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廿二史札记》辨证一则

2013-02-15汤谷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节操

汤谷香

(首都师范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089)

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廿二史札记》卷十八《新旧唐书》“新旧书互异处”条中云:“卢奂治广州,有清节。旧书谓开元以来,广府清白者,惟宋璟、裴伷先、李朝隐及奂四人。新书谓朝隐、璟及奂三人。”[1,p384]两《唐书》原文为:《旧唐书·卢奂传》:“自开元已来四十年,广府节度清白者有四:谓宋璟、裴伷先、李朝隐及奂。”[2,v98p3070]而《新唐书·卢奂传》:“自开元后四十年,治广有清节者,宋璟、李朝隐、奂三人而已。”[3,v126p4418]《旧唐书》中认为都督广州的清白者有宋璟、裴伷先、李朝隐及卢奂四人,而《新唐书》中则认为治广有清节者只有宋璟、李朝隐及卢奂三人,而没有裴伷先。据此,赵翼认为这仅属于新旧唐书互异处,对其所以然没作进一步分析。但笔者详查史料后发现,新旧唐书之所以这样记载是各有其根据的。

一、区分“清白”与“清节”

一字之差,意义有所不同。“清白”,强调廉洁。《旧唐书·毕构传》:“贪残放手者相仍,清白洁己者斯绝。”[2,v100p3114]《新唐书·许绍传附圉师传》:“部有受赇者,圉师不忍按,但赐《清白箴》,其人自愧,后修饰,更为廉士。”[3,v90p3772]据此可知,清白与贪污受贿相对,强调官员的廉洁。实际上,清白还是唐朝考课用语,正如《新唐书·薛珏列传》载:“岁中以清白闻,课第一,改昭应令,人请立石纪德,珏固让。”[3,v143p4688]就“清节”而言,据《新唐书·宋申锡传》载:“初,申锡以清节进,疾要位者纳赇饷,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3,v152p484]可知清节者首先不能有贪污行为。因此,清白与清节有一定相似性,即都要求为官廉洁;但“清节”与“清白”不同的是,“清白”强调清廉,而“清节”则强调节操。《论衡》云:“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虽不离俗,节与离世者钧,清其身而不辅其主,守其节而不劳其民。”[4,v27p262-263]又《旧唐书·卢奕传》:“历官一十任,言必正,事必果,而清节不挠,去之若始至,可谓秉德。”[2,v187下p4895]《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再世宰相,有清节,其当国累年,未尝改治第宅,僮马敝弱,得封物赒给亲族。”[3,v126p4420]据此不难看出,“清节”一词更强调的是一种节操,自守清白节操、居官廉直、淡泊寡欲的官员才能被称之为“清节”者。

二、裴伷先何时都督广州

两《唐书》本传记载裴伷先任广州都督这段史实较为简练和分散,且具体年代无详细记载。《新唐书·裴炎传附伷先传》:“中宗复位,求炎后,授伷先太子詹事丞。迁秦、桂、广三州都督。”[3,v117p4250]但1998年西安新发现了裴伷先墓志,为揭开这个谜团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据墓志载:“(公)迁主客郎中,有顷加朝散大夫兼鸿胪少卿。将命西聘,公单车深入,结二国之信,一言慷慨,罢十万之兵。……朝嘉其勋,检校桂州都督。……迁广州都督、五府节度并本道按察等使。二年,加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迁幽州都督、河北道节度使。无何,以飞语受谤,复授广州都督。天子遽悔前除,爰申后命,立征至京,拜左金吾将军。寻安南反叛,边荒告急,即加公云麾将军兼广州都督。……会亲累,出秦州都督。……贬雅州名山丞,久之,上知无罪,乃尽还封爵。”[5,p453-462]又《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集异记》:“唐裴伷[先],开元七年都督广州。”[6,v466p3841]《资治通鉴》“开元十年”条载:十一月,“前广州都督裴伷先下狱”[7,v212p6754]。根据上述历史文献和墓志记载,可知裴伷先曾先后三次担任广州都督:开元七年(719年)任广州都督;两年后即开元九年(721年)迁幽州都督,但不久因“以飞语受谤,复授广州都督”,因受当时宰相张说保护,不久即至京拜左金吾将军;开元十四(726年)年安南反叛,裴伷先第三次兼任广州都督,返回后因功升任为左卫将军。

