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外贸跟单”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2013-01-31马章良
马章良
基于工学结合的“外贸跟单”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马章良
阐述了当前高职“外贸跟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符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改革及发展方向,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课程设计,并就如何体现“工学结合”原则,着重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按国际贸易工作岗位重构“外贸跟单”学习领域,采用“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并尝试情景教学法、行为导向法、典型工作任务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学中做、做中学”,采取“教、学、考、评”相结合的测量手段,以达到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外贸跟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其中,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的。所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不仅能大幅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而且还能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引导课程体系的改革。[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和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整个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外贸跟单”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改革必然会影响到其它相关课程的改革。
一、工学结合要求下“外贸跟单”课程的改革
“外贸跟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整个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其课程开发与实施应符合当前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改革及发展方向,学习领域内容应当与目前的国际贸易准则相一致。基于工学结合的“外贸跟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采用行为导向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典型工作任务法进行教学,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紧密结合,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相间,教学互动,采取“教、学、考、评”等方法相结合,达到培养应用能力的目的。按国际贸易工作岗位需要重新设置“外贸跟单”学习领域,采用“课岗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2]
(一)“外贸跟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针对性与适用性。根据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外贸业务人员实际业务要求为指导,注重外贸跟单业务的模拟训练和业务实践。通过该课程的项目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外贸跟单业务的操作。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综合运用课程理论学习中的知识,培养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同时,知识目标围绕能力目标,选择性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采取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教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项目教学和工学交替等教学方法,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教、学、做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审核信用证,能制作信用证、托收和汇款等结算方式下的商业发票、装箱单、订舱委托书、报检单、产地证、报关单、保险单、运输单据、汇票和其它结汇单据,能审核各种外贸单证,并进行外贸履约进程的跟单,最终培养外贸跟单操作能力和养成外贸跟单员的职业素质,胜任相关工作要求。总体来看,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构思、设计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训实习,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能够深入理解、较好把握,并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在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目标的讲授,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一体化。
3.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行业专家就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结合项目课程的要求,组织编写了《外贸跟单》校本教材,对不断出现的新外贸单证、新外贸跟单知识注重进行适时的增加和补充,及时反映本课程领域的最新成果。校本教材注重实训实习项目、案例和习题,基本符合课程整体设计的要求。同时,课程还选用了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培训认证考试教材《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训》,以及全国外贸跟单员培训认证考试专用教材《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以达到课、证统一,鼓励学生参加外贸单证员和跟单员考试。
(二)“外贸跟单”课程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1.建设一流水准的校内外贸跟单实训室。目前,实训室已安装上海远恒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的外贸单证及跟单教学和实训软件,这为成功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以及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2.建设外贸单证校外实习基地,为开展外贸跟单实践教学和工学交替提供保障。工学结合将课程与岗位融合,做到课中融岗、岗中融课、一课融多岗、一岗融多课,真正体现了课岗融合;由此根据工作岗位来构建教学,课岗融合既满足了“外贸跟单”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满足了国际贸易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二、“外贸跟单”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外贸跟单”的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及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际工作场景为主线,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用任务作为驱动,建立以工作过程为框架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设置课程体系。
“外贸跟单”课程设计主要基于工作过程,强调职业需求对课程的重要性,以职业描述为课程设计的起点;重视技术与技能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找出支撑职业能力的核心技术与技能;依靠产学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训练的全过程,将产学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课程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原则:(1)职业活动导向。应用发达国家的职业活动分析原理,科学地将国际贸易环境下出口外贸跟单业务岗位人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2)突出能力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出口跟单业务的能力;(3)项目为载体。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七个模块,对每一模块需要的能力对应于几个教学项目,用课程的教学项目对应每一项能力训练;(4)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先提出能力训练任务,再通过内容进行训练完成,教学过程是能力训练过程,所有项目都以学生练就能力为宗旨;(5)工学结合。课堂就是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室,就是模拟的外贸公司,课程学习过程就是跟单业务实操过程。
三、“外贸跟单”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创新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项目课程与课程标准。按照项目课程的要求开展课程建设和内容设计,通过外贸单证员和跟单工作现场分析及市场调研,拟定课程标准。在外贸单证教学中,按各种支付方式设置项目,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全套单据的制作。在外贸跟单中,以出口跟单的整个流程作为贯穿全课程的大项目,各章再分设小项目,使学生能进行各个环节的跟单实际操作。
2.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安排在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从而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3.工学交替。采用部分时间在校内实训室模拟实训教学和操作,部分时间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外贸单证实战教学的“工学交替”模式开展教学。
