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重述与经济后果
2016-12-26高慧慧
高慧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财务报告。但是,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重述现象日趋频繁。据此,主要分析了财务重述的动因和经济后果,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行为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财务重述;信息披露;会计差错;动因分析;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85
1 引言
2011年1月,华锐风电(601558)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主要从事的是风力发电设备的开发、生产和销售。2013年3月7日,华锐风电称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从披露的内容来看,由于会计差错,华锐风电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1.68亿元。受到该消息的影响,当日,华锐风电报收6.05元/股,下跌了3.04%。暂且不论此次华锐风电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真正动机,但是从这次事件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会计差错引起的财务重述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制度,这样才能使得财务重述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好的为投资者的决策服务。
2 财务重述概述
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载体,是信息使用者获得公司信息的重要途径,也一直是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财务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基于自愿或者外部监督强制性的对以前会计期间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错误信息、不真实信息、缺失的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进行追溯调整和重新披露的事后补救性公告。财务重述通常会引起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反应,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进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并且带来一系列不利的经济后果。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之后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目前财务重述愈演愈烈现象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外部监管部门监督的效果,上市公司确实发布了存在着差错的财务报告;二是上市公司把财务报告重述当作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频发的原因更多的是后一种。财务重述作为企业盈余操纵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特征,财务重述的发生一般意味着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和治理效率的低下。上市公司为了在年报中给投资者展现一个良好的经营状况,以期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然后再通过财务报告重述来延缓不利信息的披露,削弱不利信息的影响。
3 财务重述的动因分析
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行为,一般说明财务报告中确实存在着计算或者是其他方面非意愿性的差错,信息披露中出现了人为的遗漏或者错误。年报信息质量低下,会引发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以及公司管理者诚信与能力的质疑,甚至会严重威胁到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从而使公司市价下滑。那为什么财务重述存在这么多不利之处,但是上市公司依然会进行毁灭公司价值的财务重述呢?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真正内因是资本市场带来的压力和高管薪酬契约的不正当激励;其外因是信息不对称和造假成本低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3.1 资本市场压力
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接受的挑战和压力也会越发增大,企业会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在这样的压力下,管理者必须使企业获得优秀的成绩,只有凭借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在这样的资本市场的压力之下,为了保证企业连续的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管理层就很有可能会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从而出现财务重述行为。管理层往往会利用操纵会计差错更正,对利润进行平滑处理,避免账面亏损,向外界描绘一幅乐观的公司发展前景。资本市场的压力主要是来由于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对财务的预期。
3.2 高管薪酬契约
高管薪酬契约通常被认为是财务重述的第二类重要动因。现代企业大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是存在利益冲突的。管理层有动机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内幕交易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层的自利性行为可能导致企业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和新任的管理层清算历史旧账也是企业进行财务重述的内因之一。拥有更多股票期权薪酬会强化财务重述的动机。股权激励虽然使得经理代理人和公司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但是也激励经理人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来提高盈利和抬升股价来达到自利目的。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在好的时机操纵股票价格能够给其带来超额的收益,但在时机不佳时所受到的惩罚却是很小的。因此,当管理者达不到优良的业绩使股票价格增长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动机来操纵股票的价格,进行盈余管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使得财务重述的频率加大。
3.3 公司治理机制缺陷和公司内部控制缺陷
[ 2]财务重述的发生与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有关。有缺陷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是导致财务重述发生的主要诱因。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政部在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企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并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且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表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有力保障就是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的核心和财务的监督者,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工作结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公司财务监督和核查,监事会主要负责检查公司财务并且对高管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往往都会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发挥其真正的监督作用,董事会也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从而不能有效的预防和发现财务报告存在的重大错报或者漏报,最终引起财务报告重述行为的发生。
3.4 造假成本低廉
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而允许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但是,因为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模糊性,所以也给了上市公司进行虚假陈述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对于被发现的虚假陈述处罚也比较轻,执法也不是很严格。而且造假的预期收益远大于预期成本,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上市公司会不断利用造假来达到自身的目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
4 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般来说,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很难能够准确的判断,但是越频繁的财务重述就越有可能会暴露企业的一些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行为。总体而言,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投资者信心受挫
企业信用和商誉成为现代商业行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投资者会给他们信任的公司投资。当被投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行为时,也就意味着宣布其之前发布的财务信息不可信,这势必会推翻投资者根据之前信息所做的判断,从而使得投资者对于被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不看好,甚至会因此而放弃投资该公司。
4.2 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
当被投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时,这势必会影响投资者对该司的信心,使得其对公司财务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反应。严重的情况下,投资者会选择放弃投资这家公司,而且潜在的投资者也会选择不投资该公司,尤其是因为会计问题或者涉嫌欺诈引起的财务重述,市场反应更为敏感。
参考文献
[1]林成喜.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及其完善[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刘殿丽,麦飞.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文献回顾.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3]王泽霞,李明明,谢冰.财务报表重述公告与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财会月刊,2009,(24):1518.
[4]温立洲.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因分析.中国农业会计,2008,(10):5253.
[5]尤丽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因研究.商业经济,2009,(2):7779.
[6]雷敏,吴文锋,菌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补充更正问题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06,(4).
[7]周洋,李若山.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特征和市场反应.审计研究,2007,(4).
[8]陈晓敏.财务重述公司盈余质量特征及其经济后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