三、裴伷先能否为清白者

《旧唐书·裴炎传附伷先传》仅记载:“炎长子彦先,后为太子舍人;从子伷先,后为工部尚书。”[2,v87p2845]而《新唐书·裴炎传附伷先传》有详细记载:“中宗复位,求炎后,授伷先太子詹事丞。迁秦、桂、广三州都督。坐累且诛,赖宰相张说右之,免官。久乃擢范阳节度使,太原、京兆尹。以京师官冗,奏罢畿县员外及试官。进工部尚书。年八十六①,以东京留守累封翼城县公,卒官下。”[3,v117p4250]《天平广记》卷一四七引《纪闻》:“工部尚书裴伷先,年十七,为太仆寺丞②。伯父相国炎遇害。伷先废为民,迁岭外。……及唐室再造,宥裴炎,赠以益州大都督。求其后,伷先乃出焉,授詹事丞。岁中四迁,遂至秦州都督,再节制桂广。一任幽州帅,四为执金吾,一兼御史大夫,太原京兆尹太府卿③,凡任三品官向四十政。所在有声绩,号曰唐臣。”[6,v147p1058-1060]从记载中可知,裴伷先曾任秦州都督,又统管桂广两地。他任官期间颇有政绩,在当地威信比较高,号为唐臣,无贪污之行为记载。清白者宜当之。

四、裴伷先能否为清节者

裴伷先在任广州都督时,是否是清节者,由于史书记载的极度匮乏,已无从考之。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它时期裴伷先的情况,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其一,《新唐书·裴炎传附伷先传》:“伷先未冠,推荫为太仆丞。炎死,坐流岭南。……岁余,逃归,为吏迹捕,流北廷。无复名检,专居贿,五年至数千万。娶降胡女为妻,妻有黄金、骏马、牛羊,以财自雄。养客数百人,自北廷属京师,多其客,詗候朝廷事,闻知十常七八。”[3,v117p4249]《太平广记》卷一四七引《纪闻》:“伷先贤相之侄,往来河西,所在交二千石。北庭都护府城下,有夷落万帐,则降胡也,其可汗礼伷先,以女妻之。可汗唯一女,念之甚,赠伷先黄金马牛羊甚众。伷先因而致门下食客,常数千人。自北庭至东京,累道致客,以取东京息耗。朝廷动静,数日伷先必知之。”[6,v147p1059]《资治通鉴》“景云元年”条载:“初,裴伷先自岭南逃归,复杖一百,徙北庭。至徙所,殖货任侠,常遣客诇都下事。武后之诛流人也,伷先先知之,逃奔胡中;北庭都护追获,囚之以闻。使者至,流人尽死,伷先以待报未杀。”[7,v210p6658]以上引文都指出,裴伷先流放于河西地界时,北庭都护府城下有少数民族的部落达到上万个帐篷。裴伷先就投降这个部落,部落首领对伷先以礼相待,并把他的女儿嫁给裴伷先,还赠给伷先很多黄金和马牛羊,伷先收养的门下食客常达几千人。在宋人欧阳修等人看来,投降于胡人、娶胡女都是有失节操的行为,故不能算作清节者。其二,《旧唐书·张嘉贞传》:“俄而广州都督裴伷先下狱,上召侍臣问当何罪,嘉贞又请杖之。”[2,v99p3091]《新唐书·张嘉贞传》亦云:“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3,v127p4443]据此可知,裴伷先曾因为某种原因而下过大狱。根据以上分析,显见裴伷先在当时还无法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清节者。

五、《新唐书》改“清白”为“清节”之因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旧唐书》基本上是按照实录来写的,而《新唐书》在重新编撰时加入了编撰者的史学观点。宋祁、欧阳修是宋朝人,其生活年代正是理学兴起的年代。理学讲“礼”,讲究个人道德节操的培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将裴伷先不列入清节者之流,表明了《新唐书》编撰者的一种史学观点,代表了时代灌输给他们的一种评价人的标准。两《唐书》的互异正反映了唐宋二朝观念的差异以及对人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其二,欧阳修认为裴伷先不属于清节者,笔者认为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公元979年至1004年,宋辽之间陷入了以燕云地区领地争端为主的长期战争。而《新唐书》编撰时正逢宋辽两朝对峙、边疆吃紧,因此需要一种共同抗敌的舆论氛围,若将裴伷先这种投降于胡人、还娶胡女为妻者视为清节者,显然不符合当时的榜样示范要求。

因此,笔者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史料和墓志资料分析,认为新旧《唐书》关于裴伷先是“清白”者还是“清节”者的不同记载都是有其根据的,并非如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言此处仅为两唐书互异之处。

[注释]

① 裴伷先墓志记载其“春秋八十”,即裴伷先共在世八十年,而《新唐书》,《太平广记》都说其一生为86岁,应以墓志为准,裴伷先死于天宝二年,即公元743年。

② 但裴伷先墓志文没有提及其曾担任太仆寺丞,而是刻录了史书无记载的协律郎和通事舍人。笔者认为应以墓志为准。

③ 据学者郁贤皓《唐九卿考》一书中考证,裴伷先担任太府卿约在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参见《唐九卿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页。

[1]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葛承雍,李颖科.西安新发现唐裴伷先墓志考述,唐研究(第五卷)[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李昉.太平广记[C].北京:中华书局,1961.

[7]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猜你喜欢

新唐书旧唐书节操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科学的节操就是没有节操
赏析《爱莲说》
“独柳之祸”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