4.课证融合。课程教学与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和跟单员职业考证相融合,采取“以考促改”、“以奖促考”、“以考促练”的方法,成功实施“课证融合”的改革,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顺利实现就业。
5.考核内容和方式创新。根据课程特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采取综合考核方式,确定各部分所占成绩的比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坚持全过程考核,即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社会实践专家打分等方式,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真实学习过程的考核。这种考核不但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某一具体目标展开,基于几项具体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教学资源积极充分的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及互动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主要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确定任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教学应主要是发展性教学,课堂也应该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因此,可根据师生共同讨论或由学生的自身需求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的任务往往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案例剖析、案例比较等,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促进学生的认知及学习,其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外贸跟单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融入到具体的角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习时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案例讨论当中,从而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3.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将国际贸易的相关业务引入到校内实验室,并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外贸跟单业务程序,在外贸实验室的环境内完成外贸跟单业务的整个流程。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掌握外贸跟单履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确保其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外贸跟单流程及相关工作。模拟外贸跟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工作中的应变能力,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外贸单证软件开展教学。由于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操作原理和操作技巧,用外贸跟单软件演示操作要点和操作步骤,教学非常直观,学生学起来轻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上机作业。为了达到与外贸跟单员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本课程要求学生上机在外贸跟单系统完成。除了课内实训任务之外,还布置一些课外跟单业务作业,使学生课余在外贸跟单实训室不断巩固所学的外贸跟单业务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能力。
3.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学生学习时更易于找到操作的感觉,学习效率很高。
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目前,上海远恒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的外贸跟单教学和实训软件已挂至学校网络,学生在网上可以直接查到所需的相关资料。此外,学校向学生开放机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
四、“外贸跟单”课程设计中的“工学结合”
“外贸跟单”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在教学内容上,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学习的相统一;在考核方式上,校内成绩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该课程逐步实现教室与实训室、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虚拟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外贸跟单课程在实训室内完成,实践环节在业务现场上课。这种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仿真实训)交替进行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学中做、做中学”,达到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学生的所学即所用,在“用”中理解知识,在“学”中提高能力。
(一)基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
基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建成一个校企资源互补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对国际贸易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外贸业务工作室或企业外贸部为载体,引进企业局部的外贸业务活动,建立以专兼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对外贸易业务工作组,进行以企业真实产品为平台,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的真实运作,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来保障其有序运行,以达到培养学生外贸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5]
(二)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依托当地外经贸局,选择成长性良好、产品具有地方特点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引入企业外贸业务主体流程,了解外贸企业对学校提供服务的需求等,引进3~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在校内建立外贸工作室,安排学生组成业务组进行训练;逐步实现国际贸易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化;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询单、制单平台等资源,进行生产性、创业性的建设拓展,增强操作训练的功能,走出“仿真”,设立非同质性企业群的工作室“群”,组织一定规模的学习和工作性训练。
1.实现外贸专业校内实训的“生产性”。通过引进企业的外贸业务主体流程,让企业直接在校内实训基地经营,同时,将企业人才的要求、企业运行的状态、技术进步趋势、市场演变的信息、企业文化等带到学校;各独立运行的企业工作室,即成为学生“工学结合”的训练场。
2.建立以市场规律为基础,长效的外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运作机制。绝大多数外贸企业为工贸一体,企业外贸主要流程是相对独立的,引进成长性良好但并没有开展外贸业务的企业,让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场地、学生,建立工作窗口,进行外贸业务运行,或委托学校进行外贸业务主体流程的运作。每一企业的工作窗口的生产经营引入企业的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学校依托工作窗口,统一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工学结合训练。通过这一机制,实现校企不同的发展目标。
3.实现以真实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学生在全真项目驱动的“生产性”工作室通过外贸业务流程进行训练,避免了其走出学校到不同企业后所出现的岗位工作内容不一致、工作量不均衡(训练的流程不全)、管理难度大、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矛盾。校内集中的生产性实训,以统一的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可以达到质与量的同一性和过程管理的可控性、评价的一致性。
4.融入了创业元素,推动学生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企业工作室“群”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群体,该群体形成了校内特定区域的外贸职业氛围。学生通过工作组分工合作的真实“经营”,以及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训练,逐步具备选择从事外贸业务的能力,为将来外贸专业背景下的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
[1]周剑.基于工学结合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J].财会月刊(理论版),2010(4):102-103.
[2]钟飞燕,孙志诚,刘晶晶.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150-151.
[3]李玉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6):83-83.
[4]邓志新.浅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65-166.
[5]佘雪锋,马仁秒.工学结合下高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0(29):77-79.
G712
A
1674-7747(2013)09-0001-04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R 2011C012)
马章良,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责任编辑 盛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