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预习的重要性

2013-02-01杨晶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备课预习课堂教学

杨晶晶

【摘要】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师的充分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备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授课效果的好坏。但是,仅有教师的充分备课是不够的,学生也应该充分备课——预习。只有学生充分预习好了,课堂才能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下面这个案例就能说明这个道理。

【关键词】预习;备课;课堂教学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孩子们又领到了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看着他们那澄澈、兴奋的眼神,我不由得也激动了起来,希望自己能够引领每个孩子走进那引人入胜的书香世界,走进每篇文章的心灵深处。

开学一段时间之后,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始了,每个级部要讲一堂公开课,供全校老师观摩、研究。找遍了课文,我决定上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自己喜欢季先生的文章,文字清新隽永,不饰雕琢,却感人至深。开始备课了,我自己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从网络上,收集到了许多优秀教师上这堂课的课堂实录以供学习。可是在备课中,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却让我颇为踌躇。“我仿佛又回到四、五十年前去,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不仅抒发了季老的思乡之情,还想告诉读者,希望自己的家乡也能有如此的境界。孩子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吗?翻看名师们的课堂实录,对此似乎没有过多的着墨。孩子们能走进季老的梦中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身边教过这篇文章的几位老师,老师们也莫衷一是,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而这句话不是重点,课堂上如果学生不能读懂,那就靠教师的总结吧!因为找不到良方,所以,我只能暂时这样设计了。就这样,我基本上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要求孩子们回去充分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搜集相关资料等。从他们放在桌上,夹在书里的季老先生的生平,季老先生的美文等资料,我看到孩子们很好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可是我还是担心,自己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们读懂最后一句话吗?

上课了,教学按预定的程序进行着,孩子们也渐入状态,交流自己知道的季先生的资料,对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段落理解准确。结合着课件上优美的德国街头花景,他们似乎也走进了花的海洋,走进了如花一般美好的德国民俗。他们动情地诵读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对这句话,孩子们理解透彻,还能够从自己的身边也找到这样的事例。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说已经完成了。接近尾声,我心怀忐忑,“我仿佛又回到四、五十年前去,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孩子们会如何解读呢?还是让他们先来说说吧。

这时,班上爱动脑筋的谭淏元举起了手。“老师,预习的时候我又读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我知道了季老先生年轻时在歌廷根留学。那时,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陷入对祖国,对母亲的思念之中,常常做思乡的梦。今天,他又来到了这里,让他又想起了那段时光,所以说,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又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话音刚落,李春鹤又举起了手,“老师,我有补充。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人奇特的养花习俗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花,让季先生赞赏德国人‘人认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所以说,他的梦中有花。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他曾经这样说过:‘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人后。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季老先生这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的人也会有这样美好的境界。”话音刚落,听课教师,还有其余的孩子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李春鹤。

此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还用说什么呢?他们理解得多好啊!课前的充分的预习,已经拉近了他们与文本,与季老先生的距离,让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也走进了季老先生的精神殿堂。

案例评析:

预习——孩子们的备课,是孩子们学习语文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教学内容的资料,多读课文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补充许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思考。就如本节课上那样,预习为学生理解感悟文本提供了更多的支撑。课堂上,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使他们的学习结果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使他们有了学习成就感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更容易与老师与本文产生共鸣,从而在自主的思维对话中真正达到和谐高效。

猜你喜欢

备课预习课堂教学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