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2-15薄建柱司福利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新能力人才

薄建柱,司福利,周 磊

(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相同领域的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企业拥有的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中坚力量。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也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这也是围绕着高校的一大难题。

1 创新型人才的概念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能力和以创新人格为中心的人格特质[1]。同时,创新型人才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具备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真理的精神、具备较强的协作精神。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以下特质:(1)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立体的知识结构;(3)百折不挠的意志及敢冒风险矢志创新的勇气和品格;(4)组织协调管理能力[2]。

2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学校办学标准和模式趋同,专业设置过于狭窄、单一和陈旧,缺少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相适应的专业。

2.1 传统的教育模式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是以政府办学为主、民办为辅,管理体制中行政色彩较浓,行政权力支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弱化了教授委员会的决策权和教代会的参与权。总体来说,我国的大学教育没有摆脱传统的“因袭式”、“灌输式”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制约和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桎梏。

2.2 教师队伍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弊端

什么水平的教师培养出什么水平的学生,一般来说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层次高的学生,也可以说只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曾说:“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近几年,各学校引进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他们大多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又未经过博士教育训练,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集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外,一些大学高学历教授受相关政策、利益驱使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行为,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现象也普遍存在。

目前,多数高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大班授课,“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仍是主流,实验实践教学整齐划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所讲的现成知识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始于问题、基于发现,体现研究性、主体性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基本没应用,因此,削弱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特质难以形成,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3]。

2.3 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不合理

出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但是较多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专业课,在课程设置的思路上,把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没有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下将二者统一起来。另外,有些学校过分强调第一课堂而忽视第二课堂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陈旧的教学内容和设置不合理课程成为影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4 缺乏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评价机制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是家庭、教师、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学校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教师也是生活在特定组织中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影响教师教学改革的成效的主要因素是高校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有效的教学发展与有效的机构发展相联系,并依赖于机构发展。目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向度的目标追求使得教师难以全面应对,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熟情、精力、钻研的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投放和支撑力度是非常有限的[2]。

3 对策

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要以正确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应转变办学模式,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培养任课教师的创新意识[4]。

3.1 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开展教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活动,形成一种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制度环境,包括学校的内部治理制度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制度两个层面。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创新能力的提高、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要相结合。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的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创造性素质决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

教师要彻底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激情与创新能力,掌握创新理论、创新方法。改革传统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变以前的“教什么”为“如何教”,多采用互动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由指导者变为共同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大胆质疑,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总之,高校要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认真分析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加以调整和改革,同时还要根据各高校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1] 林瑞.论创新型人才之素质特征[J].中国人才,2008(19):28-29.

[2] 秦军,王爱芳.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9(4):13-17.

[3] 周杰红.关于加快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7):78-79.

[4] 吴宝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85-87.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