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的研究

2013-03-19安桂香刘馨媛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尿道口双腔尿路感染

安桂香,刘馨媛

(1.合水县中医院,甘肃 庆阳 74540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置管技术已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但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现已成为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1],林金丝等[2]的国内医院调查资料显示,置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为25.9%,国外医院调查资料显示,置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为9.6~11.3例/1000患者/日[3-4],俞学红等[5]认为,尿管留置3天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为31%,5天以上感染的几率为74%,长期留置导尿管感染的几率几乎为100%。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6]。脑卒中昏迷患者病情重、病史长,由于没有意识,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如何有效进行干预措施,明显降低泌尿道感染率,我们对3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36例脑卒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8分同时置双腔气囊尿管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8~84岁。我们对3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进行了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实施了干预措施,其中两例发生了泌尿系感染,1例是因患有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症,在反复插管中损伤了尿道而致感染,1例是因糖尿病合并了酮症酸中毒,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尿道感染,其余34例均未发生感染。

2 危险因素分析

(1)导尿术操作本身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正常情况下,泌尿系统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黏膜是防止细菌入侵的有力屏障,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插入破坏了这种天然屏障,也导致尿道黏膜受损,因此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泌尿系统内环境改变时,细菌容易繁殖生长。导尿管作为异物,刺激了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其对细菌的防御作用,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影响了膀胱中尿液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双腔气囊导尿管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尿道口距离肛门近,加之患者昏迷易受排出物的污染,被服、衣物等摩擦均可污染尿道口及双腔气囊导尿管。尽管进行了尿道口消毒处理,但这也只能保持尿道口短时间内的相对无菌,被污染的尿道口及双腔气囊导尿管极易侵犯尿道黏膜,并顺尿道逆行而引起感染。

(3)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尿道口消毒不严、反复插入导尿管、误插导尿管等极易使细菌沿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导致尿路感染。

(4)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逆行性感染。在正常情况下,整个泌尿系统是个密闭的自洁系统,尿液的排泄可以防止细菌逆流。膀胱冲洗破坏了泌尿系统的密闭性,且冲洗液使膀胱表层黏膜受损、细胞剥落,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双腔气囊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衔接部位,管道的开放更替,使之与空气相通及连接口的寄居菌也易被送入管腔而引起菌尿,并且由于集尿袋的反复打开,通过冲洗液、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引起外源性感染。

(5)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及危重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容易发生感染。考虑与免疫功能低下、男性前列腺肥大、女性绝经后阴道分泌物减少致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关;女性患者发生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继发尿路感染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这与女性泌尿道短、接近肛门有关;糖尿病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危重患者易合并双腔气囊导尿管继发尿路感染,考虑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有关。

(6)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常人类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它们是人生命活动的有益菌,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只要这些有益菌群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就不容易生存,但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受损,增加条件致病菌引起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继发尿路感染的机会。

3 干预措施

3.1 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2)仔细检查无菌双腔气囊导尿包有无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双腔气囊导尿管,以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的几率。

3.2 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2)正确铺无菌巾,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棉球不能重复使用,防止污染;(3)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避免反复插入,缩短操作时间;(4)如怀疑尿管、手套被污染或误入阴道,应及时更换。

3.3 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后

(1)妥善固定,避免导尿管打折、弯曲,集尿袋高度要低于膀胱,防止尿液倒流;(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3)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每天更换集尿袋,及时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更换时消毒接头处,观察尿液颜色、尿量;(4)如有血凝块、黏膜碎片阻塞尿管,需要进行膀胱冲洗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5)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清洁后还应进行肛周及会阴部消毒;(6)长期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阻塞或不慎脱出及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7)训练膀胱反射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有利于恢复和建立排尿反射;(8)尽量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尽早拔除双腔气囊导尿管;(9)营养摄入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尽早置胃管,保证氮的摄入;积极处置原发病,控制血糖;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的作用;(10)医护人员在维护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应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4 体会

做好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感染防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仔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预防和降低医院内尿路感染发生的关键。因此,双腔气囊导尿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的实施,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1]Klevens RM,Edwards JR,Richards CL.Estimating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deaths in US hospitals[J].Public Health Rep,2007,122(2):160-166.

[2]林金丝,黄忠智,许诗典,等.加护中心住院病患使用相关导管引起的院内感染调查[J].感染控制杂志,2001,11(1):1-11.

[3]Laupland KB,Bagshaw SM,Gregson DB,et al.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 regional critical care system[J].Crit Care,2005,21(2):60-65.

[4]Laupland KB,Zygun DA,Davies HD,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 or acquiring nosocom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J].Crit Care,2002,17(1):50-57.

[5]喻学红,任旭东,杜燕.导尿与尿路感染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6):12-13.

[6]吴娟,单君.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10):958-960.

猜你喜欢

尿道口双腔尿路感染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什么是处女膜病
不同方法清洁尿道口对脊髓损伤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碍留置尿管患者的影响
耐高压双腔P1CC导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 识图练习 •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妇科老年患者术前留置尿管困难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