波澜壮阔地流入中国,并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广泛、深刻和持久的影响。[1]当今在中国现代的汉语中我们所使用的诸多方面的名词与术语绝大多数是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语”,是从日本输入的,比如:美学、哲学、思想、文化、文明、健康、观念、讨论、实验、归纳、演绎、电话、俱乐部……。可以看出这些常用的名词、概念已广泛地应用于中国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参透于每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些词语,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数量已占70%左右。如果说,在古代是中国文化哺育着日本文化,那么在近代,则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着“反哺”。如今在中日文化上所呈现的这种局面也可谓是日本文化的“逆输入”现象。

“逆输入”这一词语的表达,曾经在迁善之助的名著《海外交通史话》第五章中出现。为了专门叙述日本向中国输出文化,他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述,结果取了个怪怪的题目《日宋僧与日本文化的逆输入》。例:“奈良时代前后,一味吸收中国文化,唯以模仿为是。进入藤原时代,渐次发挥我大和民族特长,不仅显露日本文化独立端倪,而且向中国输出文化。虽然数量微不足道,但足令人称快哉”。[2]

逆輸入 (ぎゃくゆにゅう)在スーパー大辞林中解释为:一度輸出した製品を輸入すること。また、海外に進出した現地法人の製品を輸入すること。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也可以看出,“逆输入”或等同于“输出”,不过这些文化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本土化再“出口”、“输出”,反馈到中国。

二、“破门而入”的池田大作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今天的日本文化是传统的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不断接触、交织、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但是我们知道架构日本文化的主载体是日本的神道和中国的儒学,它们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本质内涵。[4]作为具有同质文化的文化交流,日本文化的逆输入对于中国的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文化的逆输入对中国的发展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已引起了高度关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受孔子、墨子等人思想影响较深且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池田大作的教育观等主要思想的介绍与阐述,旨在加深对日本文化逆输入的讨论与分析,希望池田先生的文化逆输入对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挥较为强大的文化反哺作用。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这也是两国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日邦交40年以来,人们不会忘记为建立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以及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作出巨大贡献的池田大作先生。池田大作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是中日友好关系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开创性倡导者和践行者,为促进中日人民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多次访问中国并受到国家多位领导人的接见。获得“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等多项奖。

池田大作是一名社会活动家,是中日友好的和平大使。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受孔子等人的思想影响较深。如,孔子的“仁者爱人”与池田的“以生命眼光”看人,均以“人”为中心,以“爱人”为旨归,提倡一种普遍的人类之爱。孔儒的忠恕之道与池田的人生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更彰显了以人道主义和平思想为基石的普世价值”。[5]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儒思想与价值对于池田大作思想、价值、文化研究影响较多。池田大作更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很多著作作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已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诸如《二十一世纪的对话》、《畅谈东方智慧》、《人生问答》、《人间革命》及《世界市民的对话》等作品。这些著作与对谈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观等主要思想。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池田大作指出:“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这种风气带来两个弊病,一个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只有实利的知识与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研究的人都成了知识与技术的奴隶,因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6]成了工具的教育,必将会失去尊严,知识与学问的真正价值也将无从体现,更不会找到“人”的踪迹。在社会、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是永远的课题。一个注重知识文化、一个关注于教育并将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长期课题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属于“人”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也必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为此,池田大作先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一切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一切要以追求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这一理念,可以说是时代教育的产物,顺应了人的禀赋,更关注于人的发展。

(一)教育目的

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因此,关于教育的目的,池田大作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青少年,关怀下一时代人的,并培养能够承担下一时代重任的人。因为教育的种种功能与作用是必须要通过培养能承担重任的人的参与才会实现的。关于创价大学的教育理念,池田大作曾经作过规定,那就是要成为“人”的教育的高等学府。他认为,大学更重要的还是最高的人的教育场所。教育的目的是在于人的形成和人的建设,可以认为这是无需多谈的。[7]

教育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世界和文明等;教育的根本在于说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人类可以从教育中得到很大的实利效果,但这终归是作为结果而自然形成的,不是教育应有的状况,或者说,不是教育自觉追求的目的。[8]在池田大作对于教育的目的与思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关于培养承担未来、创造未来的“人”的事业,是为了探究人类如何存在,如何使人获得幸福,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二)教育内容

池田大作关于教育内容方面体现出的是人本的精神。他认为,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智慧和人格的修养。[9]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造就“人”,对于人类来说,广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智慧、人格、心灵和情感方面的修养更为重要。[10]知识教育与人格的修养,不能有偏向,应两者具备,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池田大作虽然不反对知识教育,但是他反对机械的知识教育和一味的知识输入的教育。教育不但要注重文化与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更注重良知与人格修养的培养。如此我们培养与教育出来的人,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内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感化心灵、培养情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三)教育方法

在池田大作的教育方法中,一直秉承着创价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个性”、“创造价值”、“幸福”等。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与学生要呈现出一种互相尊重、共同成长的局面。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为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以及与社会等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这样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能够承担下一时代重任的人。

从以上论述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池田大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现了东方人文思想与文化的内涵。对于我国学校在关于青少年的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关于人的事业;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个性与人性,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关系着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以及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这块教育阵地上要发挥德育功能,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和道德实践意识。引领青少年在良知与人格修养培养方面的成长。另外,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上,要一改以往的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教育方法的生搬硬套等诸多症结。要更多地尊重青少年的人性的教育内容,尊重其尊严,关注其情感,应该鼓励青少年有不同的人生追求,特别是关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各种需求。这要求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加宽泛与自由,在教育方法上的选择要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因材施教,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对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构建。

四、结语

文化逆输入反映了中日文化的特殊复杂的关系。我们在反思日本文化逆输入的同时,要肯定日本文化逆输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以便在更深的层面上认识和反观自身文化。对池田大作的教育观的挖掘,对于现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与启示,以及非常重要的当代意义。池田大作的教育观采撷了东方的智慧与文明,他的文化逆输入对于中国的发展既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又有着文化反哺的推动作用。

[1]王彬彬.吐不尽的狼奶——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反哺”的反思[A].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全球化格局下的现代文学:中国与东亚[C].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汇编,2003.

[2]迁善之助.海外交通史括[M].内外睿籍株式会社,1930.30.

[3]王昌沛.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124.

[4]章晴文.关于日本文化本质属性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83.

[5]黄顺力.池田大作的和平思想与孔墨学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00.

[6][8]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 —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译本)[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59.60.

[7][9]池田大作,松下幸之助.卞立强译.人生问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330-332.334.

[10]池田大作.21世纪的警钟[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88.151.

猜你喜欢

教育观青少年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青少年发明家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教育观新论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