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安中汤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132例
2013-02-19彭林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肛肠科中山528400
★ 彭林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肛肠科 中山 528400)
清浊安中汤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132例
★ 彭林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肛肠科 中山 528400)
目的:观察清浊安中汤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病例用清浊安中汤加减治疗。结果:临床痊愈35例,显效63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2%。结论:清浊安中汤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劳绍贤;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劳绍贤,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名中医,我国著名的脾胃消化病专家,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清浊安中汤为其经验方。笔者有幸师从劳老,获益良多。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用清浊安中汤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1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门诊患者,共132例。男72例,女59例,年龄19~73岁,平均36.3岁。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肠易激综合征RomeIII标准。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临床表现常有脘腹痞满,或胀或痛,纳呆,恶心,肢体困重,口苦,渴不多饮,便溏不爽,或大便软细难排,舌苔黄腻,脉濡等证候。辨证要点在舌苔,一定有黄腻苔,苔或厚、或薄、或舌根有苔、或苔满舌,湿重则苔多、苔厚,热重则苔黄、舌红。
2 治疗方法
用清浊安中汤加减治疗。组成:藿香10g,川朴10~15g,法夏10~15g,茯苓15~30g,广木香10g(后下),苏梗15g,陈皮10g,延胡索15g,郁金15g。蒲公英30g。
临床加减:腹胀加枳壳10~15g、大腹皮15~20g;口甜、苔厚腻加佩兰10g;恶心加生姜15g;胸闷加菖蒲15g;大便不畅加乌药10~15g;便秘去救必应、茯苓加地榆20g,或绵茵陈30g(后下);口干加芦根15g;苔黄腻而厚者易藿香为菖蒲15g,加白蔻仁10g(后下);肠鸣、便稀加干姜5~10g;虚寒体质、寒热错杂者加制附子5~10g,先煎。经常喝酒者加葛花10~15g;无腹痛去延胡索、郁金。
每剂煎煮2次,每次加清水1 500mL,煎取250mL,温服。2周为一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作首次疗效判定,若症状、体征均无好转,甚或加重,则改用其他治疗;若有效,则继续第2个疗程。第2个疗程结束后作最后疗效判定,统计治疗效果,其中首次疗效判定为无效者,纳入最后疗效判定的结果为无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1]。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好转,甚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35例,显效63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2%。
4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采用对症治疗,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有较大的优势[2]。
广东属岭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岭南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及大小岛屿等,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临海,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其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与我国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指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所聚也。”宋代岭南医家陈昭遇编撰的《太平圣惠方》指出:“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热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伤人。”
清代岭南医家何梦瑶的《医碥》指出:“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劳绍贤教授指出岭南之地临床上脾胃病以湿热证为多见,而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要点在舌苔,其苔黄腻,如《医原》云:“舌苔黄腻,明系气分湿热熏蒸。”
劳教授首倡“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的现代中医临证思维[3],指出治疗脾胃湿热证,首先是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其次,在辨证基础上,结合具体疾病和病理情况,辨证、辨病结合用药,针对症与病来取舍药物,其处方治疗仍不离清热去湿,即万变不离其中。
清浊安中汤立方以苦温燥湿为主,佐以清热及行气止痛之品,标本兼顾。方中祛湿结合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三法,以藿香、厚朴、法半夏芳香化浊,燥湿理气;茯苓淡渗利湿。注重祛湿同时,亦不忽视清热,选用救必应,但忌用过于苦寒药,以防冰冻湿邪,戕伤脾胃阳气。正如章虚谷所言:“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运。中焦和则上下气顺,脾气弱则湿自内生。湿盛而脾不健运,浊壅不行,虽有热邪,其内湿盛,而舌苔不燥。当先开泄其湿,而后清热,不可投寒凉,以闭其湿也。”
藿香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经,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治霍乱吐泻,心腹痛;半夏燥湿痰,宣通阴阳,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和胃健脾去湿,除湿化痰,下逆气;厚朴下气散满,苦降能泻实满,辛温能散湿满;茯苓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紫苏梗香温散寒,开胃益脾,宽中消痰;木香辛苦而温,能升降诸气,泄肺气,疏肝气,和脾气,治一切气痛;郁金辛苦气寒,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其性轻扬上行,行滞气,亦不损正气,破瘀血,亦能生新血;玄胡辛苦而温,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治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陈皮辛苦而温,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救必应,甘微苦而寒,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理气止痛。
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在治疗上以祛湿为第一要务,湿去则热也去。五行中燥胜湿,故以燥治湿是正治。又湿为阴邪,当用阳性之药,故治疗上以苦温燥湿为主,少用苦寒。因寒与湿同为阴邪,寒性凝滞,不利于祛湿。热甚则再佐以清热,湿热去则气机利,湿去则无以困脾,脾气乃健。清阳当升则升,浊阴当降则降,则病渐愈。
[1]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0-94.
[2]白霞,谢小磊.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国医论坛,2009,24(5):55.
[3]胡玲,黄志新.劳绍贤医学文选[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424-427.
R 259.74
B
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