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
2016-03-03郭蔚
郭蔚
摘 要:会计稳健性是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特征和管理要求。本文以我国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为背景,论述了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全文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第二是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第三是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文章最后指出了会计稳健性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管理层判断;会计准则;影响因素;经济后果
一、引言
会计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稳健性原则是一项基本的会计计量原则,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特征和管理要求,也是会计盈余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它要求企业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进行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确认和入账,不应高估资产,也不能低估负债,使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的基础上。
稳健性很早就已经被确认为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却是从20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的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随后才兴起对其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三个相关的研究方向:第一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第二是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第三是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二、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
会计稳健性最初在民商法中被用于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债务契约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最早建议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Watts(1993)。Watts认为会计稳健性主要来自于会计的契约作用,而且要受到管制及法律的影响。会计稳健性产生的最重要的契约原因是企业股东、债权人、经理之间利益的合理分配。基于契约、避税、监管要求、诉讼风险等动机,企业发布更稳健的会计盈余信息。
三、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
(一)管理层判断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替代关系
2006年我国发布新版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了管理层更多的判断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新会计准则提高了管理层在日常会计判断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执行要求,有利于减少由于会计程序僵化所造成的信息错误。2.新会计准则下管理层更加频繁的对资产价值进行估值,这将传递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的预期,为投资者准确评价企业经营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帮助;同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减少了投资者由于信息滞后造成的决策风险。经研究发现,管理层判断空间加大的同时,投资者对稳健性的需求有所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也降低。可见,管理层判断对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新会计准则下,管理层判断向市场释放了更多的会计信息和企业预期,减少了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的信息成本,缓解了他们源于信息风险而产生的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在此效应下,市场上投资者可寻找的“好企业”数量增加,提高了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的收益水平。这种现象体现了管理层判断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替代效应。通常情况下,会计准则中给予管理层判断的空间越大,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低。当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过低时,管理层为谋取私利,可能故意不遵守会计原则,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此时将对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投资者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又将有所提高。管理层判断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替代效应再次体现。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替代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机制,其有效性越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强,越有助于企业与外界形成信任关系,企业越容易在与交易中获得交易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随着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增强,其内部控制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作用显著降低。这种现象体现了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替代关系。
会计稳健性和内部控制的核心都是对风险的控制,因此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限制管理层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可能性、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强化董事会治理,是增强企业盈余稳健性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度,对提高会计稳健性、限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会计选择行为都有重要影响。通常管理层出于私利,不愿意确认未经证实的损失,而会计稳健性要求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这使得原本管理层不愿意提供的损失信息被披露出来。同时会计稳健性还要求企业对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又限制了管理层高估收益的报告能力。稳健性通过上述手段,为投资者提供企业当前业务情况的非股价综合信息。在内部控制较好的企业中,管理层的机会主义会计选择行为受到限制,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较强。上述现象体现了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替代关系。
四、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对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IASB和FASB联合框架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稳健性的经济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契约是会计稳健性的主要需求者,债务契约是稳健性产生的重要原因。Ahmed, Billings,Morton和Stanford-Harris(2002)最早验证了稳健性对降低债务成本及缓解债权人和股东在股利分配政策上的冲突方面的作用。经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较低的债务资本成本,债权人和股东在股利分配政策上的冲突越激烈,企业的会计稳健性程度也越高。Zhang(2008)又对研究进行了扩展,以利息率代替债务资本成本,采用多种方法验证稳健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他考察了稳健性的事前及事后效用,即稳健性与借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和稳健性向债权人传递违约信息的及时性。经研究发现,稳健程度高的债务人更容易违反债务契约中的限制性条件,促使债权人对债务人及时加以监管或重新签署契约,债权人更愿意提供较低的借款利率给稳健程度高的债务人,稳健性不管是对债务人和还是对债权人都有利。上述研究证明了会计稳健性能够提高企业的债务契约效率。
(二)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的影响
关于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影响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Francis,LaFond,Olsson和Schipper(2004)在研究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融资的关系时,检验了投资者要求回报率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他们发现,盈余质量差的企业,债务和权益成本相对较高,但若用会计稳健性替代盈余质量,却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关联关系。Lara,Osma和Penalva(2006)不认同上述观点,认为此研究选用的计量方法不当,因此他们在计量过程中选用更多的计量组合,得出稳健性与事前资本成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这项研究证明了会计稳健性可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后续的研究中, Suijs(2008)认为会计稳健性通过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财务报告的稳健性可以降低企业未来股票价格的波动性,进而降低股东的投资风险,但当企业的稳健性降低时,投资者将对财务报告的信息持不确定态度,对企业的估价将有所降低。他认为会计稳健性能降低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Xi Li(2009)研究了会计稳健性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抛开法律体系和证券法规的差异后,报告体系较稳健的国家中,企业能够获得的权益资本成本较低。
(三)会计稳健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Penman和Zhang(2002)研究了稳健的会计方法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的投资支出增加时,会计稳健性会使企业的报告盈余偏低,同时还可能产生未记录的盈余储备,管理层可通过操纵盈余储备来提高报告盈余。此研究证明了会计稳健性可降低盈余的可持续性,损害盈余质量。
Bandyopadhyay等(2010)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增加当期盈余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能力,但也影响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的预测,会计稳健性的这两方面作用相互影响,将降低股价与会计盈余的相关关系。此研究证明了会计稳健性损害会计盈余的有用性。
(四)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Francis和Martin(2010)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及时确认损失可以约束企业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会计稳健性强的企业在宣告并购信息时市场反应较好,而且在并购后的经营业绩较好,并购后被再出售的可能性也较小。此研究证明了会计稳健性可以促使企业做出能够带来收益的并购决策,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五)会计稳健性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Wittenberg-Moerman(2008)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降低了二级债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作用。稳健性要求企业对损失及时予以确认,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债务契约效率,而且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治理效率。因此,会计稳健性将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二级债券市场中的买卖差价。
Hui等(2008)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管理层发布盈余预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他们发现,会计稳健性强的企业,管理层发布盈余预测的信息相对较少,而且管理层发布的盈余预测信息的详细程度较低,预测信息的时间跨度也较小。此研究证明了会计稳健性可以作为管理层预测信息的替代机制降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已成为最重要的会计属性之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而会计稳健性的合理运用又可以有效规避管理层利用会计政策高估、早报盈余或低估、晚报损失的机会主义动机和行为。总体来说,稳健性可以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还可以改善投资效率,并对融资产生影响,对会计实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稳健性能够为企业、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带来的利益已经得到公认,但稳健性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度的把握需要仔细测算,过度运用会计稳健性,将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提高信息不对称程度,损害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我国特殊的经济和制度环境,给稳健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企业性质的差异、不同地区间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别等因素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稳健性对保护投资者和提高投资效率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如何能找出引导稳健性发挥积极因素的制约手段,确定其最优实施程度,将成为我国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对我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者单位: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陈旭东,黄登仕.会计盈余水平与会计稳健性—基于分量回归的探索分析[J].管理科学,2006,19(4):52-61
[2] 孙铮,刘凤委,汪辉.债务、企业治理与会计稳健性[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2):112-173
[3] 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01):43-50
[4] 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