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体会

2013-01-3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饴糖小建中焦

王 晓

(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南召474650)

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体会

王 晓

(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南召474650)

小建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之名方,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而成,具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效,临床多用于虚寒型胃脘痛,对于其它型胃脘痛,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效果亦很显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常以此方治疗慢性胃炎,收效甚佳。

慢性胃炎;中医药疗法;小建中汤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发病率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自临床广泛开展纤维胃镜检查以来,由于能在直视下观察胃黏膜的病变及其演变过程和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从而丰富了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根据病因、病理的传统分类方法,慢性胃炎可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由于原发和继发可能同时存在,症状也基本相同,治疗原则相同,慢性胃炎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除少数由急性胃炎反复发作可演变为慢性胃炎外,也可能由于理化因素;长期进食刺激性饮食,药物进食过热、过快,细菌因素;口咽部慢性炎症,如牙龈炎、咽炎,慢性鼻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胆汁反流、免疫因素等。根据胃镜和病理检查,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充血水肿,可伴有渗出、糜烂或出血,显微镜下可见胃黏膜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如兼见白细胞浸润则为急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为暗灰色,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当腺体完全萎缩而无炎症时称为胃萎缩;肥厚性胃炎:胃黏膜粗糙、肥厚、充血、水肿及渗出,显微镜下可见可见黏膜层变厚上皮细胞及腺体增生,间质内有炎症细胞浸润。

小建中汤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着,小建中汤主之”。以建中命名,是健补中焦脾胃,临床以治疗脾胃虚寒证为主,小建中汤用于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虽然现代医学的胃镜及病理学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各型区别,但各型胃炎大多病程绵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的共同特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常见腹隐痛,食欲减退,泛恶,饮食后或空腹作涨。慢性萎缩性胃炎,则以倦怠,乏力,消瘦,纳差,口淡无味,大便溏泄,等症状较为多见;糜烂性胃炎则多见胃脘部部烧烁噪杂感,伴有泛酸,或有多食易饥症状,甚至出现黑便,各型胃炎除糜烂性胃炎见舌红苔黄,脉儒,其余各型胃炎多见舌淡,苔白腻,脉多细弱,或细弦而缓。根据上述表现及分析,虽然现代医学证实病位在胃,但根据中医学辩证辨病原则,认为本病为中焦脾胃同病,病变日久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是各型慢性胃炎基本特点,因此慢性胃炎的治则以补中健脾养胃为基本原则,根据小建中汤功能:温中补虚,主治:虚劳里急,证见:腹中时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痠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虚劳里急而腹中痛,温按则减,是劳损内伤,中气虚寒,肝来乘脾之故,脾为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脾虚气寒则生化之源不健,气血俱乏,营卫失调,四肢痠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心为脾母,主血脉而藏神,其华在面,若脾虚累积与心,则见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是以治当补脾为主,温建中阳而兼养阴,和中缓急而能止痛。

本方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药,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兼可缓肝之急,润肺之燥,桂枝温阳气,芍药益阴血,并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芍药酸甘化阴而益肝资脾,为佐药,生姜温胃,大枣益脾,和而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行津液,和营卫,亦为佐药,六味合用,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凑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中气健,化源充,则五脏有所养,里急腹痛、手足烦热、心悸烦热可除,在临床运用时,务必注意方中各药配伍比例,以符原方本意。

本病虽着重于中焦脾胃,以中焦脾胃虚弱为根本,根据中医五行生克乘侮学说中最常见的肝木克土,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病家烦恼,情志不舒,凡次不达,皆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易横逆犯胃,致胃气不和,脾胃失调。故《临证指南》指出肝为”传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临证可见脘胁胀痛或嗳气频作,或嗳气则舒,泛恶,胃脘痛,苔白,脉弦等症状。此时在小建中汤中应用疏肝理气之品,常加用四逆散,药常选用柴胡、香附、枳壳、陈皮、佛手、郁金等品理气和胃,此所谓“治肝可以和胃”。使肝气条达,胃气和降,则胃气安和,其疾可愈,若出现肝脾不和,则常见腹胀、便溏的症状,且肝木有余,日久可化火,此时可加清热解毒之品,常选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金银花、连翘等药,此时小建中汤中桂枝用量应减半或不用。

本病多以中焦脾胃虚弱为主,但也有因虚致实的,一方面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痰湿内生,又是导致慢性胃炎缠绵难愈的原因,此时应用小建中汤酌加化痰驱湿之品,伤寒论小建中汤原方:桂枝三两9g(去皮),甘草二两6g(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18g酒炒,生姜三两10g(切),胶饴糖30g一升。临床常用清半夏、陈皮、瓜蒌、苍术等药物加强健脾利湿功效,中医学尚认为“久病入络”,本病日久,常见胃痛绵绵,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等淤血证。参照临床胃镜所见,本病多见胃黏膜充血水肿,色暗或灰暗,黏膜粗糙不平。或见结节隆起等,也是本病有淤血的有力佐证,此时在应用本方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现代病理药理学研究认为活血化瘀制品可促进胃黏膜血液循环,加速胃黏膜修复,活血化瘀药物常选用三七参、当归、丹参、红花等。

用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取效,防其量重再伤脾胃,治宜缓图收功,切忌急于求成,因此在随证加减用药时,应尽可能选用一药多能之品,如莪术一般认为破血祛瘀作用较峻,其实药性平和,本品含有芳香挥发油,能直接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同时功能消痞化瘀,是治疗胃炎的常用药物,蒲公英清热解毒止痛,又不甚苦寒且有健脾和胃作用,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忌辛辣刺激、生冷不洁之品,煎炸肥甘之品不宜进食,忌烟酒,力避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并适当注意劳逸结合,对本病治疗亦大有裨益。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055

1672-2779(2013)-06-0079-02

��张文娟

2013-03-07)

猜你喜欢

饴糖小建中焦
小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文天祥与饴糖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最怨的就是你
最怨的就是你
饴糖有什么作用?
游戏惹的祸
三种饴糖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