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新旧课标中科学内容的对比(上)

2013-03-15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邱云清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实例磁场物体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 邱云清

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含“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一级主题,在每个一级主题下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下又有若干三级主题。这次保留了原课标中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

一、科学内容容量

原有三级主题“内容标准”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63条(内容标准提法换成内容要求)。

新旧课标科学内容容量的对比

二、科学内容中力学的对比情况

1.物质新旧修改情况1.2物质的属性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实验稿中比较笼统的“一些属性”举出实例(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并明确应“通过实验”来了解。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3.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某些词语进行微调。2.运动和相互作用新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旧修改情况(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2.2机械运动和力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2.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由解释改为举例说明。(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7)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增加“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要求,并作为附录所列的学生实验项目。第(3)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将其拆成两条(2.2.3和2.2.4)。●对压强的要求,明确为“理解”层次,强调和生活、生产的联系。●增加“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要求,并把有关流体压强的内容整合为一条。●删去“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增加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量新3.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旧修改情况(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3.2机械能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删去第(4)条,不笼统提出对功率的要求,而是在机械能、电能中分别提出要求,机械功的功率为“知道”。对功的要求为“认识”,这是从功与能量转化的角度提出的。(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机械效率。(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解释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改为“用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解释”属于理解层次,“说明”是了解层次)。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由理解改为知道。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一)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删去了以下知识点:

1.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二)为进一步理顺知识线索和联系实践,增加了以下知识要求:

1.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

2.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加强了联系实际的要求。

1.增加“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四)对某些知识要求的行为动词层次进行了微调。

1.“机械效率”的要求,由理解下调为知道;体现和上述主干知识的差别。

2.“压强”明确为理解,原为“通过实验学习压强”“能简单计算”;同时删去原实验稿中关于“能进行简单计算”的提法,强调“能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3.把“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改为“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4.大气压强由“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改为“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把“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测量时间”改成“会根据生活经验推测长度和时间”。

6.把“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成“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7.把“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产生过程”改成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物体的浮尘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8.将“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改为“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9.把“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他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改成“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10.把“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改成“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11.把“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改为“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进一步明确某些条目的具体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1.对“一些物理属性”进行举例:“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2.明确提出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并列入附录中实验项目。

3.明确提出要求:“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列入附录中实验项目。

三、科学内容中电学的对比情况

1.物质新1.4新材料及其应用1.4.1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1.4.2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旧修改情况(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4)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1)(2)(3)合并为一条(1.4.1),把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统称为新材料。更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意义。2.运动和相互作用新旧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4.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2.4.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2.4.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4.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4.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修改情况(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4电和磁增加“摩擦起电”等静电学内容,单独设为一条。增加“磁场、地磁场”内容。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知识要求了解。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

3.能量新3.4电磁能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3.4.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4.6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4.7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旧修改情况(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3.4.2删去对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包括了计算。增加“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要求。但仍然没有对电阻关系提出知识要求,避免繁杂的计算题。增加了理解“电功”(原来只有“电功率”)。明确要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原来只要求知道“在电流一定时电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增加“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删去了以下知识内容:

对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为进一步理顺知识线索和联系实践,增加了以下知识要求:

1.摩擦起电。

2.磁场、地磁场。

3.理解电功(原来只有“理解电功率”)。

(三)加强了联系实际的要求。

1.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增加了“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对某些知识要求的行为动词层次继续了微调。

1.把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统称为新材料。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改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改为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焦耳定律”的知识要求,提升(或明确)为“理解”层次。

(五)进一步明确某些条目的具体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1.增加“并了解”三个字,明确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具有知识要求。

2.增加“并了解”三个字,明确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具有知识要求。

3.增加“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的陈述,明确其知识要求。

猜你喜欢

实例磁场物体
西安的“磁场”
为什么地球有磁场呢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磁场的性质和描述检测题
2016年春季性感磁场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