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图书馆应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导向力度

2013-02-15张小忠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学生

张小忠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1 高师院校图书馆加强经典阅读导向的重要性

1.1 拓视野,磨砺思想,提升自我精神境界

高师学生沉潜文化经典作品的阅读,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他们逐渐变得阳光、开朗、自信,富有进取心和成就感,进而提升其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只有沉潜文化经典之中,内心才会变得淡泊宁静、和谐自然,才能有效抵制外界不良的种种诱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随着教师教育的逐步推进,高师学生自我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图书馆是学生获取新知、提升人格和修养的主要渠道。文化经典著作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贫困、疾病、灾难及各种不幸的力量源泉。引导高师学生阅读文化经典,就是促使他们“从空虚、单调、平庸和毫无意义的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逃脱出来;从一个变得苍老、冷漠而令人生厌的世界里逃脱出来——它将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新生,它将使光荣、崇高和英雄主义复活。它将赋予生命以一种超乎一切的目的,使人们摆脱邪恶、自私和伪善,净化荡涤这个世界的精神污秽——从而将诞生出一个更高的文明。”(卡尔维诺语)

1.2 夯实根基,坚定信仰,提升国民文化品位

文化经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可贵的原创性。荀子认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贤之遗言,不知学问研究之大也。”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更是认为:“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经典之所以永驻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因为它历久弥新,直抵人性,其中不乏生活的智慧、思想上的警示和情感上的激励。事实证明,“一部摄人心魄催人奋进的伟大作品足以震撼并改变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因为‘在那里可以与伟大的心灵直接对话,可以呼吸到高山之巅的新鲜空气,从而产生霍然奋起的冲动,重建人生进击的信仰,高歌价值认知的理念,激扬崇高伟大的理想’——这就是经典作品摄人心魄的恒久力量和催人奋进的永恒魅力!”[1]

我国国民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其阅读水平的高下。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作为高师院校的大学生,更是肩负着塑造国民灵魂、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任。阅读文化经典,对于主导全民族的思想文化认识,稳定全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高师院校文化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追逐时尚娱乐,阅读肤浅化和功利化

勿庸讳言,丧失对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盲目追逐时尚和娱乐,追求阅读的肤浅化、低幼化和功利化,是高师学生阅读现状的显著特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学生常看的杂志只有《读者》、《故事会》以及时尚杂志《瑞丽》等;受大众传媒、大众文化的影响,图书馆借阅量较高的有钱钟书、张爱玲、海岩、安妮宝贝、郭敬明等作家的作品以及金庸、梁羽生、琼瑶、三毛、卫斯理等作家的言情武侠、玄幻推理小说,李敖、刘墉、余秋雨、易中天等人的散文随笔和以秦、汉、唐、明、清朝历史和人物事件为题材的史传小说。”[2]另外,有关考研,外语四、六级以及计算机考试的书籍成为高师学生读书的首选。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的多样化。信息时代的浏览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占有一席之地,淡化了阅读经典的情趣,降低了阅读品位。影视、动漫、电子文本等借助信息化的东风,将文化经典鸡零狗碎地带进千家万户,纸质的文化经典阅读被消解和冷落。二是学业紧张,考试、就业压力大。大一、大二处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阶段,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一段适应期,加上在课程设置上课程相对集中,时间紧迫,无暇顾及经典阅读;大三、大四的英语四六级、公务员、考研等考试及毕业论文写作、就业选择,使得经典阅读又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与经典阅读风马牛不相及。正如北京大学张颐武先生所提出的:是否青年人应该读点经典,我想不成为问题,但读什么、怎样读,却是很大的问题。另外,由于真正的经典原本与当代生活有距离,如何诱导学生阅读经典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2 经典藏书不够,利用率低,引导不到位

在馆藏文献典籍中,经典藏书远远不能适应高师学生的阅读需求。由于经典藏书过少,学生往往难以借到教师推荐的书目,市场上的图书又多是纰漏百出,无法满足学习和科研的需要。加上图书馆与系资料室之间重复购书,以及采编人员购书时的随意和喜好,经典图书的利用率很低。而且,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图书馆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效果。

究其原因,图书馆应高瞻远瞩,在图书采购上突出科学性和专业性,走特色化的道路。尤其应加强经典图书的采购力度,开设专门的展室或书架便于师生借阅。同时,应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让工作能力较强的馆员负责经典图书的引导工作。

3 文化经典阅读的引导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先进理念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员应剔除“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陈腐观念,积极探索与外界交流的方法和渠道。虽然有互联网、图书馆网站的技术支持以及新书介绍、好书推荐等读书引导活动的积极开展,但是,由于多数师生忙于教学和科研,对经典图书的关注还是不够到位。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校园信息栏、读书报告会、百家讲坛等教学资源,大力宣传经典图书的学术价值和馆藏情况,积极引导高师学生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阅读经典的活动中来,夯实其学术根基,为读书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作为图书馆人,引导高师学生“通过阅读中外人文经典名著,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世界文明的熏陶,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学会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感悟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其成为精神成熟、思维理性、人格完美、道德完善的栋梁之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3]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经典著作丰富的营养。

3.2 丰富阅读活动,将文化经典的阅读与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经典阅读受到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典著作的创作背景与当代生活的隔离或疏远。图书馆人应积极探索文化经典对于当代学术成长的启示,寻觅二者的结合点,切实地将文化经典的阅读与高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为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设置经典阅读课程。这既有益于高师学生对文化经典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又有益于对某一领域的学科建设做较深的学术研究。图书馆和教学单位相配合,动态互补,相得益彰。例如清华大学开设的《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课程,曲阜师范大学的《论语研究》课程,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第二,丰富经典阅读活动。经典阅读必须和高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相互言说、彼此倾听、总结反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修养,让课堂、宿舍、饭厅、花园散步成为交流经典的天堂。从朦胧走向清晰,不断剔除自己的偏见和错误,是高师学生了解经典、学习经典、掌握经典的必备之路。同时,读书报告会,经典阅读沙龙,名师经典解读,都是经典阅读的有效途径。

3.3 做好辅助工作,追求学校、社会热爱经典阅读的立体效应

为了积极配合高师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图书馆应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和辅助工作。例如,开设专业展厅或书架,检索出高质量的注释、评点及相关工具书,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经典园地”、“名家论名著”、“热点问题”、“经典导读”等栏目,梳理出经典阅读方面的相关资料和学术信息,充分发挥图书馆员在经典导读、情报咨询、沟通反馈中的作用,帮助高师学生节省阅读时间,提升阅读质量。

同时,优化阅读生态环境,提升经典阅读质量,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经典阅读事关国民生存质量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除了渗透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政府支持下广播电视台、影视媒介、出版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服务中心等文化单位的相互协调和鼎力合作,形成经典阅读的合力。例如,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一生难忘的47本书》,中央电视台开设的《百家讲坛》栏目,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 张素鹏.图书馆与文化经典阅读之我见[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5):142-144.

[2] 孙淑华.后阅读时代大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现状及对策[J].图书与情报,2010(4):132-134.

[3] 张晓燕.大学生经典阅读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67-80.

猜你喜欢

图书馆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图书馆
学生写话
去图书馆
聪明的学生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