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教师的标准、队伍建设及专业培养*

2013-02-18任荣政

教师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教师队伍学科

任荣政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是相对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普通英语)而言的。它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医学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ESP教学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社会对既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伴随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传统的EGP教学的重心正逐渐从高等教育阶段向中学阶段下移。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ESP正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

然而,ESP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最为突出和紧要:ESP教师首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执行者,没有一支数量充足、学术水准较高的教师队伍作为保障,开展ESP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而除了承担教学工作以外,ESP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扮演着课程设计者、教材提供者、合作者、研究者和评估者等多种角色。因此,ESP师资力量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或影响着ESP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果师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无疑会成为制约ESP教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ESP教师的标准及实现途径

在应由谁来承担ESP教学的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ESP教师应从EGP教师中培养[4,5],另一种观点则主张选派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来担任ESP的教学[6,7]。虽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曾对此问题有过比较明确的阐述,即“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和协助”,但是,这种文件“硬性规定”的作法并无助于消除各方在认识及实践上的分歧。

由于ESP教学同时涉及到英语语言学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内容,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ESP教师的专业培养体系,所以担任ESP授课的教师或是来源于EGP教师队伍,或是来源于专业教师队伍,这是我国ESP教师队伍构成的客观现状。至于到底应由哪支教师队伍担任ESP教学工作,应该看到,尽管争论的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依据,但是概括而言,无外乎是强调某支教学队伍在英语语言学方面或是专业学科方面的优势,而弱化其在另一方面的不足,而这恰恰反映出,不管是EGP教师还是专业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ESP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都有欠缺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此,与其围绕ESP师资的来源争论不休,倒不如深入地分析一下ESP教师的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个标准。

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担任ESP教学工作,关键要看其是否具备一名ESP教师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概括起来,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英语学科知识

ESP的学科性质决定了ESP教师在本质上所从事的是英语语言教学工作,自身首先应该具备丰富的英语语言学知识以及较为均衡的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专业学科出身的ESP教师所普遍欠缺的,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是也大都存在阅读能力突出而听说以及写作能力欠佳这样语言技能不均衡的问题。而除了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外,作为语言教师,ESP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教学知识和技能。

作为专业学科出身的教师要承担ESP教学任务,需要重点加强英语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深造。首先应该对自身的英语水平进行系统的测试,找出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结合个人自学以及参加短期的语言培训进行提高。

2.专业学科知识

ESP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因此所教授的英语语言必须要与一定的专业内容相联系,这也是ESP教学区别于EGP教学的最大特点和难点。我们知道人们要理解一定的语言信息,除了要掌握语言本身外,还必须依托一定的常识、背景知识和逻辑思维作为基础。专业英语的艰深并不在于或者说不仅仅在于语言本身,更主要的还在于其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专业内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英语材料,即使对英美国家的普通民众(即我们常说的native speaker)来说也难以理解,其难度甚至不亚于一种新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在英美的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这样的场景:一位专业人士在大谈某个领域内的问题时,作为门外汉的听众一方往往是一头雾水,要求其“speak English”(请讲英语)。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确保ESP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ESP教师无法理解专业内容,无法组织课堂活动,只能将自己置于课堂旁观者的尴尬地位[9]。

既然专业知识是ESP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接下来要明确的就是ESP教师究竟需要掌握多少专业知识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一方面,“ESP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领域中的英语运用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10];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专业学科内部也呈现不断细分的趋势。因此,受时间和精力所限,ESP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某个学科领域内的专家,而更应该成为该领域内的“杂家”,即在宏观上系统掌握某个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与一般原理,在微观上对学科内部的各分支学科有所涉猎即可。

缺乏专业知识背景是EGP教师从事ESP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需要重点克服。EGP教师可以每学期在所任教的院系旁听2-3门主干课程,通过2-3年的系统学习,初步构建专业理论知识框架,同时也获得了对专业知识一定的自学能力。此外,教师在长期从事ESP教学实践中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专业内容,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

