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季节与证候特点

2013-03-09尚宪荣陈朝晖王吉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证型血瘀证候

郑 硕,庞 鹤,尚宪荣,陈朝晖,黄 强,曹 刚,金 潇,王吉亭,李 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季节与证候特点

郑 硕,庞 鹤,尚宪荣,陈朝晖,黄 强,曹 刚,金 潇,王吉亭,李 鹏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不同季节发病的构成比差异及与分型、证候特点的关系。方法:对1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一般资料、发病时间、彩超结果、中医证候分型等,探讨其发病的季节性差异及证候特点。结果:3~8月份发病者多于9月~次年2月份,以3月份为全年发病的高峰;3~8月份周围型发病率高于9~次年2月份,气滞血瘀证型在3~8月份发病高于9月~次年2月份。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季节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并且与分型、中医证候特点有一定关联。

深静脉血栓形成;季节;证候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在人群中年发病率为1‰~2‰[1],并有逐渐上升趋势。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亦有超过50%的患者导致深静脉瓣膜破坏而遗留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溃疡等后遗症。中医认为其病机中主要包含了湿、热、瘀、滞、虚几方面。前期临床研究发现,本病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某些季节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31例,男64例,女67例;年龄24~95岁,平均(65.01±15.23)岁。病程1~14 d,平均(5.18±2.35)d。中央型22例,周围型53例,混合型56例。均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肢体肿胀,皮肤正常或轻度瘀血、重者呈青紫色。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Neuhof征阳性。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下肢深静脉腔内有无彩色血流信号或出现充盈缺损,或螺旋CT静脉成像、MRI静脉成像、静脉造影等发现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500 μg/L(ELISA法)[2]。诱因包括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3]。中医诊断分为湿热下注、血瘀湿阻、气滞血瘀3种证型。

1.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大于18岁;意识清楚,能配合体格检查、正确对答;中医证型符合湿热下注证、血瘀湿阻证或气滞血瘀证之一。

1.3 排除标准 意识不清,无法配合者;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或伴有动脉血供障碍而肢体趋于坏疽者(股青肿),须急诊手术者;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丹毒、原发性盆腔肿瘤、小腿损伤性血肿和小腿纤维组织炎等疾病。

1.5 研究方法 采集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烟酒史、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下肢静脉彩超检测,中医四诊信息等内容。参与观察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保证研究工作的可靠性、一致性。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使用前期研究制定的观察表,结合中医外科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局部观察纳入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性质、有无沉重、乏力、色素沉着、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湿疹、溃疡等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整体观察纳入心、肝、脾、肾、气、血、阴、阳,火、痰、瘀、湿等证候要素的代表症状。结合整体、局部观察及舌脉象,由两名医师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证候类型。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录入所采集数据并进行核对,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包括频数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发病月份分布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3~8月份发病(77例,占57.78%)多于9~次年2月份(54例,占41.22%),其中3月份发病人数较集中(占全年发病人数的16.0%)。见图1。

图1 1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病月份分布

2.2 性别与发病月份分布 在3~8月份与9~次年2月份,男性与女性所占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 0.283)。见图2。

图2 不同性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病月份分布

2.3 不同月份发病年龄比较 3~8月份发病者最小年龄24岁,最大95岁,平均(63.94±16.152)岁。9~次年2月份发病者最小年龄24岁,最大87岁,平均(66.47±13.911)岁。两组患者方差齐(F=2.662,P= 0.105),经t检验,两组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0.342)。3~8月份发病与9~次年2月份发病者中,60岁以上者均明显多于60岁以下者,且两组在各年龄段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年龄是股肿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发病时间无明显关联。见表1。

表1 不同月份发病患者年龄分布(n,%)

2.4 不同月份发病类型分布 本组131例根据下腔及下肢静脉多普勒彩超分为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三种类型。9~次年2月份发病者中央型构成比高于3~8月份发病者(P=0.085)。3~8月份发病者周围型构成比高于9~次年2月份发病者(P=0.034)。混合型在9~次年2月份发病者与3~8月份发病者中无显著差异(P=0.370)。见表2。

表2 131例患者不同月份发病类型比较(n,%)

2.5 不同月份发病证候类型分布 两个不同时间段发病者,均以血瘀湿阻证所占比例最大,在9~次年2月份发病者中血瘀湿阻证超过50%。3~8月份发病者3种证型分布较为平均。见表3。

