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降糖汤治疗血瘀型糖尿病中风40例

2013-03-02王晓青陈春雷吴震东李悦珣许友明吴芳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降糖脂蛋白血瘀

王晓青 陈春雷 吴震东李悦珣 许友明 吴芳汀

(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中医科,汕头515031;2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骨科,汕头515031)

活血降糖汤治疗血瘀型糖尿病中风40例

王晓青1陈春雷2吴震东1李悦珣1许友明1吴芳汀1

(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中医科,汕头515031;2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骨科,汕头515031)

目的观察活血降糖汤治疗血瘀型糖尿病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血瘀型的糖尿病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活血降糖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神经功能评分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降糖汤治疗血瘀型糖尿病中风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活血降糖汤;血瘀;糖尿病;中风;中西医疗法

消渴,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而其慢性并发症更是对患者的健康、生命造成严重负担的主要原因,合并脑血管意外的糖尿病的致死、致残率均较高[1]。经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16.4%~18.6%,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其中脑出血的患病率低于非糖尿病人群,而脑梗死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4倍[2]。通过对糖尿病合并中风进行的中医证候分析发现,临床以血瘀型发病者为主[3]。2010~2012年,笔者通过活血降糖汤对80例血瘀型的糖尿病合并中风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力求通过中药手段来改善该病预后,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中风并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共80例(均为2010~2012年间汕头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建立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病人。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2~67岁,平均(51±0.34)岁;平均病程为(10±0.65)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0岁,平均(53±0.54)岁;平均病程为(14±0.69)年。其中脑梗塞者67例,治疗组37例,观察组30例;TIA者23例,治疗组12例,观察组11例。合并高血压者17例,合并视网膜神经病变者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者5例。所有病例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在年龄、性别分层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层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诊断标准:至少两次不同时间的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标准耐量试验,若2小时和其他任一时间点(30、60或90分钟)血糖≥11.1mmol/L[4]。

1.2.2符合脑血管意外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

病防治指南》[5]确诊。头颅CT表现分为大面积梗死(涉及额、顶、颞叶)、腔隙性梗死(病灶<1.5cm)、多发性梗死(2处以上梗死)、脑干梗死[5]。

1.2.3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经过中医辨证,按照高氏积分法[6]计分,总分≥5分可辨证为血瘀。

1.3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18~75岁;②试验前2周内未接受同类药品及相关的治疗手段治疗者;③自愿接受临床观察并能按时服药坚持治疗者。

1.4病例排除标准以下情况不列入观察范围: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胃肠道、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耳源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2个月内接受过活血通络药物治疗或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该病患者;④近2个月内发生过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5方法

1.5.1对照组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所有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每天5mg,与早餐同时服用。

1.5.2治疗组基础治疗+活血降糖汤治疗。活血降糖汤组方如下:黄芪30g,丹参2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玉米须30g,生地黄15g,天花粉15g,黄精15g,山药15g。水煎服,由本院代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以上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连续观察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6观察指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7]。

1.7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

2 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

项目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组内比较P值组间比较(治疗前)P值组间比较(治疗后)P值0.333 0.000总胆固醇治疗组40 5.57±1.51 2.79±1.17 0.000对照组40 5.35±1.42 4.85±1.33 0.060 0.419 0.000甘油三酯治疗组40 3.39±1.44 1.47±0.45 0.000对照组40 2.92±2.30 2.39±2.20 0.118 0.128 0.001高密度脂蛋白治疗组40 0.93±0.19 1.19±0.16 0.008对照组40 0.96±0.09 1.18±0.15 0.006 0.721 0.910低密度脂蛋白治疗组40 4.43±1.43 2.57±0.75 0.000对照组40 4.54±0.99 2.97±0.92 0.000 0.656 0.053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40 27.20±6.37 23.97±5.68 0.000对照组40 27.53±6.39 25.70±5.36 0.001空腹血糖治疗组40 10.58±2.87 4.18±0.87 0.000对照组40 10.23±2.30 5.50±1.22 0.000 0.561 0.001

表2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均得到有效降低(P<0.05)。治疗后,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在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及降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神经功能评分等各项指标上均具有确切疗效(P<0.05),其中在降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神经功能评分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密度脂蛋白方面未具有明显优势。

3 讨论

糖尿病,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其发病率正在日益升高。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是该病的一大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糖尿病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血液高凝状态,微血管病变以及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

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向来以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为主,其关键在于调整脾胃,因为脾胃失常、导致水谷津液在输布、代谢过程中的不平衡和紊乱状态。所以调理脾胃在治疗糖尿病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糖尿病血瘀证的形成又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浓度增大。人体的肺、脾、肾三脏虚弱而引起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由此造成气虚血瘀,引发病变。

笔者在临床中以活血降糖汤组方治疗该类患者,方中黄芪健脾益气,丹参、赤芍活血养血,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玉米须、生地、黄精、花粉养阴生津。药理研究证实,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均能抗血小板聚集,有效地改善血液浓、粘、凝、聚状态;玉米须、生地、花粉有降血糖作用;红花、黄精有降血脂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功,使阴津恢复、气血流通,从而达到降低血糖、血脂的目的。

活血降糖汤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治疗机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通过综合调节,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其二是中药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效应;其三,活血降糖汤中使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药物,均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糖尿病中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8.

[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S].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138-140.

[3]高颜华,张会琴,王改仙,等.300例糖尿病并脑中风(中经络)中医证候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04):161.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6.

[5]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

[6]李振中,夏作栋,刘大同,等.血淤与消渴刍议[J].辽宁中医杂志,1990,(7):12.

[7]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2.015

1672-2779(2013)-12-0024-02

��苏 玲

2013-05-17)

猜你喜欢

降糖脂蛋白血瘀
话说血瘀证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降糖通络片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