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3-03-03金林海万利桂尚文钊万曲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外踝距骨踝骨

金林海,万利桂,尚文钊,万曲桥

(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浙江乐清325600)

·论 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金林海,万利桂,尚文钊,万曲桥

(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浙江乐清32560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1月—2010年1月确诊的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Ⅱ~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法复位满意(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并以石膏固定为最终治疗者为A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为B组,每组33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疼痛评分低,关节稳定性及行走、跑步能力、活动范围评分高于A组,距骨移位及距骨倾斜度及关节间隙的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无1例发生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B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6%,A组并发症发生率达15.15%,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Ⅱ~Ⅲ度踝关节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比较常见,在Lauge-Hansen分型中又以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最常见,占踝关节骨折的40% ~70%[1]。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极度不稳定,可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绝大多数需采用手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Ⅰ度多为前结节的撕脱骨折,给予石膏固定即可。而对于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Ⅱ~Ⅲ度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尚有争论,但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差,且后遗症较多。临床研究[2]发现,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需要在良好的复位同时给予可靠内固定,争取早期功能锻炼及避免二期移位才能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本研究以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Ⅱ~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手法整复结合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入院确诊的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Ⅱ~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

25例,年龄22~66岁,平均(43.9±7.8)岁。患者致伤至入院时间均<5d。致伤原因,均为间接暴力扭伤;致伤部位,左侧29例,右侧37例。将上述66例患者根据手法复位满意(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并以石膏固定为最终治疗者分为A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分为B组,每组33例,2组性别、年龄、致伤部位、损伤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年龄、致伤部位的临床资料比较(n=33,例数)

1.2 方法:A组患者在局麻或腰麻下,先行手法牵引,然后将踝关节强力内翻背伸,内翻过程中双拇指用力推挤外踝、距骨,使之复位,然后用石膏托固定踝关节在内翻背伸80°位。3周后改中立位固定,再3周后拆除外固定。B组患者麻醉后取外踝标准切口,复位外踝后用重建钢板固定,伴有后踝骨折者在外踝复位后多能自动复位,对于超过关节面1/4的移位后踝骨折,可透视下自前往后用1~2枚空心螺钉固定或采用后外侧切口,在固定外踝前先以螺钉复位固定后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无需固定。术后用石膏托固定踝关节在中立位,2周后开始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价:踝关节的功能评价参考梁军等[3]改良Baird-Jas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

评价,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总分100分;优,96~100分;良,91~95分;可,81~90分;差,8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8个月。其中B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达93.94%,A组达78.79%,B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石膏托外固定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33,例数,%)

2.2 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在评分范围内,B组关节稳定性及行走能力、跑步能力、活动范围评分高于A组,疼痛、距骨移位、距骨倾斜及关节间隙的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n=33,x¯±s,分)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切口(或伤处)红肿、感染、骨不连及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其中B组无1例发生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B组并发症发生率仅6.06%,而A组1例年青患者因二期外踝复位丢失导致外踝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达15.15%,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33,例数)

3 讨 论

踝关节骨折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和垂直压缩型。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骨折是踝关节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为关节内骨折,其特征是外踝为冠状面上螺旋形骨折,侧位X线上呈典型的前下向后上延伸。外踝是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对Ⅱ度以上移位的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骨折采取精确的复位、有效内固定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关键[3-4]。

手法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的要求,即使复位成功也难以维持,易再移位,且石膏固定并发症多。所以,临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达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目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骨折精确对位,踝关节属负重关节,对骨折复位要求极高[5-6]。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Ramsey等[7]研究表明,外踝的长度和对位是踝关节整复中最重要的环节,但要求术中尽量由后向前直视下置入螺钉等固定后踝,避免从胫前另作切口由前向后拧入螺钉易造成骨折片分离、旋转[8]。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活动范围评分高于A组,疼痛、距骨移位、距骨倾斜度及关节间隙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无1例发生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B组并发症发生率仅达6.06%,而A组并发症发生率达15.15%,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殷九文等[9]的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Ⅱ~Ⅲ度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1]王亦聪.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8-1516.

[2]董孝龙,毕军伟,梁瑞歌,等.手术治疗三踝骨折24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1):60-61.

[3]梁军,于建军,郑得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

杂志,2002,22(10):604.

[4]张怡五,王晓勇,高卫民,等.三踝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47-48.

[5]廖忠,尹晓明.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2):847-848.

[6]赵虬,王沛,马信龙.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3-4.

[7]RAMSEY PL,HAMILTON W.Changes in tibiotablar area of contact caused by lateral tatar shift[J].JBone Joint Surg,1976,58(3):356-357.

[8]杨勇.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2例临床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4):366-367.

[9]殷九文,宁文付,刘清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5):446-447.

(本文编辑:赵丽洁)

R683.425

B

1007-3205(2013)03-0319-03

2012-02-27;

2012-04-21

金林海(1977-),男,浙江乐清人,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骨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3.026

猜你喜欢

外踝距骨踝骨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腓骨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
距后三角骨误诊为距骨后突骨折2例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