非参数检验表明,3~8月份与9~次年2月份发病者相比,两组3种证型的总体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气滞血瘀证型在3~8月份构成比明显高于9~次年2月份(P=0.001),血瘀湿阻证型在9~次年2月份构成比高于3~8月份(P=0.032),而湿热下注证在两组不同发病时间段中分布不具统计学差异(P=0.289)。

表3 131例不同月份发病患者的证候类型分布(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股肿之证。中医认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而长夏为阴阳相交转化之际。本研究将一年12个月份为属于“阳”的3~8月份和属于“阴”的9~次年2月份。结果提示,3~8月份发病深静脉血栓多于9~次年2月份,以3月为全年发病的高峰。3~8月份周围型发病率高于9~次年2月份,而中央型、混合型股肿发病率在两个时间段无明显差异,气滞血瘀证型在3~8月份高于9~次年2月份,血瘀湿阻证型在9~次年2月份高于3~8月份,而湿热下注证在两个不同发病时间中的分布不具明显差异。这种时间性差异目前尚无明确解释,初步考虑和季节变化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目前国内外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季节性差异报道均较少,周斌等人的研究也提示,3月份发病的患者在全年中最多、夏季发病人数较多[4]。本研究结论与其有一定一致性,但仍需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明确股肿发病的时间规律。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受四时气候、昼夜晨夕、阴阳变化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3~8月份大致对应于春、夏、长夏三个季节。其中3~5月份大致对应于春季。“肝通于春气”,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其气升发,于春季尤易形成肝气疏泄失常、肝血亏虚等病变,进一步形成气滞血瘀或因虚致瘀,瘀血阻于脉络而成股肿[5]。有些学者认为,3月份的气候变化较为剧烈,昼夜温差较大,血管频繁舒缩,可能加重潜在的内皮损伤而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

6~7月份大致对应于夏季。“夏三月,此为蕃秀”,夏季阳气旺盛,天地阴阳之气相交最为旺盛,阳热迫津外泄而易大量出汗,汗为津液所化、津血同源。故导致津血亏虚、脉道虚涩,从而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而易发股肿。现代医学认为,大静脉在处于扩张状态时,对血流的阻力很小。但当管壁塌陷时,因其管腔截面由圆形变成椭圆形、截面积减小,对血流的阻力增大[6]。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气血在脉管中的正常流动依赖于“心主血脉”的功能。7~8月份大致对应于长夏,“脾主长夏”,季节特点以湿为主。《内经》中有“脾苦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通于脾”等论述。故在长夏季节,易发生湿气困脾,导致湿瘀停滞经络形成股肿。同时,小腿肌肉泵收缩作用与“脾主肌肉”的功能密切相关。所以,长夏季节易形成湿困于脾而导致“脾主肌肉”功能减退,导致小腿肌肉绷收缩作用下降,也是股肿在该季节较多发的原因之一。9~次年2月份对应于秋、冬二季。“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渐升,而万物趋于平静,冬季阳气潜藏于内,气血运行平和,故以湿、热、瘀、滞为特点的股肿发病相对减少。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仅为单中心病例回顾分析等不足,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分析。

[1]Roumen Klappe EM,Den Heijer M,Van Uum SH,et al.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acute phas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J].J Vasc Surg,2002;35(4):701-706.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 (7):611-614.

[3]李娟,李俊来,高德伟,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风险的临床等级评估[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4:313-315.

[4]周斌,尚丹,李毅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2):273-276.

[5]曹烈权,黄建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20):1873-1874.

[6]陈艳苓,王艳丽.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54-55.

(收稿:2013-04-06 修回:2013-05-26)

(责任编辑 曹建春)

Seasonal Difference and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i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ZHENG Shuo,PANG He,SHANG Xiang-rong,et al. Peripheral Vascular Departemt of Dongfang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the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m.MethodsOne hundred and thirty-one patients with DVT were clinically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by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dif⁃ferent seasons,the resul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general information,and syndrome classification.ResultsThe incidence of DVT from March to August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September to February,and the num⁃ber of DVT patients in March was highest in the 12 months.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DVT was higher in March to August than that in September to February,but the number of central and mixed type DVT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time segments.The number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creased in March to August,but the number of damp-heat syndrome and blood stasis damp pathogen syndrome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time segments.ConclusionDVT has periodical variation,and has relationship with different pathogenic sites and TCM syndromes.

Deep venous thrombosis;season;TCM syndrome

R654.4

A

1007-6948(2013)05-0511-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3.05.00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自主创新课题资助(2011JYB22JSY-08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 100078)

郑 硕,E-mail:vivianspace@sina.com

猜你喜欢

证型血瘀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话说血瘀证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