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温阳方药治疗肿瘤患者黑苔验案1则
2013-02-20王园园
王园园 周 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临床中我们发现黑苔并非都是热极之象,而肿瘤患者又多以阳虚为主,故采用温阳方药治疗肿瘤黑苔疗效显著,兹举验案1例,介绍如下。
1 病历摘要
冯某,女,56岁。2010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于2009年3月行结肠癌手术,病理诊断为腺癌,术后留有造瘘口,并行FOLFOX方案化疗6次。刻诊:患者神情极度倦怠,周身乏力,拄拐前来就医,自述极畏寒,身着秋衣裤就诊,面色白,纳呆,寐差,常自汗出,大便稀4~5次/日,造瘘口周边红肿疼痛。查体:患者双下肢水肿。舌干苔黑边白腻,脉右沉,左脉弦细。脾肾阳虚,寒湿中阻。治当健脾助运,温化寒湿。处方:
桂枝 12g,白芍 20g,干姜 12g,太子参 10g,黄芪20g,白术 10g,茯苓 20g,白扁豆 15g,砂仁 6g,防风10g,黄连 9g,酸枣仁 20g,生龙骨 20g,生牡蛎 20g,车前子15g,猪苓20g,炙甘草15g。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8月17日):诉诸症好转,但仍畏寒,寐差,大便2~3次/日。查双下肢略有水肿,舌略干苔白腻根部略黑,脉沉弦。仔细考虑患者病情症状,并结合其身体状况,在前方中大胆加用温补肾阳之附子10g以去除体内沉寒,温阳化气,并嘱患者先煎久煎,再加山药10g以理脾止泻。
三诊(8月24日):述大便已成形,诸症好转,舌苔由黑渐转为褐色。效不更方,续服月余,舌象已基本恢复正常。后续仍以中药辨证调治,1年后患者造瘘口还纳,至今健在,形神俱佳。
2 讨论
黑苔临床少见,中医多认为见此舌苔,病情大多严重,正如我国最早的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中云:“舌见黑色,水克火明矣。患此者,百无一治。”现代医学将黑苔诊为“黑毛舌”,列为皮肤科的局部黏膜疾病,而不是重病体征,与中医学所载之黑苔不尽相同。古书所载黑苔,多以“阳明胃经实热”及“热气结于足少阴肾经”之说为主,故治疗上多用苦寒清热之品。
肿瘤的形成常与阳气不足、寒凝瘀滞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灵枢·百病始生篇》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肿瘤性属阴,肿瘤之形成乃阴邪结聚体内而成有形之邪,究其缘由则是体内阳气不足,导致阴寒积聚而发病。
本例患者症见舌干苔黑边白腻,结合临床详辨其证认为此患者罹患癌症,手术及多次化疗伤及气血,久则伤及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乏源则神倦身疲,脾胃阳虚,运化失常,寒湿中阻以致纳呆食少,寒湿之邪蒸于舌面,所见舌苔边白腻,舌中根苔呈黑色。故治疗采用健脾助运、温化寒湿为法,以理中汤加减化裁,从本入手。正如吴坤安在《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歌中指出:“黑滑太阴寒水侮,腹痛吐利理中宜。”在健脾药之基础上配以益气之品,以培补机体之元气;更配黄连,取其反佐之意,以引药入经;桂枝白芍相配一来温行十二经脉,二来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达益气温阳、健运脾胃之功,以致黑苔渐退。二诊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病情稳定,考虑到舌苔黑乃肾之本色上泛于口,究其缘由乃是肾阳不足,肾主水,属少阴,阴寒过盛,真阳不能蒸腾津液,以致舌黑而干,且五脏交伤,穷必及肾。正如刘恒瑞在《察舌辨证新法》中强调:“脉迟苔黑者,此肾命不足,当温补真火。”故于后来加用附子这味辛甘大热之品,以温补元阳真火,正所谓起沉疴而疗疾也。
方中巧妙综合了真武和理中方意,加强了温补脾肾的效用,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附子配黄连扶阳清热,多用于正虚邪实,寒热互见之证,应用于肿瘤病人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因为肿瘤病人的体质多属于虚实夹杂、寒热互错;附子与生龙骨、生牡蛎同用,取龙骨、牡蛎潜降下行之性引大辛大热之附子达下焦以温补元阳,同时又可重镇安神。
肿瘤患者在手术、放化疗等序贯治疗后,耗气伤精,正气虚弱,阳气衰竭,此时中医药的治疗有其不可替代的显著疗效,其中温阳药的使用更是必不可少,正所谓“留得一分阳气,就留得一份生机”,若一味以清热解毒之法施治,常难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