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教”的标准就是人民满意——对话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雷雨
2013-02-12
《中国西部》(教育):您认为什么是“良教”?可以从哪几个层面来评定?“良教”的标准是什么?
雷雨:所谓“良教”,就是全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教育,是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教育。
“良教”的具体内涵和评定要求:一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从宏观上、区域上高标准达到教育均衡,实现处处学有良教;二是教好每一个学生,从微观个体上深层次达到教育均衡,实现人人学有良教;三是成就每一位教师,从主观能力上高水平地达到教育均衡,创建学有良教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环境;四是服务每一个公民,从客观实际上高效地达到教育均衡,提升学有良教的社会功能和服务水平。
“良教”的标准就是让人民满意,就我们蒲江教育来说,我们追求的目标首先为“三圈区域,一圈教育”,继而就是“西部一流,全国领先”。
《中国西部》(教育):蒲江县在践行“学有良教”的过程中,建立了哪些制度来保障?
雷雨:近年来,我县始终将教育作为社会事业中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造福工程,围绕“城乡均衡、绿色质量、社会效益、特色品牌”四大重点,积极践行“学有良教”。
一是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全域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技术装备满覆盖工程;成立全县“教师管理中心”,构建师资“县管校用”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7大名校集团和8大学校联盟,促进整体发展;深化与成都市青羊区的交流互动,创建“三同三共享”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跨区域学校委托管理新模式。
二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名校集团、学校联盟”为纽带,以“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为路径,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及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效发展。构建纵向贯通生命历程,横向覆盖社会全域的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健康和谐的绿色教育生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创新素质教育发展机制,实现学生成才、群众满意。以学生素质提升为核心,实施城乡学校办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健全学生、教师、学校三大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施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创建“幸福课堂”“活动元教学”等一批先进教学模式。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创建成“自然教育”“信任教育”“幸福教育”“茶人”教育等特色学校、品牌学校。成立了全县家长总校,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实施家校共育“五个一”工程。
四是深化教育品质,提升发展机制,着力创建区域教育品牌。2012年4月,启动实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知名大学-县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园)”四方合作新模式。力争通过3至5年的改革实践,围绕“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目标,实施“完善现代办学制度、健全教育评价机制、创新师资管理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构建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特色课程文化、创建特色学校品牌”等8大工程,不断提升“蒲江现代田园教育”品牌的区位影响力和实践价值。
《中国西部》(教育):全县在校长成长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雷雨: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均衡的核心是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分配。我们的工作体会和发展经验就是极尽所能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倾情服务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强化理念引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全额满足教师招聘指标,公开选拔、招聘优秀教师,全面解决了农村教师新老交替和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在县城(区)划地26亩,启动教师集中居住工程,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一次性解决了我县280名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为教师节约1750万元。
成立全县“教师管理中心”,统一学校岗位设置标准及学校教师职称结构,以统一调编、统一调配、统一考核为基本标准,推进师资在县域内合理流动,实现科学配置。近年来,同区域同类型学校教师交流面达57%。
举办“特色办学、提升品牌”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引领校长及学校行政立足教育发展形势和自身发展实际,前瞻思考学校特色办学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和办学水平。深入推进“校长大练兵”和“教师大比武”活动,广泛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研究培训;以县“名师工作站”为依托,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和特色化教师社团,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全县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各级各类名师、骨干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7%,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群体不断壮大。
我县创新开展“亲其生、成其才”教师论坛和“爱生如子,共建蒲江现代田园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及“两走进,两贴近”(即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贴近教师、贴近学生)活动,引领广大干部教师“研究学生,成就学生,成就自己”,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中国西部》(教育):“三回归”的现代田园教育是蒲江县教育的亮点,它与“学有良教”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它是如何升华“学有良教”这一理念内涵的?
雷雨:现代田园教育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农村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在传承中国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服务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服务于农村人口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的模式。“回归自然、回归农村、回归书院”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三个特质,“自然-绿色-开放-融合”是现代田园教育的基本内涵。
我们可以说“三回归”和“四内涵”是蒲江立足区域实际、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学有良教”教育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是引领蒲江教育践行“学有良教”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
《中国西部》(教育):从“学有所教”发展为“民有所教”,可以说是蒲江县对这一理念的创新性解读,贵县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体现“民有所教”这一理念呢?
雷雨:我们以“大教育观”为引导,在不断创新实践与摸索中,形成了“点面结合、分段推进,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及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效发展,构建纵向贯通的终身教育,横向覆盖社会全域的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健康和谐的绿色教育生态体系,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社区教育阶段,我县建立了社区教育学院,以“全民同学习,文明润蒲江”为宗旨,以“围绕中心,贴近需求,弘扬文化,服务民生”为主线,组建各级管理者队伍、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立了对部门、乡镇和学校的考核办法。整合部门资源建立了社区教育资源平台,构建县、乡(镇)、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教育新模式。
全面开展学校与社区对接活动,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建立“幺妹灯非遗文化传习所”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实验项目研究,建立了“1764”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四四反哺型”育人模式;广泛关注0至3岁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利用全县公、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开展早期教育活动;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课题研究,举办了“城市面对面”和“乡村魅力行”活动;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服务,实现了农村成人教育向城乡社区教育的转型。
《中国西部》(教育):您认为从“学有良教”到“学有优教”还有哪些路要走?
雷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从个人成才、家庭幸福的战略价值,时刻审视自己的岗位职责,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发展目标。坚持以农民的心态——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以工人的态度——科学规范、精益求精;以商人的头脑——尊重需求、提高效率;以军人的作风——履职尽职、完美执行;以教师的情谊——爱生如子、教真育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办好教育,需要海纳百川的广阔情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要积极从“关门办学”走向“开放发展”,在高端合作中引入人才智慧和科研优势,整合力量,借力而为,追求高位发展,不断激发和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内在动力;在区域交流互动中借助优势教育资源,培育和扩大教育发展的创新生长点和发展成果;在开放办学中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聚集教育合力,实现教育与社会和谐共建、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