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析
2013-02-15殷利艳
殷利艳
(唐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0)
发达国家信息素养教育不但起步早,而且已经做到了从娃娃抓起。在我国,开发与研究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成为时代的呼声。“信息素养”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一份名为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的报告中首次提出[1]。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随后,国外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趋于统一,认为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是指人们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需求,并能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以及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水平和能力。它是一种关于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创新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指对信息反应的敏锐度;信息能力指人们搜集、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指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道德、法规,自觉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信息素养是提升个人、企业、地区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3]。
信息素养的实现依托信息素养模式的支撑,在信息素养模式的指导下,提高信息素养水平。合理的模式能有效地支持信息素养教育有效实施,从根本上讲,信息素养模式是一种提高个人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4],是行为个体在信息活动中所应遵循的程序,模式的不同环节代表了个体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因此信息素养模式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1 信息素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1999年版辞海普及本对模式解释为:模式亦译“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涵义。信息素养模式是在信息素养标准的指导下,对个体在信息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程序的规范化。个体在自身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所需达到的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以及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能力,这是评价信息素养模式成功与否的指标性数据。
信息素养模式分为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理论模式侧重于信息活动过程中的要素分析,而实践模式侧重于信息活动过程的环节设计。
信息素养模式依托于其理论基础,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信息素养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
1.1 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更新个体的学习行为、获取所需信息是其适应环境及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2003年9月,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布了《布拉格宣言:走向具有信息素质的社会》。宣称,“信息素养是有效地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并且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基本人权”。2005年11月,埃及亚历山大城召开了国际高级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研讨会,会议发表《信息社会灯塔:关于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称:“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发展、繁荣和自由的方向”。两个宣言指出了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身学习,信息素养要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成分,终身学习是信息素养的支持。
1.2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大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因此要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规划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建构主义强调个体自我引导、自我调节,从师生相对单向的沟通到学习共同体的多向沟通互动。信息素养是建构主义实现的基础,建构主义是信息素养的理论支持。
2 信息素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牵引大学生的知识创新,合理设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2.1 自我培养模式
能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是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区别所在。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要树立开发和利用信息的观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2.1.1 培养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对信息能够有特殊的、敏锐的捕捉力,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查找自己所需信息,并能有效加工利用信息,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
2.1.2 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对有价值的信息保持足够的专注度,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一种习惯性倾向。
2.1.3 对信息的批判能力
准确判定信息的价值,剔除不良信息,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内核,对信息不断进行创新[6]。
2.2 高校图书馆教育模式
图书馆是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动机[7],是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最佳突破口。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图书馆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人才优势、信息环境优势等,能够优质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2.1 文献检索课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为一体的技能和方法课,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创造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具有授人以渔的功效。在我国,开设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目前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与时俱进地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提高文献检索课的定位,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检索课的一项重要任务。(1)提高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一方面公开馆务信息,使读者对图书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开设个性化文献检索源,培养大学生选择和评估信息的能力。(2)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整合网络资源,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3)提高大学生信息组织、评价、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有效、准确利用信息资源并创造性地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
2.2.2 优化信息服务人才
优化信息服务人才,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和科研能力,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图书馆应鼓励馆员参加各种与信息素质教育有关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切实打造素质高、业务硬、创新能力强的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这是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图书馆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及图书馆信息指导服务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和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成败。
2.2.3 信息素养导向工作
通过信息素养导向工作,让大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导向工作包括:(1)新生入馆教育。通过入馆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为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奠定良好基础。(2)加强咨询服务。通过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3)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8]。
2.3 学科课程整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3.1 更新观念
从观念上来说,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统一规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使信息素质教育能够健康发展[8]。
2.3.2 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入每门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结论中,只有经历一系列主题的学习,才能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美国依阿华大学的TWIST(Teaching With Innovative Style and Technology)项目为学科课程整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树立了典范。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学中,教师把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真正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通过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优质高效完成专业课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2.4 网络教育模式
面对当今网络信息超载的环境,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非易事。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平台,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教育模式包括:(1)自主式学习。教师可以把课件文档等资料挂在Web服务器上,学生经过注册登记,就可在计算机上访问。(2)远程同步授课。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但通过网络在同一时间听教师授课,网上的视频系统或交谈方式可实现实时交互。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 结语
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也处在发展变革中,因此,社会各界要与时俱进,通力合作,不断改革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1] 范红.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J].西安社会科学,2008,26(1):79-81.
[2] 王学勤.中国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5):104-106.
[3] 张东,吴贺新,张德.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56-60.
[4] 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7-23,29.
[5] 曾晓牧,孙平,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64-67.
[6] 彭丽喃,李三榭.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科学,2005,23(5):682-685.
[7] 杜安平.澳大利亚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剖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637-640.
[8] 梁乃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8,28(5):145-14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