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研究

2013-02-15王资演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甘肃省民族

王资演

(1.兰州理工大学 体育教学研究部,甘肃 兰州 730050;2.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仅是国家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在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体育。高等院校对于整理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独特优势。本文根据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和高校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进行探索与研究。

1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

甘肃省是一个拥有219.9万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民族聚集大省,同时,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又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民俗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各个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在节日和劳动闲暇之余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而民族体育运动会是项目发展的最直接途径。在这一平台上,各民族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地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自的民族运动会。从1989年至2006临夏州共举办了7届,甘南州举办了5届,拥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酒泉市也举办了5届。至2006年,玛曲县拉仁关乡共举办民运会36届,合作市地瑞村举办了15届。甘肃省从1994年至2010年先后在肃南县、武威市、兰州市、嘉峪关市、酒泉市成功举办了第三至第七届民运会,竞赛项目主要为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武术、押架等。[1]

1.2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历届甘肃省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成绩来看,首先是民族项目在各地发展得很不平衡。从第5、6届民运会的奖牌分布上看,兰州市一直占有绝对的实力,说明了竞技运动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从各队的项目优劣势上看,甘南代表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骑艺,在马上项目中占有绝对的实力,临夏代表队凭借着射弩运动开展较早的优势,在第六届射弩比赛中勇夺三枚金牌,高校在武术单项比赛上有很大优势。而汉族地区的陇东庆阳、平凉和陇南地区成绩平平,充分暴露出汉族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没有普及的问题。其次是选手水平参差不齐,民族体育后备人才匮乏,虽然在比赛场面比较热闹但是从战术水平来看确实有待提高,很多比赛都呈现一边倒的场面,如在押架比赛中大多是大比分取得胜利,比赛观赏性和对抗性较弱。[2]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一些少数民族体育工作者一直把民族体育的发展当成少数民族自己的事情,只在自己民族中开展,与甘肃省其他民族包括人口比重最大的汉族较少联系,这种自我封闭的方式使得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难以在更多的领域开展,这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无疑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一项体育运动群众参与的人数占有比重不大,那么这项运动项目是很难得到发展的。

其次,没有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任何一个竞技项目要在大型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都是不可能的。分析历届甘肃省民体育运动会比赛可以发现,高校运动队一直是民运会的一支生力军,如西北民族大学有自己稳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有自己悠久的民族体育传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参加民运会的队伍。甘肃省高校要建立符合自身传统和优势的竞技运动员队伍,应该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学训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模式基础上,借鉴其他竞技运动项目训练的经验,将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学科引入到民族体育竞技训练中,将民族体育训练引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建立起一套选拔——训练——成才的系统,为甘肃省乃至国家贡献民族体育人才。同时,高校开展特色民族体育课程可以丰富学校的体育课程。

2 甘肃省民族体育项目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

2.1 甘肃省高校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环境的构建

高等院校负担着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类高级人才的重任,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优势。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是高等学校体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新兴学科,要将散落在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和保健方法进行科学归纳和整理,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健身、娱乐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并将其理论化、科学化。首先要加强民族体育项目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借鉴奥运会的宣传、推广运行模式,统筹计划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安排,对竞赛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民族体育的竞赛形式,逐渐将条件成熟的民族体育项目推向职业化、市场化,以便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推广。其次,要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规则,革新运动场地、器材和规则,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程,将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大胆探索研究运动技术的合理性,在符合运动规则的前提下,改进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的娱乐性、观赏性,使之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利于运动的公平竞赛,有利于场地、器材的使用和保养。[2-3]

2.2 甘肃省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师资力量缺乏,课程内容单一。目前,甘肃省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只有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省高校在师资上能系统掌握民族体育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数量少之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以武术为主,内容过于单一,使很多学生误解为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武术。这对于民族体育的认识和开展都是不利因素,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挖掘、整理能力成为甘肃省体育教育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4]其次,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主要还是参照了西方竞技体育的评价和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民族传统体育的实际教学情况,因此有必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自身特色的民族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第三,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不够,观念落后。高校各类学习活动相当丰富,学校中有很多的社团、节目表演、俱乐部形式的活动,但这些众多活动都很少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包括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会也没有民族传统体育,所以很多学生即便是学习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没有展示和发挥的空间,更不用说让学生去理解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精、气、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类的思想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不够也就造成了其娱乐价值、健身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被忽视甚至遗弃。第四,经费投入较少。与目前学校体育中的项目相比,虽然民族传统体育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等条件要求不高,但是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需要学校在建立教师科研、教学队伍和场地器材上适当地投入财力、物力。

2.3 甘肃省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主要思路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其他体育运动无法比拟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以及教育功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5]

因此,甘肃省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先在思想和观念上对民族传统体育认同了,才能促使师生注重课程理念和宣传,开展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如在学校运动会中设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立民族体育俱乐部,定期举行民族体育竞赛,并积极参加省内乃至国内的文化节、运动会,扩大影响,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教育效用。其次,体育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班及民族体育交流与培训,鼓励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和教学交流,为改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手段、完善评价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最后,要建立学科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体育课程体系。学科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理论保障,及时总结和研究学科理论体系可以避免或者少走弯路。制度化可以防止在一系列活动后突然停止的现象发生,保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动态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化的保证,只有科学化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发展。

3 结 语

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学校体育课程的双赢途径。由于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状况发展较为落后,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在运动场地、器材及体育设施比较匮乏的影响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在国家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根据自身地域和经济状况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在高等院校学校体育教学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发展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促进甘肃省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课题。充分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化的教材处理,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解决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议各级体育、教育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到基层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在国家三级管理体制下,编写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适合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学的校本教材,不断优化和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较为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1]甘肃省民族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3.

[2]李鸿江.中国民族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3]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8).

[4]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中国民族报信息中心.民族体育在学校焕发生机[N].中国民族报,2006-10-24.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甘肃省民族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