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汉散文翻译的转化策略

2013-02-15陈黎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介词译文原文

陈黎莉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论英汉散文翻译的转化策略

陈黎莉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英语散文与汉语散文同体现人类思想的深度与自然的和谐,同时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两类散文在语言方面各有千秋。翻译当使译文无译文之斧凿之迹,而似读译者所著之散文,似译语完全入味,当能产生化境之效。英语散文翻译成汉语时,需要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化:散词与四字词的转换、层级与流散的转化、静态与动态的转化、背景与主题的转化以及骈句的适当使用。

散文;翻译;词汇;句式;篇章

散文“在内容上指那些由一件小事生发开去,信笔写来,意到笔随,揭示出内中微言大义的文章,也指议论时政、评价文学现象的气势恢弘、洋洋洒洒的政论和文论。”[1]1散文以其文质兼备、形神相契而在文学的万花筒中一枝独秀,其迷人风韵在于文才斐然,思想精致,形象或活泼或清新或华丽或深厚或朴实,尤其关注人文思想,呈现人灵魂的质感与深邃,也因此得以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成为文学的四大体裁。英汉散文都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于文思而言,两种散文行文似荡漾之流水,字字珠玑,有别于小说叙述之平实和流散之风;于质感而言,两种散文都有别于小说之别致的立意,字里行间或透露出人性的光辉、思考的智慧,让人不禁掩卷沉思;或将自然万物之大气融于笔墨之间,抒发胸臆,读来胸中充满自然之气,不入俗流,亦无圄于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散文是一种灵活的文学体裁,题材多样,语言修饰,艺术形象饱满。”[2]265散文的精髓在于无论是抒情散文还是叙事散文,都以人最本真的具有普适性的思想光彩触动人心,读之须有人生阅历参与解读,方能感作者之所感,恍然一悟个中妙趣。然英汉文化作为不同家庭的分子,其文化差异性亦赋予散文以不同的质点。翻译当入乡随俗,使译文无译文之斧凿之迹,而似读译者所著之散文,似译语完全入味,当能产生化境之效,需以圆融流畅的词汇、句式和篇章结构来完成语言的转换。

一、散词与四字词的转化

汉语散文文辞优美,常用四字词、并列结构等朗朗上口、结构整饬的形式,英语散文也较小说更有整齐之美,比小说更具抒情色彩,相对较少连接词,但和汉语比起来,连词等的使用频率也没有脱离英语逻辑关系强的句子特点,所以英语散文措辞缺少汉语排比结构词汇的韵律之美。比起小说,汉语散文更具有诗意,更贴近汉语诗歌音美、形美、意美的意境。鉴于此,英语散文翻译成汉语时,常考虑适当使用四字词汇和整齐划一的词组、结构来翻译英语的某个或几个非词组的词汇。

Beauty reassures us that we are exactly and wonderfully made for life on this glorious planet,in thismagnificent universe.

译文:美使我们深信,如此绝妙天成的人类,原本就是为这煌煌星球、泱泱宇宙应运而生的。

以四字成语“绝妙天成”翻译wonderfully,以“应运而生”翻译exactly made,以两个并列的四字搭配兼叠音“煌煌星球”、“泱泱宇宙”分别翻译glorious planet和magnificent universe,以“绝妙天成”之小家碧玉般的雅致对比“煌煌星球”、“泱泱宇宙”的恢弘气势,措辞实属难得之选。“经常出现四字词组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四字词组比较精练,念起来顺口,有节奏感,如运用恰当,可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修辞效果。”[3]136而修辞效果是散文追求的一大特色。

二、流散与层级的转化

英语散文句子穿针引线,将流于外而连于内的逻辑思想体现在层层修饰的句式,有虚词将实词串联,读之了然于心,前因后果,转承启合,跃然纸上。汉语散文句子如流沙般散落一地,各走各路,以意统形,似流散而实凝练,没有虚词的华而不实,意境皆在不言中,体现中国意境朦胧之审美意蕴。“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以中短句居多……英语句子,尤其是书面语的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4]64-65散文经常直抒胸臆,更适合用短句以表达情感或者给描述带上感情色彩。

It is a dull,dark,and soundless day in the autumn of the year when the clouds hung oppressively low in the heavens.

译文:是年秋天某日,天气阴沉,昏暗而又寂静,云层低压,另人窒息。

这里描述天气的语句,原文以三个形容词修饰day,以when为连接副词连接定语从句,这四个部分围绕day做修饰成分,如众星拱月,中心明确,结构清晰,主次分明。译文取汉语散文之“散”的特点,剔除虚义词和连词,将修饰成分处理成与主题day并列的形式,似无主次之分,实为体现意境的内敛,虽无浩月之耀眼,却如繁星点点,自有一番风采。

Some fishing boats were becalmed just in front of us.Their shadows slept,or almost slept,upon the water,a gentle quivering alone showing that it was not complete sleep,or if sleep,that it was slept with dreams.

