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散文审美感受能力培养策略
2013-02-01曹元成
曹元成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属于散文鉴赏的基础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笔者在此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散文审美感受能力。
【关键词】散文;审美;语文
一、讲解生字生词,扫除文字障碍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以汉字识字教学为主,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掌握了大量的汉字读法、写法和最直接的表层意义,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不仅要继续扩大学生汉字的识字范围,更要加强汉字在具体文学作品中引申义、情境义、文学义等的指导,尤其是汉字在不同语境中应用层面上的学习。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就不是词典中的释义,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语境义,需要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也是形成学生良好阅读素质的基础。
二、反复朗读诵读,积累语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初中教材中大多数散文语言优美流畅,语词新颖,适合于反复朗读。很多作品在读者全身心投入的朗诵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其意境和深层含义。而且在大量反复的朗读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理解,此外,对于自身的写作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散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各种形式,如单个学生示读,全体同学一起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有有得尔。”这说明朗读是领悟文章主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注意有选择的朗读,对于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对中心起决定作用的语句,或文辞优美的语句,要反复朗读,体会其深意。在朗读中要注意节奏、停顿、速度,适中的朗诵,容易使学生进入到文本意境中。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浓厚的散文,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朱自清的散文《春》,全文作者感情昂扬,长短句交叉错落,读起来朗朗有生气,感情色彩浓烈,如果读的平平淡淡,毫无起伏,就无法体会作者意念里春的生机、春的朝气、春的生命力,及作者对春之美的热爱之情,建议教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带着感情去阅读,最终实现课后练习的要求,熟练背诵其中精彩的段落。
三、随文讲解必要语法修辞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虽然语法修辞知识在新课标中已被淡化,不再要求系统的传授,但作为传统的文学写作方式,还是被作家们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讲究语言形式优美的散文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为更好的提高散文教学效果,随文讲解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还是必要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常用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通感、顶针等,这些都是在散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中,“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在教学中重点和学生研讨“小摇篮”“忽然害了羞”“太秀气”这些拟人词汇带来的修辞效果。如果不仔细分析其中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就很难将济南冬天温情舒适的特点一语道尽。通过类似的随文讲解,使学生树立修辞意识,这也是审美能力的一个方面。在阅读中留意修辞的运用,更好的理解散文,同时在写作中,恰当的运用,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四、介绍作者及相关时代背景
每个作者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因每个作家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不同,出自他们笔下的散文也流露出不同的“味道”,尤其是在新时期自由的社会大环境中,现当代文坛孕育了一大批各具特色、个性明显的作家,如柔美隽丽的冰心体、绵密醇厚的朱自清散文、清淡平实的叶圣陶散文、睿智幽默的孙犁散文、京昧浓郁的老舍散文等等,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作者最核心的特色,而且最好是在所学的篇章中出现的,给予学生讲解,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利于课外阅读。
例如七年级上册余秋雨的散文《三峡》,需要点明余秋雨是中国当代文化散文的代表,其笔下的散文多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内含深刻的思考,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散文。例如八年级上册《老山界》,这是一篇关于回忆长征历史的散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通过文中作者对长征途中一件事的描述,使学生了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革命壮举。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是初中生理解并进行审美性鉴赏散文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初中生知人論世的能力,这也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传统散文教学最大的诟病是以教师的讲解全面代替学生的见解,使所有的学生都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审美教学主张鉴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首先从培养学生现当代散文审美感受能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