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
2013-03-18张芸张思伟
张芸 张思伟
摘要:盈余管理的研究方向倾向于另一种类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在退市制度背景下有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从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出发,并列出公司采用的多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手段,初步得出了亏损上市公司采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各方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亏损上市公司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一、前言
以往的盈余研究聚集于应计项目的操纵,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操纵应计项目并非盈余管理的唯一方法。管理者鉴于随着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利用会计处理方式来管理盈余的空间越来越小,风险越来越大,而公司的真实经济交易事项种类多、隐蔽性大的特点转而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另外从长期来看,公司的应计制会计利润等于现金制会计利润,公司操控应计利润的能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就逐渐变成其可利用的重要手段。应计利润管理一般发生在年末至盈余公告之前这一时间上的弊端,也会使管理者不能确定对应计利润的管理是否被外部审计师发现及认同,但是真实活动的操控在时间上有极大的弹性,可以在每年的任何时间进行,并且不涉嫌会计处理问题,从而摆脱审计师和会计监督的制约。所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对于盈余管理的治理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亏损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理论基础动机
1.契约动机。经济契约观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是联结各契约方博弈的结果。在契约关系中能够影响和改变会计信息的签约方——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众多契约联结的目的,通过改变会计盈余数字影响各签约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使利益朝自己或企业流动。
(1)报酬契约。Guidry(1998)发现,大型跨国公司分部的经理在无法达到其奖励计划规定的盈余目标时,或按照报酬契约计划的规定达到最高奖金限额时,他们更可能递延收益。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以年薪制为主要形式的显性激励机制,并不断加入其他形式的报酬激励手段(福利、股票期权等)。高管们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业绩,达到使自身薪酬的最大化。
(2)债务契约。Healy和Pa1ePu(1990)在其论文中发现很少有证据表明临近债务契约条件边界的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相反,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趋向于通过减少股利支付和重新构建其经营契约关系以强化现金流量管理。Defond和Jiambalvo发现样本公司在违反债务契约的前一年提高了利润,得出结论:有证据显示临近债务契约条件边界的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
2.融资动机。企业上市的很大一个目的就是融通资金,而被冠上ST的帽子在信任度上大打折扣。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普遍加强,它们会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各种会计报表和要求诸如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变动范围来确定其资信能力。所以,公司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就会想到进行盈余管理来粉饰会计报表,以应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核和获得投资者对企业正向预期的目的,这对于亏损公司而言尤为重要。
3.政治成本动机。
(1)保市动机。亏损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摆脱财务困境,维持上市流通的状态。若最终终止上市,公司可能会受到公众的强烈关注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公司破产倒闭。另外,我国股票发行额度制的特殊性导致企业很难获得上市资格,因此这种股票发行额度制的供不应求,就会使得上市公司会努力保住上市这个“壳资源”。
(2)监管动机。主要表现为回避行业监管、政府监督。Jones(1991)发现,有些公司在政府对其进行调查期间故意将利润调低显示自己受到了国外产品不正当的冲击,从而希望政府能提高关税。Col1ins等(1995)发现接近一半的样本银行运用7项选择中5个以上的方法来操纵行业规定的资本。
(二)实践动机
实证研究已经显示,股票价格由该公司的历史信息与未来发展前景共同决定的。我国资本市场接近弱势有效,市场中许多已经公布的交易信息并未反映在当时的价格中,掌握一些历史信息仍可能获得一些非正常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公开信息或内幕信息保持甚至提高亏损上市公司的价值,满足管理当局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好选择就是盈余管理。其次,在我国“壳资源”的稀缺性和收益性决定了“壳资源”具有一定的价值,这与我国股票市场制度设计的缺陷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制度设计将导致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使我国大多数公司欲通过上市利用股权融资。
三、亏损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提供暂时性的销售折扣或放宽信用政策以促进销售
通过提供暂时的价格折扣将下一期的销售额转移到本期,当销售折扣结束后将随着价格的回升而消失;另一个途径是放宽信用政策包括延长客户的付款期、向信用不佳的客户赊销商品等,它能达到与价格优惠同样的效果。
(二)过量生产降低产品销售成本
制造企业会通过增加产量以降低产品销售成本来达到目的。在固定成本一定范围内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量使单位产品成本减少,直接导致相同销售数量下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即可增加利润。
(三)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
酌量性费用主要包括广告费、研究开发支出、培训费、维修费等。这些费用支出通常是面向未来的开支,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甚微,也不能立即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可通过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的办法增加当期报告盈余。
(四)关联方交易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存在大量关联方交易,包括购销商品、提供劳务、担保、提供资金、租赁等,关联方交易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关联方之间购销商品时,上市公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关联方将自己的优质资产租赁给上市公司经营,收取较低的租赁费,或租赁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向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租赁费;上市公司将劣质资产或股权与关联单位的优质资产或股权进行置换。
(五)资产处置时点
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子公司、经营部门或其他长期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有偿让渡给第三方,并以此获取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可通过转让持有的无形资产、已经增值的有价证券或某个经营部门等获取收益,使利润达到预期水平。同时,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会通过资产处置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或避免业绩下降的目的。
相较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近些年公司管理层倾向于真实经济活动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既定的盈余预期。原因有二:第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更易被审计人员或监管者察觉,管理层通过调整真实经济活动的时间和规模来调节报告盈余更具隐蔽性。第二,仅仅依靠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来实现盈余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因为在年底未被操纵的盈余与盈余预期之间的差额可能会超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所能操纵的数额,而此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无法操作,就会出现本期报告盈余低于既定盈余预期的情形。
四、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国外学者从多种手段出发,研究了采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后经济后果,普遍结论是带来负面影响。
Gunny(2005)研究了公司利用经营活动(削减研发、管理费用、降价促销、操纵资产处置时点等)操控盈余的经济后果,发现“采取上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公司,其随后三年的经营业绩显著下降”。
Xu&Taylor(2007)研究了股票回购行为中发生的真实盈余管理成本。他们发现公司在这样的、出于管理盈余目的的股票回购行为中会付出比他们实际股价更高的购回价,从而使公司花费更大的成本,损害公司利益。
国内学者李彬、张俊瑞(2008,2009)分别以费用操控与生产操纵为研究视角,对比分析了费用操控样本公司和配对样本公司未来三期的经营业绩,发现操控样本公司业绩水平普遍低于配对公司,利用费用操控来管理盈余实际上是牺牲了公司的未来经营能力。
真实盈余管理由于涉及真实交易活动,通常会制造出当期的报告盈余与现金流量的“假象”。但是长期而言,企业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构造的真实交易活动消耗资源并且偏离了正常经济运作并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经过投机盈余管理后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可靠性,这会使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严重失真的财报作出最优的决策,利益难免会受到损害。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经验告诉我们,上市公司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通过真实盈余管理的各种手段操纵盈余,不仅对亏损公司的未来发展有负面影响,对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有所损害,甚至会使资本市场秩序混乱。当务之急是亏损公司管理当局应正确认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危害性,同时监管机构应制定和完善证劵市场制度。
参考文献:
1.丛培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方式选择实证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
2.侯佳欣.盈余管理动机、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李彬,张俊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以费用操控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9,(2).
4.Gunny,K.Whataretheconsequencesofrealearningsmanagement?Workingpaper,UniversityofColorado,2005.
5.RoychowdhuryS.EarningsManagementthrough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6,42.
6.XuZ,TaylorG,andDuganM.T.ReviewofRealEarningsManagementLiterature[J].JournalofAccountingLiterature,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