译文:眼前不远,渔舟三五,凝滞不前,樯影斜映水上,仿佛睡去。偶尔微见颤动,似未尝熟睡,恍若惊梦。

原文使用两个that从句,译文完全没有从句的痕迹,而是以短句译之,读来节奏和意境都胜过原文。

三、静态与动态的转化

散文翻译当以求雅为准绳,英汉两种语言的雅有不同的标准。英语的雅更多体现在书面语大量使用介词、抽象名词,而汉语的雅则体现在动词的活泼动感。从方法论来说,“某些具有动作意义的英语名词、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以及动词习语中表示动作意义的主体名词,汉译时需转译为动词。英语中具有动作意义或动词转化而来的名词可转译为汉语动词”。[5]36王佐良对培根名散文“Of Studies”的翻译被视为翻译的典范,原文大量古朴幽雅的英语介词、抽象名词以汉语动词译之,显得雅致古典,与原文互为伯仲: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译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原文35个单词当中,只有1个动态动词serve,却有9个抽象名词delight,ornament,ability,use,privateness,retiring,discourse,judgment,disposition,每个短句和修饰部分全都有介词,共10个介词,统计起来,35个单词有19个抽象名词和介词,只有1个动词,译文则以大量汉语动词译之:足以、读书、怡情、傅彩、长才、见、独处幽居、高谈阔论、处世判事,其中“足以”出现了3次,“见”字出现了3次。原文和译文都是成功之作。译者深谙两种散文的语言特点,成功实现跨域转换,方得佳译。

四、背景与主题的转化

散文翻译当形散而神不散,以美译美。汉语文句的美表现之一就是其逻辑思辩与英语相比,更注重时间上的连贯性,而非英语盘根错节地将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杂糅一起,行成句中套句、时空互转的图片。汉语时间上安排更似流线型,英语更似环型。翻译时必须能够将英语盘根错节的时间关系理清,将过去作为背景先行铺垫,继而以现在承接,而后憧憬未来,以符合汉文对时间的布局模式。散文与小说相比,更不讲究太多叙事技巧,即使是叙事散文,也是将叙事用作抒发情感的方式,所以汉语散文叙事更直接、简单,重在抒情,叙事时间安排上更常用流水叙事,而少用倒叙、插叙等小说叙述方式。

I never questioned that this amtitious,intelligent woman,who had had a career before I was born and would eventually return to a career,would spend almost every lunch hour throughout my elementary school years just with me.

译文:我母亲既有抱负,又很聪明。在我降生之前,她有一份工作,而且她最终要重新谋一份差事。可是,在我上小学那几年,她竟然放弃了工作,几乎天天陪着我吃午饭。她为什么要那样,我从来没有去想过,也丝毫不感到有什么奇怪。

这句从叙事散文摘抄的句子,原文将母亲的个性融入我的议论当中,夹叙夹议,写作的顺序是:我没有想过——我母亲聪明有抱负——母亲工作(我出生前)——我母亲每天陪我吃午饭。可以发现,这个顺序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只能说是故事的叙事时序。而译文则使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基本一致:我母亲聪明有抱负——母亲工作(我出生前)——我母亲每天陪我吃午饭——我没有想过。这样的顺序更加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叙述当中也符合自然事件发生的顺序,而英语则更注重个人行为,所以有意无意地在写作当中不谨从自然时序。

五、散句与骈句的转化

骈句即以字数、结构、词义对称基本对称的文句,“以其朗朗上口的声韵、华丽典雅的辞藻、博古通今的典故和曲婉蕴藉的气韵装点了我国古代文学花园,提升了古典散文的艺术价值。”[6]现代白话文的出现,使汉语骈句使用频率远不如以前,但却无损它的美,甚至使它的美在白话文的浅白当中显得尤为耀眼。所幸的是,骈句在白话文、洋文纵横天下的今日,仍然在散文中占有一席之地,不难发现,许多优秀的汉语散文译作都在适当使用骈句,使译文读来如品清茶,书香味十足。

For those well-ordered motions and regular paces,though they give no sound unto the ear,yet to the understanding they strike a note most full of harmony.

译文:其秩序井然之动作,其节拍分明之步武,于常人耳中虽悄无声息,在好者心里乃和谐妙音。

以“其秩序井然之动作,其节拍分明之步武”为一组骈句翻译For those well-ordered motions and regular paces,远远胜过原文简单的两个不对称名词短语,再加上“于常人耳中虽悄无声息,在好者心里乃和谐妙音”这一组骈句,更显步步为营、声势渐高,读来波荡起伏,相当有韵律。骈句尤其适合做景物描写,因为景物描写最有诗意,在散文翻译当中,适当地方以诗歌形式出现,可以增强译文的感染力。

散文不需要诗歌严格的节奏韵律和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而堪称思想和艺术的瑰宝。英语散文翻译过程中的“多半是译者对原作的语言形式做某种程度的背离,由于原作形式的改变,原作的内容在翻译中也会有一定的流失,但译文的和谐畅达弥补了原作形式上的缺陷和内容上的流失。”[7]360英语散文的汉语译文可以从几个方面达到和谐畅达:以汉语优美的四字词译英语的某个单词或结构、以汉语流散而凝练的句群翻译英语层级清晰的长句、以动态活泼的汉语动词翻译英语大量静态的介词和抽象名词、以背景和主题的分别描写代替英语背景与主题的相融相契、以骈句再现汉语散文古朴幽雅之意境。归纳起来,就是以中国传统散文之独特韵味取代原文的风格。以这五种方法指导英语散文的汉语翻译,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翻译的优势竞赛论,以汉语之优势使译文媲美于原文,甚至超过原文,实现散文翻译的文质之美。

[1]赵秀明.英美散文研究与翻译[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3]冯伟年.新编实用英汉翻译实例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连叔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贾柱立.实用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6]于开颜.兼顾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古文骈句英译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2(5):387-391.

[7]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林凡)

H315.9

A

1008—7974(2013)03—0084—04

2013—03—01

陈黎莉(1975-),女,福建泉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教学研究。

福建省教育厅2012年度社会科学B类研究项目(项目号:JB12494S)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介词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介词和介词短语
介词不能这样用
弟子规
弟子规
译文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