3.ESP理论和教学方法

除了英语语言和专业学科知识以外,ESP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ESP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ESP属于英语语言共核之外的变体,其教学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比如,ESP教学的目的是满足学习者某种与专业应用相关的需求,而高校ESP教学的对象主要为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自身并不熟悉毕业后将会面临的专业外语应用情景。这就要求ESP教师掌握并运用需求分析理论(Needs Analysis),对学习者未来的语言应用情景进行准确、细致的描述。这既有助于明确ESP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再比如,ESP教学如果仅局限于专业术语和语法分析等句子层面的讲解,学习者无法理解句子与句子是如何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段落乃至整个语篇的。如果ESP教师掌握一定的体裁分析理论(Genre Analysis),则可以在教学中对专业领域内所使用的语篇体裁进行分析解释,帮助学习者充分理解语篇的建构与组织模式,从而开展有效的交流。

二、ESP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与管理

以上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探讨了从事ESP教学需具备的知识结构以及实现途径,而高校在组建和管理ESP教师队伍时,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ESP教师队伍的专职性和稳定性

ESP课程由专业教师兼任是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专业教师的教学重心大多仍在专业课上,加之ESP课程备课费时费力,导致专业课教师对ESP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师资队伍不稳定[11,12]。如前所述,ESP教学对教师有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双重要求,所以往往需要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教学工作以及进行自我完善。由专业教师或EGP教师兼任ESP教学工作,难免会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此外,采用兼职教师模式,ESP教师的编制大都归属于各个专业院系,缺少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ESP教师队伍。鉴于ESP教学的本质为英语语言教学,ESP教师队伍可以由外语院系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做也有利于组织ESP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参加培训。

2.推动不同专业背景ESP教师间的合作教学

ESP领域中的合作教学(co-teaching或team teaching)原是指某一特定专业的教师和语言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活动[13]。合作教学有助于弥补语言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对于提高ESP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要真正实现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却并不容易。首先,二者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学科和院系,在组织协调上有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合作模式中,专业教师往往只能充当专业知识的提供者或被咨询者[14],却并不能从中获益,这显然有悖于构成合作关系基础的“互惠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在ESP教师团队内部,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之间的合作更加值得提倡:英语语言出身和专业学科出身的ESP教师具有一致的努力目标,他们在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可以满足各自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出合作教学的优势。而为了推动ESP教师间的合作,高校在组建ESP教师队伍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吸收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并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推动教师进行交流合作,相互间取长补短,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将ESP实践者纳入教师队伍

以英语语言和专业学科出身的教师为主体组建的ESP教师队伍主要承担课堂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采用外聘等方式将一些资深的ESP实践者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由其负责实践教学环节。所谓ESP实践者是指那些常年在实际工作中应用ESP的人士,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ESP语言工作者,如专业翻译、学术期刊的英文编辑等,另外一类则是以英语为交流媒介的专业从业人员,即那些长期在国外工作或在国内从事涉外工作的人群。资深ESP实践者的优势在于他们有丰富的ESP实际应用经验,熟悉相应的语言应用情境及体裁。他们既可以参与ESP教学前的目标情景分析,协助专职教师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选择及编写适用的ESP教材,还可以承担学生的实践带教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探索建立ESP教师专业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

开展ESP教师的专业培养,国外高校也大都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如菲律宾De La Salle大学的ESP教师教育硕士学位课程[15]、英国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所开设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专业[16]。而我们在借鉴和参考这些国外的培养模式时,应该首先确立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培养目标明确了,才能围绕这个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概括而言,我们建立ESP教师专业培养体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置相关的专业来系统、高效地培养能够从事ESP教学的专门人才。这里所说的ESP教学人才主要是指从事某个特定专业学科英语教学的教师,如医学英语教师、法律英语教师、商务英语教师等,而并非是专门从事纯粹的ESP教学理论研究的人才。后者虽然也有一定的社会需求,但是与前者相比,其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上,应该重点突出英语语言以及专业学科知识两方面的教学,从而培养出既懂英语教学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De La Salle大学的ESP教师教育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过分集中于语言学以及ESP教学理论本身,而忽视了专业学科知识传授,并不适用于我国的ESP教师培养需要。相比之下,兰开夏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专业则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与特定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特征,对我国的ESP教师专业培养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外语院校纷纷对传统的单一英语语言学或文学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尝试进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如设立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专业,这也为开设ESP教师专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专业以培养ESP的实际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教学内容基本上涵盖了ESP教师所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如果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有关英语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无疑将有助于实现培养ESP教师的目标。

