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295例

2013-03-09韩丽君张效君董岩平任建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挂线创口肛瘘

韩丽君,张效君,李 鹏,董岩平,任建国

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295例

韩丽君,张效君,李 鹏,董岩平,任建国

目的:观察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584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高位单纯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术,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组295例术后采用中药口服、熏洗、换药治疗;对照组289例术后未用中药三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一次手术治愈率高、术后肛门部分失禁率低,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显著。

高位肛瘘;手术疗法;中药;熏洗疗法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高位肛瘘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弯曲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创口愈合缓慢、病程长,并发症、后遗症多,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07年1月—2011年8月,我们采用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29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5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男231例,女64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41± 8)岁;病程4个月~20年,平均3年6个月;其中高位单纯性肛瘘19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01例;有肛瘘手术史78例。另选对照组289例,男230例,女59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39±9)岁;病程4个月~20年,平均3年4个月;其中高位单纯性肛瘘19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97例;有肛瘘手术史74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术中采用腰俞麻醉和侧卧位,高位单纯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术,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开窗术。用探针或稀释的亚甲蓝液探明内口,初步确定肛瘘主管道和管腔范围以及支管走行方向。在内口近处即主管道靠近肛缘处做梭型切口,沿着主管道切开肛管直肠环以下的管道(直至齿线处),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的部分采用挂线法。切除支管的外口作为窗口,将支管瘘道窗口与主管道切口之间保留皮桥,剪除皮桥下面的管壁组织。用探针探查剩余管道,根据管道长短及走行方向决定开窗的数目,窗口要求引流通畅,且窗口与主管道切口之间或各窗口之间保留的皮桥约1 cm左右。开窗术后期,可结合垫棉压迫,促进愈合。换药时如发现窗口过早关闭或引流不畅,应及时扩创。

治疗组术后第2 d排大便后采用中药口服、中药熏洗及中药换药。中药口服经验方银芪合剂(金银花、黄芪、穿山甲、皂角刺、川芎、当归等),1剂/d,早晚分服。熏洗用经验方消痔化瘀洗剂(马齿苋、鱼腥草、苦参、丹参等),取80 mL原液加1000 mL温开水熏洗,约15~20 min,随后用中药三黄膏(黄芩、黄连、黄柏、地榆等)纱条换药。

对照组术后未用中药三联治疗。

2 结果

参照国家相关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伤口愈合;显效: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肛门功能评价标准参照芬兰学者Hiltunen的标准。正常:肛门对大便、肠液、肠气的控制正常;部分失禁:肛门对肠液、肠气、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内裤;完全失禁:肛门对成形大便不能控制。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一次手术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术后肛门功能比较 治疗组术后肛门部分失禁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年后随访,两组肛门部分失禁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现肛门移位等后遗症。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肛门功能比较(n,﹪)

2.3 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n 创口愈合时间 平均创口愈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2 9 5 2 8 9 1 9~1 0 0 2 7~1 1 9 3 2 . 8 ± 8 . 1 7 a 4 1 . 5 ± 1 1 . 3 2

3 讨论

高位肛瘘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多弯曲复杂,常有支管、深部死腔,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并发症后遗症多。肛瘘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减轻症状、控制发展,不能彻底治愈。手术是肛瘘治疗的重要方法,术后创面愈合是影响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肛瘘手术为开放创口,创口较深,易受粪便污染,切口愈合缓慢、病程长、易复发。同时术后瘢痕形成可能导致肛门失禁、移位等并发症,患者十分痛苦。因此,如何减少复发,提高疗效,保持肛门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则成为肛肠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临床中治疗高位肛瘘的术式很多,常根据病变部位的高低、支管的数量等具体情况,采用切开、挂线、旷置、缝合、引流等术式。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这两种术式括约肌损伤小,愈合后局部无大面积瘢痕,不影响肛门的形状和功能。为了减少肛瘘术后复发和避免肛门失禁,首先要正确处理内口,清除感染的肛门腺、瘘管顶端及残腔,创口保持引流通畅。根据挂线的机理和创口的程度,参照挂线的量化标准进行挂线。如处理不当,挂线太紧,脱落较快,易产生肛门失禁或肛门移位。挂线太松,切割作用较弱,组织老化或上皮组织爬入切割创面,影响愈合,甚至再次形成肛瘘。同时,术后要重视换药,保证切口引流通畅,观察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及有无支管窦道遗留,防止假性愈合,如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为了提高疗效,临床很多学者根据中医特色,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不断探索,我们总结出了手术疗法结合中药“三联”治疗高位肛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药“三联”指术后中药口服、中药熏洗、中药换药的联合疗法。《外科证治全生集》说,疮疡术后多为虚证。我们认为,肛瘘病术后多为本虚标实,气虚则不能行水致水湿泛滥,形成渗液,气虚亦不能推动血行,致血脉瘀阻。因此,治则应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为主。中药口服采用具有益气解毒、消肿排脓、活血止痛、敛创生肌等功效的经验方银芪合剂[1],以减轻肛瘘术后疼痛,缩短疗程,降低瘢痕对肛门功能的影响,促进创面愈合。中药熏洗局部用具有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祛痛止痒等功效的经验方消痔化瘀洗剂[2],坐浴熏洗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治疗时间。中药换药用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祛腐生肌等功效的膏剂、散剂如三黄膏纱条[3]等,以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1]韩丽君,董岩平,张效君,等.银芪合剂治疗肛瘘术后创面3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6):48-49.

[2]韩丽君,张效君,李鹏,等.消痔化瘀洗剂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6):44-45.

[3]张琼.三黄膏治疗肛门疾病术后146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6):50-51.

(收稿:2012-12-16 修回:2013-06-26)

(责任编辑 韩洪秋)

R657.1+6

A

1007-6948(2013)05-0557-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3.05.024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病防治中心(太原 030024)

猜你喜欢

挂线创口肛瘘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手术可以根治肛瘘
心灵创口贴
肛瘘挂线技术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全国名中医陈民藩教授肛瘘挂线技术经验总结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