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下的文化强国建设

2013-01-31秦龙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强国中华民族特色

秦龙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文化强国建设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和时代发展的现状做出的科学决策和理论创新,适应了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要求,是牢牢把握住当前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方针,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一)文化强国建设是我们党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内在要求

我们党历来有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建党以来,我们就高举文化建设的旗帜,引领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更加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创造性的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思想,系统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并将文化建设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提高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是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

(二)文化强国建设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国内形势急剧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足。第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给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1.9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稳定。但是在社会各方面都稳步发展的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不良价值观、文化信仰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这都急需我们建设文化强国。

从国外看,全球化体系已悄然成型,牵一发而动全身,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体系。在国际社会暗流涌动之下,暗藏着文化建设的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东西方文明冲突都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愈加复杂的国际社会中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三)文化强国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成为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并在此过程中转化为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促进各方面发展。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加强文化强国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文化强国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不只要重经济、重政治,也要发展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统筹规划,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文化促发展、促繁荣。

我们现在的小康社会还是还是低水平的、很不全面的,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建设,不只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实现物质与文化两方面的小康。只有坚强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强国建设,能够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文化强国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文化的繁荣就不会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很难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突出贡献,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只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加强文化强国建设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巨大作用,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稳步前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文化建设好了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新局面。

(六)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的植根于我们伟大的历史中,植根于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都没有实现。现在,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为复兴之梦插上精神的助力翅膀,从而实现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加强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增强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实现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提高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优势,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即使经济上的GDP再大,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民族复兴。

(一)建设文化强国,托起中国梦的总体思路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和十八报告的要求,我们需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建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强国的核心是领导权,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文化强国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重视社会效益。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推进文化观念、内容、形式、体制的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促建设。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将其放在首要地位,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文化强国,托起中国梦的具体路径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建设文化强国、托起中国梦,需要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将其融入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2.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继续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重视教育,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巨大作用,创新教育思路,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

3.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持古为今用,全面认真的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精神、传统文化。并在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陈出新,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产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交流,增加文化影响力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于外来文化,要区别对待,立足于文化强国建设,对优秀外来文化我们要加以学习和借鉴,做到洋为中用,为我所用。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要坚持走出去,出台相关文化政策,建立相关文化机构,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文化机构,搭平台,搞会展,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在文化上的国际话语权。

5.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创造力和竞争力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首先应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文化事业专项基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多种多样的公益文化活动。同时,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坚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抓关键环节,抓重点项目,打造文化品牌。

注释

①《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强国中华民族特色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学习强国”礼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秦晋争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