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分析与践行思路
2013-02-01王永均
王永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之后文章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践行思路,包括: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听课兴趣;开展分层培养,实现个体集体同步发展;融入更多情感,调动学生潜在学习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分析;践行思路
一、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及相关分析
高效课堂,是一切教学方法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主要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提出是新课改逐步深化之后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也是目前课堂教学讨论的热点内容。虽然关于高效课堂的讨论很多,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仍然在严重左右着小学语文课堂,以成绩提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然广泛存在。而新时期,教育思路与社会的总体要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成绩提高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构建以学生成绩提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多元化课程成为现在的主导思路。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效课堂的开展无疑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如何形成和构建高效课堂便成为现在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本文拟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开展探讨,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践行思路
1、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听课兴趣
如果想实现课堂的高效率,首先得说学生在听课,而且愿意听,并且还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结合小学生耐性差、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路,引导学生产生听课的兴趣和欲望。比如利用课堂授课的内容去延伸,通过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背景、奇闻轶事来吸引学生,并借此设置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也可以依据课堂内容排练一些情景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表演:比如学习《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这样一组对话: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的‘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用个玻璃瓶代替花瓶,让小明打碎瓶子,然后教师问小红:“是你打碎的吗?”,小红斩钉截铁的说“:不是我!”,语气十分肯定。瞬问,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习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2、开展分层培养,实现个体集体同步发展
我们必须要承认,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语言天赋、智力取向必然是千差万别。因此,我们无法要求不同起跑线的学生必须要同样时间内达到同一个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而且,《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别开展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并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成功的,而且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3、融入更多情感,调动学生潜在学习动力
课堂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在互动中才会有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里比较脆弱,需要教师的关心与呵护,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主要体现。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学生情感的投入点。只有触碰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才能真正的认可教师,才能发自内内心的产生学习的动力,最终才能形成高效课堂。因为高效课堂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具有自我能动性,愿意发挥自己的潜力去学习。当然,在教学中投入情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家访、调查、沟通样样不能少,只有做足前期的这些工作,高效课堂的构建才具备了基础。
三、结语
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这没有一个定论,这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当然关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供我们去参考。而且,本身在一个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的动态教学进程中,要说一定哪种教学方法可以构建高效课堂,这个也不太现实。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构建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对学生群体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并且把教学内容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才是根本。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仍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和提炼,不断的研习教学内容方法,最终才能构建出具有实际价值的高效课堂授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