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联合暖宫贴促进产后康复作用观察
2013-01-31钟英
钟 英
(广西东兴市人民医院,广西 东兴 538100)
中药足浴联合暖宫贴促进产后康复作用观察
钟 英
(广西东兴市人民医院,广西 东兴 538100)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暖宫贴促进产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35例顺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127例给予中药足浴联合暖宫贴,对照组108例给予温水足浴。结果:两组宫底高度、恶露量、首次排气时间、睡眠情况、乳汁分泌量及产妇心理状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暖宫贴能有效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恶露排除、乳汁分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中药足浴;暖宫贴;产后康复;作用观察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早期干预对产褥期产后康复具有很好的作用[1]。中医对提高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作用[2]。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足浴联合暖宫贴促进产后康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35例,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产妇顺产后6h,生命体征稳定,知情并愿意配合治疗。年龄23~32岁,平均(25.37±4.94)岁;孕37~42周,平均(39.42±1.35)周;初产妇152例,经产妇83例。235例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产科产褥期常规护理。
观察组:①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方(九龙藤、青风藤、桂枝、鸡血藤、两面针、红花、大钻等)由药剂室制备。取塑料桶(约直径35cm、高40cm),将中药足浴液500mL倒入桶内,加入开水2500~3000mL。先熏后足浴。顺产后产妇,坐于床边,挽起裤腿,两足放于桶边任蒸汽熏足和小腿,待水温计测水温到40℃~45℃(根据产妇的耐受程度,以合适为准,防烫伤)时,进行足浴,指导产妇双足相对搓动。指导家属在桶内给产妇进行按摩,水温下降时及时添加热水,浸泡20~30min,至全身微热、额头或背部微微出汗为止,擦干双足,放下裤腿,上床盖好被褥。剖宫产产妇,术日以塑料盆代替桶,将壮药产康泡足液500mL倒入盆内,加入开水2000~2500mL,放于床边椅上,待水温到40℃~45℃左右,护士或家属协助产妇平移到床边,将双足放入盆内浸泡,余法同上。住院期间顺产后连续4天泡足,均为每晚1次,21:00~22:00进行。同时予暖宫贴(康乐牌,天津康乐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贴于对应于气海穴的内裤外侧,每天1贴。使用中若感觉过热,可适当加以隔垫,谨防烫伤,睡时勿用。
对照组以39℃~42℃温水代替中药足浴。
3 观察方法
干预后3、4天由责任护士观察并记录产妇恶露量(并嘱产妇产后第3天、第4天所用的产褥垫统一放专门上的收集袋中,由专人统一称重,扣除干产褥垫的重量,余重按1g=1mL换算)、宫底高度(用塑料软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乳汁分泌情况、睡眠状况、产后心理状态。
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 结 果
产妇康复情况见表1 ,表2 。
表1 第3天产妇康复情况比较
表2 第4天产妇康复情况比较
5 讨 论
产褥期间母体各系统的变化很大,为了促进子宫肌纤维的修复,加快子宫内膜再生,促进阴道肌纤维和盆底组织的收缩,增强肌纤维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而中医对促进康复有较好效果[3,4]。
中药足浴方中九龙藤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青风藤通经络、利小便,桂枝散寒、温通经脉、通阳,鸡血藤补血、通络,两面针活血化瘀、通络,红花活血通经、散瘀。全方活血化瘀,散寒通络。中药外洗足部可经皮肤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发挥作用,药浴时水的温热作用能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充足,增加药物的吸收,并使吸收后的药物经血液循环带入全身,从而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暖宫贴结合中医外治与现代生物学、生物物理新材料,发挥物理温热和红外线理疗的协同作用。气海穴底部即为子宫底部,局部贴敷暖宫贴作用直达子宫,充分发挥穴位的近远治作用,培元固本、暖宫护阴、调和气血、活血化瘀,同时激活子宫的活动机能、促进血管及子宫正常收缩、加快子宫内组织的修复生长、加快瘀血的排出。中药足浴联合暖宫贴对产褥期妇女身体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1]李玉凤.早期联合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57.
[2]徐亚平.足底按摩配合中药泡足对剖宫产妇女产后康复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79-280.
[3] 彭桂芝,廖滔,蒙丽芳,等.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26-2128.
[4]来齐.产复颗粒促进产后康复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8.
R271.434.69
B
1004-2814(2013)04-276-02
20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