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应注重心育与德育的结合

2013-03-19郭智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健康德育

郭智慧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我国的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技术性、实用性人才的使命。重视心育,优化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国家教委曾在全国范围内对12.6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者竟占20.3%[1]。主要表现为意志品质、适应力差,缺乏自信,人际关系失调,心理脆弱等。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高校的学生[2]。本文通过对心育与德育关系的探讨,思考心育对德育的实效性。

1 心育与德育的关系分析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主动地、超前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立场及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两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起源和理论基础不同。心育起源于20世纪初期,它随着职业指导、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治疗的兴起而逐渐形成,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理论。而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一门理论性、综合性的学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3]。

(2)工作目标不同。德育的目的是按照政治的需要,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政治立场以及道德品质施加影响,以期使学生转变思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心育则侧重于学生的利益,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交往、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3)工作方式和内容不同。德育有明确的政治倾向,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规范及法制等;心育不代替学生做价值判断,而是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培养其抉择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进行合理判断,主要包括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交往指导、择业指导、健康指导和障碍矫治等。

同时,德育与心育密切联系。一是二者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通过知、情、信、意、行5个层次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二是关注的问题密不可分。德育关注的思想道德问题在实质上属于心理现象范畴,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等都是外部影响与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通过思想问题形式表现出来,一些思想问题要通过心理教育方式来解决,而一些心理障碍也要借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才能有效排除。三是具有相似的作用方法,德育和心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活动和人的行为,因而在方法上都将遵循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规律。四是心育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容矛盾转化的过程[4]。

2 心育对增强高职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2.1 结合心育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

在德育的过程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心理。学生在道德内化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矛盾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以致出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如果结合心育开展德育工作,在客观上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主动内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学生的行为倾向。

2.2 以心理需要为切入点,把德育渗透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

首先,满足学生想要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如何修改、完善现行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规章制度是保护学生权益的一种手段,从而配合学校进行管理。其次,满足学生想要公正的心理需要,在评比奖学金、先进荣誉以及发展党员等工作中,让学生全程参与,公开透明,达到评出的先进可激励全体学生的目的。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时,要坚持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使受处理的学生心悦诚服。再次,满足学生想要得到关爱的心理需要,要坚持学生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理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或兄妹,在学习、生活、工作和活动等方面对其给予关心和指导。

2.3 通过加强心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提高德育的效果

强化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心育,将心育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中,大多属于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与研究方法,还要清楚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掌握心育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新观念,掌握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同时,将心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如在基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注意力;体育课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刚毅品格和挫折承受力。另外,教师的心理状况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人性化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2.4 将心育渗透在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丰富高职德育工作方法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易发心理问题开展系列专题讲座。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心育内容一般在一年级就已完成,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将持续高职生活的始终,因此,按年级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辅导系列专题讲座是完全有必要的,同时,还应寓心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实践活动中。仅仅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和心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品德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必须通过体验才能实现。因此,将德育和心育的内容共同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演出、板报、校报、广播、网站以及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发展。

2.5 以健全人格的建构为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是德育与心育的共同目标。心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出既具有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又具有主体意识、健全人格的人。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是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重要基础,心育通过发展学生的各种人格特质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奠定基础;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是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人格教育讲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强调遵循个体的心理规律,注重个体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无论是德育的内化机制,还是心育的内化机制,都与人格塑造这一内在接受机制不谋而合。

2.6 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凸显高职德育目的

心理健康指导课不同于纯心理学课程,纯心理学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以及解决措施等,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对压力和挫折的忍耐力以及灵活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而心理健康指导课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同步发展。

3 高职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3.1 德育对心育的正向作用

(1)以高职德育为引导方向,提高心育的效果。

自从心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简单归结到学生心理健康本身,责怪学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差,单方面采取心育的方法来解决,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实际上,学生身上有许多心理障碍表现为心理问题,但其根源却在德育方面。因此,心育要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主动在心育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而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后劲[5]。

(2)高职德育可以推动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十分强调社会性功能,因而导致德育在人格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比较单一。从横向上看,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品质要素方面,德育功能往往多表现于政治品质的培养方面;从纵向上看,即从个体不同层次反映形式看,德育往往重视在较高层次的意识层面发挥其功能,如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成较为自觉的思想观念等,而较少注意在其他层次,如形成正确的社会心理倾向、塑造健全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德育对心育的负向作用

(1)德育的问题有时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虽然德育和心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塑造完美的人格,但相对于德育而言,心育的目标属于基础层次的目标。二者的不同层次性,即德育中的促进道德发展目的与心育中的维护心理健康目的存在着不统一、不协调性[6]。

(2)德育会引起心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冲突。一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冲突。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仍主要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而心育则着眼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二是心理咨询过程中价值导向和价值中立的冲突。在价值判断上,德育有明确的是非标准,以社会通行的价值标准作为导向,旗帜鲜明,而心育则淡化为价值判断或不轻易做是非判断,即不进行价值导向,而是保持一种价值中立。三是在心理咨询中,德育的公开性原则与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相冲突。心理咨询遵循保密原则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心育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但是教师如果在工作中发现有的问题必须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才能获得解决,这时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就使得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

[1]钱琴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与培养[J].心理科学,2004,27(4):990-992.

[2]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庞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2):40-44.

[4]张建东.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68-70.

[5]刘颖,陈家麟.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26-28.

[6]陈光春.心育与德育和谐共进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0):46-48.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健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