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机制
2013-02-15马丽贞
马丽贞
(唐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来,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呈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各类突发事件较之前有显著增加。因此,有效持久地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刻不容缓。
1 现阶段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
1.1 社会矛盾对高校大学生的直接影响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政策发展相对滞后,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而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一些不法分子将发泄的目标转移到在校大学生的身上,在校园内制造恐怖、突发性事件,威胁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扰乱校内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敌对分子甚至把大学生当作自己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工具,煽动分辨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制造社会动乱,破坏民族团结[1]。社会矛盾的深化成为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源之一。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大学生的潜在性影响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学生生源质量下降,高校管理有所滞后,在校贫困大学生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等,这些因素对高校的稳定造成了潜在性威胁。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对自身能力和发展前景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其刚刚步入社会时就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出现成为影响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重大因素[2]。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也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1.3 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的不稳定局势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在全球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稳定的国际局势对我国国内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依旧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抓住我国在转型期间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竭力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聚集,试图制造不稳定事端,尤其是针对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进行渗透与煽动,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深受影响,从而做出威胁在校师生人身安全的行为,不利于校园的安全稳定建设。
2 高校安全稳定机制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校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服务,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高校稳定的本质要求。高校稳定机制主要是指高校的内部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各个系统都能够有序地进行,高校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协调地、可持续地相互联系。维护高校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高校稳定的基本内涵,从而端正高校稳定工作的着眼点与指导思想。
2.1 高校稳定工作指导学生个人发展
高校稳定,首先是思想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与同龄人相比,高校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丰富,对国内外各种信息的了解程度较高。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具有稳定有序的高校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2 高校稳定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影响
在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要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顺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的稳定、改革、发展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又相互制约。高校要谋求快速发展,就必须安全稳定,只有把高校发展的速度与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又在发展中实现高校的长治久安,才能促使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才能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达到最终的目标[3]。高校稳定工作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工作的落实。开展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倡导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持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净化了校园环境,培养了师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师生的高尚情操,抵御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吸引了学生的课余精力,为广大师生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
2.3 高校稳定工作推进社会发展
保持高校安全稳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的一个主题。江泽民同志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代价才取得的共识。”高校亦是如此,稳定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广大学子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3 维护和实现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对学生自身教育并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一方面,结合各高校自身情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安全与稳定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教育学生紧绷安全之弦,深化安全意识,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在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应通过安全委员会开展演讲、安全展牌设计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讲述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强化安全稳定意识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使学生自觉地从自身的角度,充分体会到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
同时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4]。各高校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加快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切实把损失降到最小。
3.2 找准载体开展活动,全面宣传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大力宣传安全稳定工作。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克服麻痹思想、厌倦情绪、侥幸心理,切实增强政治、大局责任意识,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为一项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落实[5]。同时,积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做好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以学生第二课堂为载体,例如通过召开班级会议、与个别学生交谈、调查各班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形式将各方对稳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并开展校园维稳教育,把维持高校稳定的措施带到广大师生之间去。树立学生典型,以先进典型带动全校师生朝着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努力。
3.3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培养师生自主性安全意识
做好稳定工作需要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分析学生安全与稳定工作的现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重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安全稳定工作,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平时教育。加强教师和学生维护安全稳定工作自觉性的教育,对教师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强化安全稳定意识,加深印象,达成共识。对学生的教育要抓好新生入学时的法制教育,把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把三项教育纳入课堂教育和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
[1] 吴少伟.对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1):35-36.
[2] 牛环宇.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2(7):26-26.
[3] 罗良庚.高校安全稳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基于福建省部分高校调查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1):98-101.
[4] 章建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31):100-101.
[5] 孙丹兵,陈翔.当前校园安全稳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