2.学历层次定位与学制设置

另外一个与ESP教师专业培养有关的问题就是学历层次的定位以及如何设置学制。陈冰冰[16]提出ESP师资培养应定位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其基本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ESP教学属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对师资有较高的要求;二是传统本科英语教育的重点只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和传授基础语言教学理论,难以满足ESP教学对高水平专业英语以及相应教学法知识的要求。笔者认为,ESP教师专业培养定位于硕士研究生层次主要还是因为其涉及到语言学、专业学科以及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教学内容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仅凭本科阶段学习不足以实现培养目标。

尽管学历层次应定位于硕士研究生,然而ESP教师培养又不宜采用一些学者所提出的“专业本科+英语硕士”或者“英语本科+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因为这样的设置模式将语言学与专业知识学习割裂开来,不利于学习者实现外语语言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有悖于设立ESP教师专业的初衷。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与系统性,可以探索尝试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围绕ESP教师培养的总体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学生利用6年左右的时间系统学习和掌握ESP教师应具备的英语教学和专业学科知识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ESP教师,授予相应的ESP教育硕士学位。

3.探索院系合作办学模式

既然ESP教师要求具有跨专业、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那么ESP教师的专业化培养自然也需要以多个专业学科的师资及教学资源为依托。受师资力量所限,语言院校难以开展专业知识的教学,尤其像医学、化学、建筑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专业院校也无法提供系统的英语语言学以及ESP理论课程。所以二者都难以独立开设ESP教师专业,这就有必要探索建立语言院校与专业院校间的合作办学模式:由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各方分别提供相应学科门类的课程,分工协作完成培养计划。当然,这只是合作办学的一个基本思路,在其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具体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是在综合大学所属的不同院系间合作还是在独立院校之间进行合作,如何确定合作双方的主次地位并协调他们的关系,如何对各院校原有的课程进行革新,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ESP教师专业培养的需求等。

4.加强ESP实践技能培训

ESP教师的专业培养除了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外,还应注意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ESP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除了师范专业自身所要求的教学实践环节外,还包括ESP应用实践环节。缺乏ESP实际应用经验是目前我国ESP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拘泥于课本内容的讲解,而不能有效的联系实际,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熟悉语言的实际应用情景,ESP教师无法准确地描述学生的需求,将直接影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前文所述的引入ESP实践者参与教学就是为了弥补专职教师ESP实际应用经验不足的缺陷。而要想彻底改善这种状况,在构建ESP教师的专业培养体系过程中,就应该重点加强ESP实践培训环节,在时间、场地、人员等方面提供充足的保障:如将培养周期的最后一年设定为见习、实习期,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ESP应用场景并配备经验丰富的带教人员。通过培养学生对ESP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其日后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

ESP教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加强ESP师资建设对实现ESP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ESP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其实现途径、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与管理、如何建立ESP教师专业培养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引发业界同仁的深入思考以及后续研究,以共同推动ESP师资队伍建设。

[1] Tom H,Alan W.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刘润清.1996.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13.

[3] Dudley-Evans T,St John MJ.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 蔡基刚.2004.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5] 王慧婷,陶加.2010.“三位一体”的ESP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3):80-84.

[6] 黄建滨,邵永真.2001.大学英语教学和教师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1,(6):20-22.

[7] 朱万忠,韩萍.2002.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提高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质量[J].外语界,2002(4).41-44,50.

[8]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 Bell T.1999.Do EAP teachers require knowledge of their students’specialist academic subjects[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1999(10).

[10] 陆伟成.2009.EGP教师承担ESP课程探讨——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9,(6):130-134.

[11] 王蓓蕾.2004.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2):35-42.

[12] 何谨然.2007.理工科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与ESP教师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7,(4):115-116

[13] Jordan P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4] 龚兵.2005.论专业教师与ESP教师的合作——对双语教学的哲学反思[J].山东外语教学,2005,(4):65-68.

[15] 李箭.2001.菲律宾De La Salle大学ESP教师教育硕士学位课程特色及其启示[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4-96.

[16] 陈冰冰.2005.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3):75-78.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教师队伍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