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物流业发展集群模式选择研究
2013-02-06王慧娟柳兆旺张廷龙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王慧娟,柳兆旺,张廷龙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即物流园区内,以运输枢纽设施(如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公路枢纽等)、科研开发组织(物流技术、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等)、管理部门为依托,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及其相关制造、流通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1]。物流产业集群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整合物流需求、集约物流资源,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利用集群的扩散效应、回流效应以及技术外溢作用,促进区域内物流业快速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实践中,物流产业集群一般通过物流园区作为载体来实现其功能和作用。因此,近年来,芜湖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号召,规划建设5大物流园区、形成9大物流中心,积极促进物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快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步伐。
1 芜湖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既有基于产业自身发展的微观因素如物流需求的聚集,社会分工专业化;也有产业发展的外部宏观因素如区位、城市发展的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等[2]。本文结合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从以上所指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5大因素,分析芜湖市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可能性。
第一,从物流需求角度。一方面,芜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发的物流需求。2011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达1 658.24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芜湖GDP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8和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4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引发了各类加工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产成品的物流服务需求量的集聚,吸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集中在物流需求地周围,为物流需求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第二,从社会专业化分工角度。一方面,芜湖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工商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促进物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芜湖货运周转量为5 129 469万吨公里,较上年增长21.6%。拥有物流企业50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71家。与往年相比,物流企业数量上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发展方向也从传统运输、储运企业开始向综合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以安得物流、远方物流、长久物流等为代表从专业化、精细化物流服务向规模化发展。
第三,从区位角度。一方面,芜湖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西北部,是联系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同时,芜湖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可以担当安徽融入苏浙沪的跳板。另一方面,芜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在公路建设方面,截止2011年,等级公路达8 420.86公里,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在铁路建设方面,淮南线、合航线、皖赣线、宁铜线在芜湖交汇,且在建的宁芜城际铁路及规划中的京福高速铁路,将使芜湖作为华东地区第二通道的重要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在水路建设方面,芜湖拥有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深水良港,共设立8个长江港区、8个支流港区,建有5 000吨级码头泊位33个,截止2011年,芜湖港口货物吞吐量7 64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3]。
第四,从城市发展角度。随着芜湖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2010年,芜湖城市化率约为66%,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城市的功能分布日趋成熟。但由于物流企业的属性决定,原有城市中心区的一些物流企业以及一些大型物流运输车辆必将被限制,而这些物流企业一般都会迁至城市郊区的交通发达地区,城市圈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物流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
第五,从政府政策法规角度。芜湖市政府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制定了《芜湖市“十一五”物流规划》、《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究》、《芜湖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来对芜湖市物流业发展进行总体布局,明确未来物流业发展方向,合理有序地促进芜湖物流业发展。同时通过加大物流设施的公共投入,制定优惠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极大地改善了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加快了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步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芜湖已初步具有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条件。因此,找到适合芜湖市物流集群发展模式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2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根据物流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指向性不同,可将物流产业集群分为生产型物流产业集群、消费型物流产业集群、枢纽型物流产业集群和混合型物流产业集群。本文采用熊浩的划分方法,依据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的不同,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区位导向型物流集群、产业依附性物流集群、功能关联型物流集群[4]。
2.1 三种集群模式介绍
2.1.1 区位导向型
区位导向型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大多是因为该区域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完善的基础设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聚集地、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等区位优势,促使大量物流企业及相关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区。北京空港物流园区主要依托首都机场、101国道和城市六环,有良好的交通集散性,使得企业能够利用航空、公路的多式联运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5]。
2.1.2 产业依附型
产业依附型物流产业集群是在集聚的物流需求推动下,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物流企业的空间布局受主导产业的发展影响,聚集在主导产业附近满足主导产业需求。长安福特南京物流基依托南京市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南京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和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以及其他供应商提供仓储、配送、包装、分装、运输、物流策划、物流信息等服务,提供完整、度身定制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提升江宁开发区汽车产业配套水平,使得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5]。
2.1.3 功能关联型
功能关联型物流集群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垂直关联型,由于区域内物流专业化分工,功能不同的物流企业集聚形成的物流产业集群,如运输、仓储、加工包装企业通过分工协作构成功能完备的物流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实现规模生产,获得外部经济。另一种是横向关联型,一般以一个大型综合物流企业为核心,如物流地产商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如办公大楼、仓库等,同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形成物流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入驻企业共享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获得外部经济,同时由于企业间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物流集群的发展。如在通州物流基地形成的物流产业链就是由入驻的普洛斯公司,根据入驻企业需求偏好进行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主要是仓库和办公楼等;在提供地产服务的同时,物流地产商还能利用自己的品牌为物流基地园区带来其他入驻企业[2]。
