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足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特征与训练方法
2013-02-15李文波
李文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510225)
自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开展以来,足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日益广泛,大学生足球运动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竞技能力也有所提高。已有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体能和心智是构成足球竞技能力的三大要素,技战术控制球、体能控制运动员的机体、心智能力控制运动员的大脑,三大因素相互联系并影响。心智能力作为心理层面的能力,通过心理作用于机体,是认知水平的基础,它影响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制约运动技术的合理性、创造性和稳定性发挥。竞技水平越高,比赛越重大,心智能力的比赛贡献率就越大,高水平竞赛不但是体能和技能的比拼,更是心智能力的较量。另一方面,足球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活动水平和竞技状态。良好的心理水平能够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平稳心态,迎接比赛。因此,运动员克服赛前的不良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运动员正常水平的发挥。
1 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作用
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影响其在比赛中的表现,而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因此,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多次比赛,成为一名优秀的球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能和技能,还需要有对足球运动准确的认知、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在比赛和训练中所需要的顽强意志。心理训练有利于促进运动员准确认知、积极情感和顽强意志的形成,保证运动员对运动潜能的最大发挥。
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有益于运动员对比赛目标的确立。定位好比赛目标才能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注意力指向,对比赛持有积极的态度,优化认知和情感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进而表现出适度比赛状态,促进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的积极表现。
2 足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特征分析
高校足球运动员与职业足球运动员相比,训练时间少,参加大赛的经验也少。在代表学校参加重大比赛前,初次参加比赛的新队员往往过于紧张,多次参加比赛的老队员对比赛估计不够充分,队员过高或过低估计对方的实力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若产生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运动员自身的情绪、思维、观察和判断力,使自信心不足,而且也会影响球队中其他队员的情绪,干扰运动员正常水平的发挥。
郭潇把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常见的心理问题归纳为集训队员选拔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集训过程中大强度训练时的心理问题,赛前集训受伤的心理问题和抵达赛区至首场比赛前阶段的心理问题,运动员在赛前表现出犹豫、退缩、过度紧张、担忧、焦虑、紧张、淡漠、兴奋等各种消极的心理表现。
谢耿芳在分析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时,认为个性特征、训练水平、比赛经验、比赛环境、比赛成功的期望和对手的压力等因素是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重要根源。
陆敬峰认为决定出场阵容时的心理问题也会引起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变化乃至引起不良的心理变化。
在足球项目中,运动员因对比赛的认识不同,表现出等待反应、厌腻反应、对抗反应和动机反应等低于适宜水平的赛前心理反应。在比赛前,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现象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认知方面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经验有限,赛前在认知方面主要是表现在感知觉方面的感知不足,其中有对战术安排的感知、对比赛场区的感知、对环境的感知等。若运动员对这些方面的感知不足,造成比赛动机过强、期望水平过高,容易产生过度的兴奋。进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言行,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遗忘比赛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不能正常发挥出应有的运动水平。
另一方面,运动员对比赛过度紧张或对战术的安排感到不满意,过度恐惧或对赛前训练产生厌烦情绪,无法积极地调动情绪,情绪上的压力增加影响到生理上的反应,产生生理上的疲劳,会影响到参赛的动机,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的调整。
2.2 意志品质方面
运动员赛前不良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在接受赛前大强度的训练时,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强,生理上体能达不到或者惧怕肢体受伤;心理上对接下来的比赛没有恰当的预估,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过大。加上比赛场区、气候环境等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造成运动员的情绪不够稳定,波动大。若是运动员对比赛的目的性不强,缺少明确、适当的达成目标,运动员在赛前的自信心就不够强,实现比赛目标的动机也不够强,难以表现出应有的勇敢和果断,不能较好地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不能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克服紧张情绪,再加上艰苦的训练,很容易造成运动员在赛前过度紧张、犹豫和退缩等。
