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5例鼻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2013-03-11宋亚娟张志昱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偏曲鼻甲鼻中隔

石 磊 ,宋亚娟,张志昱

(张家口市崇礼县医院1.耳鼻咽喉科;2.儿科,河北 张 家口 0 76350;3.张家口市桥西区武城街牙科医院,河北张家口 0 75000)

鼻源性头痛是指鼻腔鼻窦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头痛,常伴有明显的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嗅觉障碍等。根据其致病因素,可分为急、慢性鼻-鼻窦炎性头痛,鼻腔、鼻窦新生物性头痛及鼻内黏膜接触点性头痛[1]。约占全部头 痛发病数的5%,2 0 0 4年9月 ~2 0 1 1年3月笔者共收治鼻源性头痛患者85例,对其诊断与治疗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鼻源性头痛患者共8 5例,其中男6 0例,女25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5.6年。主要症状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头痛,多发生于额颞部,少数发生于顶枕部,单侧或双侧发病。伴或不伴有鼻塞、流涕、嗅觉改变等症状。发病诱因考虑为单纯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23例;急、慢性鼻炎伴鼻窦炎的患者14例;急、慢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5例;单纯性急慢性鼻窦炎的患者20例;急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1例;牙源性上颌窦炎2例。

内镜检查所见:单纯鼻中隔偏曲23例;鼻中隔偏曲伴有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15例;鼻中隔偏曲伴有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12例;急、慢性鼻窦炎、中鼻道变窄,黏膜水肿或有息肉等35例。

全部患者均行 CT检查;其中10例行 MRI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

1.2 治疗

2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再继续治疗。6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具体见表1。

2 结果

85例患者中20例经给予口服抗生素及促排剂、外用鼻喷激素等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再继续治疗;余65例行手术治疗,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复查及清理术腔。其中56例随访16个月至6年无复发,3例随访诉术后效果欠佳,未继续在我院治疗,术后半年和1年后失访者各3例。手术治愈率为95.38%(治愈率指手术痊愈及好转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见表1。

表1 65例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例)

续上表

3 讨论

头痛是临床常见主观症状,原因较多,机制复杂。鼻腔鼻窦局部病变及结构变异与头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引起的头痛多见。由于头痛的原因复杂,建议遇到有下述情况,应考虑为鼻源性头痛:①长期慢性头痛;②有筛窦、筛泡、中鼻甲过度气化,钩突肥大等易造成局部压迫或窦口堵塞;③感冒时头痛加重;④中鼻道和嗅裂区黏膜表面麻醉或上颌窦穿刺时头痛减轻;⑤没有其他确切病因的头痛。

炎症刺激鼻神经是导致头痛的因素之一。鼻腔一旦遭受炎症的侵袭和鼻腔自身解剖结构发生肿大变异,则容易造成鼻腔、鼻窦引流障碍、肿胀挤压,导致邻近结构受累。早期多表现为阻塞性头痛,由于窦口长期阻塞,窦腔内空气逐渐被吸收,出现所谓“真空性头痛”,真空状态下黏膜血管扩张,血清大量漏出,或因炎症渗出积脓使窦腔压力增高,又出现“张力性头痛”。高位鼻中隔偏曲和钩突、筛泡及鼻甲体积肿大则因为使鼻腔、特别是嗅缝变窄,中、下鼻甲受压,使其舒缩机能受到限制而出现反射性头痛。

鼻源性头痛一般有明确的时间性和固定部位,头痛部位为鼻根部、前额、颞部、顶枕部或眶周钝痛,无搏动性,白天较重,休息后头痛减轻,活动后加重;部分伴眼球发胀、视物易感劳累等眼部症状;多伴鼻塞、脓涕、嗅觉减退。经休息、滴鼻药、蒸气吸入或鼻腔通气引流等措施后,头痛可减轻或暂时缓解,当咳嗽、低头、弯腰、用力时,头部静脉压增高,头痛又会加重。

鼻及鼻窦CT、MRI检查是判断鼻与鼻窦病变范围、性质及危重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CT扫描可清楚地观察鼻腔和(或)窦壁是否受损、窦腔和(或)鼻窦黏膜病变的程度及范围;MRI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病变的性质和侵蚀范围。鼻内镜检查是诊断病变最重要、最直观的方法。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鼻腔或鼻窦内取病理行活检及初步治疗;甚至可以摄片,录像,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鼻源性头痛临床上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首选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侧重局部病变切除,但常因破坏正常解剖结构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且复发率高。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对鼻腔鼻窦解剖生理的认识,鼻部手术已注重保持原有功能。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最为关键。OMC正常是鼻腔鼻窦正常通气引流的前提,所以,治疗鼻源性头痛的关键在于如何矫正异常的解剖结构[2-3]。目前国内外对鼻及鼻窦的手术治疗由以前的大体手术逐渐过度到功能性手术,功能性鼻腔鼻窦内镜手术(FESS)已成为治疗鼻及鼻部相关疾病的最主要方法之一。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正是以对OMC的认识为基础的。术中矫正偏曲的鼻中隔,重点去除与中鼻甲相对应的异常区域,再行中鼻甲、中鼻道矫正术,恢复和保留鼻中隔、中鼻甲的正常形态结构,恢复嗅区通畅,改善 OMC的通气、引流,解除引起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原因,从而提高鼻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4]。

[1] 杨富灵,刘仲香.青少年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6(2):142-143.

[2] 刘湘燕,韩德民,周兵,等.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49-152.

[3] 张静,薛刚,刘亚超,等.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75例治疗体会[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6(6):449-451.

[4] 王荣光,姜泗长,顾瑞.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发生学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3):131-133.

猜你喜欢

偏曲鼻甲鼻中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临床观察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