2.2 不同模式比较分析
不同类型的物流产业集群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要素,在不同的环境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区位导向型物流产业以区位条件为导向,集群的空间结构形成具有偶然性,其形成初期取决于区位条件,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只能辅助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不创造出区位导向型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依附型是以所服务产业的需求为导向,物流企业自发的聚集在主导产业周围“自下而上”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其形成取决于主导产业发展状况等市场因素,政府在产业集群雏形出现后,积极地制定产业政策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加以引导,从而发展成为高效的产业集群。功能关联型物流集群,其形成方式复杂,既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自下而上”形成,也有由政府与有关单位根据区域自身的发展目标,结合供给和需求结构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的实施,从而培育出来的集群。
3 芜湖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3.1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法的芜湖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宏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下,结合集群不同模式形成的特点,考虑到芜湖物流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集中环境、政府、市场、产业4个方面,确定了10个指标,从而构建了芜湖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 (如图 1)。
图1 芜湖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层次结构图
3.1.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本文通过邀请15位专家,分成3组分别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针对总目标A,按照1~9标度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求解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3个判断矩阵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第1组判断矩阵A1
表2 第2组判断矩阵A2
3.1.3 计算综合权值
将上述3个表中得到的3个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M=(W1, W2,W3)求行几何平均值后在做归一化处理,最后得到综合权值K,即获得了准则层10个因素相对应的权重量,将每种因素的重要性量化。
3.1.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芜湖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3.1.4.1 模糊关系矩阵分析
将综合评价设定为优、良、中、差4个级别,即评价集为V={优,良,中,差 },区分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水平。15位专家根据芜湖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实际发展水平,对各因素进行投票,得到评价指标的量化值,进而
表3 第3组判断矩阵A3
得到区位导向型、产业依附型、产业关联型3种模式的模糊关系矩阵分别为:E1,E2,E3。
3.1.4.2 求评价结果向量R
将区位导向型、主导产业依附型、功能关联型3种模式的评价矩阵E1,E2,E3分别与综合权重向量K相乘,确定指标最终评价结果向量R1,R2,R3。
3.1.4.3 确定各模式的相对位置
将最终评价结果向量R1、R2、R3分别代入公式,通过计算P值大小来确定各模式的相对位置。其中P值越小,意味着排名的相对位置越靠前[6]。计算结果如下:
同理可以得到P2=2.50;P3=2.74。从而确定了芜湖市发展物流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的优先次序,即优先发展产业依附型,其次是区位指向型,最后是区位功能关联型。
3.2 芜湖物流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芜湖物流产业集群应选择优先发展产业依附性。发展产业依附型物流产业集群对所依附产业的集聚性和规模性,物流需求量有一定要求,具体来说,所依附的产业必须:第一,该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经济性,规模效益;第二,该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并有持续发展的前景;第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分工协作度高;第四,产业物流需求量大[7]。因此,分析可得适合物流产业集群依附的产业主要有钢铁、化工、汽车等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产业依附型物流产业集群有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园区、南京化工园区物流基地、广州新兴高新物流园(汽车物流园区)等等。
目前,芜湖已经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4大主导产业,这4大产业从产业前景上来说都属于快速发展的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高,同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从目前发展的总体水平来说,截止2011年芜湖市4大产业实现总产值2 640.7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1.9%,这说明芜湖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形成了规模效益,产生持续和巨大的物流需求,形成促进物流业发展源动力。因此,根据上述分析,芜湖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满足物流产业集群依附产业的条件。
4 芜湖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目前芜湖市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处于萌芽期,在主导企业的周围吸引了一批中小物流企业在此聚集,聚集企业之间的关系以竞争为主,合作较少,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处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纯聚集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加快芜湖汽车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就必须从扩大物流需求、提高物流企业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完善行业服务标准3方面来努力。具体来说:
4.1 扩大物流需求,主要通过释放存量,扩大增量两个途径实现
(1)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转变传统观念,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释放出产业中的物流需求。
(2)要加快芜湖市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链的形成,使产业整体规模的壮大,产生聚集经济和规模效益,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更大的物流需求,扩大物流的增量。
4.2 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1)扶持本地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政府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选准本地骨干物流企业,给予优惠的土地、金融政策,进行重点引导、支持和培育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双管齐下,促进物流产业的快速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2)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过程管理,使得物流运作信息及时准确,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的认同感,促使工商企业把物流服务外包出去。
4.3 充分发挥行业工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作用
(1)成立行业协会,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
(2)高等院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1] 王瑛.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刘慜.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龚迪.城市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国家发改委,等.典型物流园区发展案例[Z].2010.
[5] 熊浩,都慧丽.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探[J].物流技术,2007(2):18-21.
[6]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54-156.
[7] 丁迎菥.行业物流园区的特征分析和建立条件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