3 高校足球运动员克服赛前不良心理的方法
3.1 心理调节训练
在运动竞赛过程中,“认知—情感—行为”链是影响运动成绩提高的一个系统。心理调节则是对运动员不良情绪和消极心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控制。稳定运动员的情绪,把运动员的注意力从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对比赛的关注,使机体以更加积极地状态应对比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对个体的心理进行调节。
(1)正确的定向比赛心理。引导运动员正确地看待比赛的目标,端正比赛的心态,注重过程的参与,淡化比赛的结果,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能够调动心态积极参与,从而达到预期的比赛目标。
(2)合理定位参赛角色,努力追求超越自我。合理的定位参加比赛的目标,放下心理负担,争取博出优异的成绩。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若是自我否定,不仅不能正常发挥,还可能因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比赛过程中过分焦虑或厌倦比赛,不能以积极地状态迎接比赛中的各种状况。在比赛中,运动员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足够的自信心,采用暗示调节的方法来稳定情绪,尽可能地排除外界干扰,打败对手,而不是被自己打败。
(3)采用语言暗示。足球比赛之前以特定的语言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一方面调节运动员的神经兴奋程度;另一方面,予以激励,促使其在比赛中能够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提高大脑的兴奋水平,进而对自身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控制和诱导,形成良好的训练和比赛心态,促进运动员个体积极的发挥应有的技战术水平。
(4)恰当的外界刺激。当球员因为各种原因对比赛有恐惧或压抑的思想时,可以采取外界刺激的方法来阻断这种消极思维的继续。比如很紧张的时候大吼几声、和队友进行言语的交流,相互拍打一下彼此的肢体,一方面阻止不良心理状态下的消极思维,放松紧张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适当的提高机体生理和心理的兴奋。
3.2 改善心理品质的训练
意志品质是指人在行为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足球运动中,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去主动克服体力和心理上的疲劳,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技战术。因此,要克服运动员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需要对运动员加强意志品质和注意力方面的培养。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前训练过程中应多观摩优秀队伍的足球比赛,从体育竞赛中获取勇敢拼搏、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端正对足球运动的意志方向,增强意志力,激发对足球运动的积极情感,在训练中不懈努力,追求技战术的完美。比赛前,思想上多考虑比赛的困难和障碍;在练习过程中,设置在不利环境因素下的练习,如恶劣的环境和场地、疲劳状态下的练习, 把赛场上的残酷性、对抗程度、比赛压力体现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运动员面对困难时能知难而进的良好意志和斗志。
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某一行为的选择性指向和集中。在平时训练中,设置练习的注意点,加强运动员对该练习的注意力。另外,设置特别的训练方式,增加足球运动中的趣味性,提高足球运动员对兴趣点的注意,激发创造力,淡化比赛的压力。
除了要进行特殊的心理训练之外,科学安排赛前模拟训练可以调节运动员的不良心理表现。制造与比赛过程相近似的比赛环境和对象,使运动员适应此环境并产生在预设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另外,进行赛前多种战术模拟,预设艰苦的情境下努力争取得分,提高运动员临场实战的能力。
高校足球教练员在培养足球运动员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运动员心理的不断变化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同时教练员自己也要认真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战经验,身体力行,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做好运动员的技战术指导和心理的咨询师。
4 结语
高校足球运动员在赛前容易出现认知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不良心理特征,表现为在赛前对比赛的感知不足,给自己过大或过小的压力,造成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和担忧,进而产生生理上的疲劳。运动员对比赛的预估不足,给自己制造过多的紧张,意志品质不够顽强而导致情绪上的波动较大,肢体容易感到疲劳,影响技战术的发挥。
在赛前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有意培养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设置不同的障碍和困难,在训练过程中加入战术模拟,锻炼运动员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抗干扰的能力。另外,帮助运动员正确的定位比赛心理,合理定位参赛角色,采用言语暗示帮助运动员排除消极的心理干扰,并采用适当的外界刺激阻断运动员的消极思想。教练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
[1]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潇.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分析与调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68~70.
[3]谢耿芳.对高校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55~157.
[4]张益增.试论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调整与控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1):63~64.
[5]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