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患者检测GHb及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2013-02-02马逸婷王志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微血管糖化空腹

马逸婷 王志伟

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可以降低红细胞与氧的亲和力,使组织和细胞处于缺氧状态;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还可以使肾小球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此外还有可能会引起血脂及血粘滞度增高,这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不仅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同时还可以预测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的筛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的80例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者的检测资料,男48例,女32例,年龄55~84岁,所有接受检测得糖尿病患者都无合并感染,无心肺肝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合并症。同时选择60例健康人的检测资料为对照组。

2 检测方法

取受试者静脉血4 ml分别加入肝素抗凝管(测糖化血红蛋白GHb)和EDTA-K2(测血常规)抗凝管各2 ml,混匀后2 h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640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用希森美康生产的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所测数据均以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3 检测得知

糖尿病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与糖尿病患者二组间无明显差别;有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表明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发生微血管病变的风险越大;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测定血小板参数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有微血管病变组的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形成关系密切。

4 讨论

糖尿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儿童及青少年的患病率很低。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增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血小板被大量活化,从而形成微血栓。血小板又在微血栓的促进下进一步活化,使微血管的缺血缺氧状态及内皮损伤进一步加剧,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产生微血管这一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研究表明,不管微血管病变是否存在,糖尿病组与健康组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数目与微血管病变之间没有关联性,但血小板的体积增大可以促使其活性增强。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体积越大,其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因此临床中,医护人员不能单从对血糖的认识这一层面来管控血糖,要将糖化血蛋白考虑进去,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还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健康检查项目,但是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更不能取代糖耐量试验。如昏迷患者在发生脑血管急症时,血糖会在应激反应下明显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不会受其影响。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则提示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此时要警惕酮症酸中毒情况的发生。对于妊娠糖尿病,要综合考虑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两方面,要使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8%以上,避免死胎、畸形胎儿、巨大胎儿情况的发生。

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已测定出来的糖化血红蛋白来推算平均血糖水平,再将其与同一标本下的空腹血糖值进行对比,由此可以预测出近期血糖控制的好坏。当糖化血红蛋白<7.3%时,其水平受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当糖化血红蛋白在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其功效差不多;当糖化血红蛋白>8.5%时,空腹血糖对其影响起着更明显的作用,因此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要高度重视空腹血糖水平,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如若空腹血糖低于7.1 mmol/L,甚至正常,糖化血红蛋白<8%,则表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因此,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更全面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1] 周永列,邱莲女,赵湘,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15(4):56.

猜你喜欢

微血管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空腹喝水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