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芪术升降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0例

2013-01-31杨松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浮肿葛根肾炎

杨松涛

(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血液透析科,信阳465200)

自拟芪术升降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0例

杨松涛

(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血液透析科,信阳465200)

目的 自拟芪术升降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芪术升降方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肾炎35例,除卧床休息、低盐限水等一般性治疗外,给予煎服中药,中药以自拟芪术升降方为基础方,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且经皮试阴性后给予肌注青霉素5~10天;尿素氮轻度增高者给予静滴青霉素,口服卡托普利及速尿。结果 35例患者中最短治疗6天,最长32天,平均16.43天。其中临床治愈26例(74.3%),好转9例(25.7%),治愈者半年内复发者1例(出现反复镜下血尿)(2.9%),其余均健康。结论 对于急性肾炎轻证者,单独服用“芪术升降方”加减就可取得较好疗效,中重型患者则应中西药合用为宜。

急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自拟芪术升降方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病,2岁以下罕见。笔者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芪术升降方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肾炎35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肾内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都按照《实用内科学》(第六版)诊断。其中男23例(65.7%),女12例(34.3%);年龄以3~8岁多见,平均年龄6.4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年。发病前曾经患上呼吸道感染24例(68.6%),皮肤感染7例(20%),中耳炎2例(5.7%),不明原因2例(5.7%)。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及下肢浮肿,其中伴有高血压者占22例(62.9%),尿常规镜检有红细胞(+~+++)者占35例(100%),有尿蛋白者占18例(51.4%),有白细胞者21例(60%),有颗粒管型者6例(17.1%),尿素氮轻度增高者2例(5.7%)。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用药 除卧床休息、低盐限水等一般性治疗外,给予煎服中药。中药以自拟芪术升降方为基础方。组成药物:黄芪15g,苍术12g,白术12g,茯苓10g,白豆蔻6g,柴胡6g,防风10g,泽泻10g,麻黄5g,桂枝5g,车前草15g,益母草15g。随症加减:上感伴风热加大青叶、金银花、桔梗以清热宣肺解表;上感伴风寒加苏叶、荆芥、钩藤以疏风宣肺、利水消肿;皮肤感染加野菊花、蒲公英、马齿苋以解毒透邪;浮肿明显加茯苓皮、大腹皮、猪苓以利水消肿;血压高者加黄芩、夏枯草以利水泻火;血尿严重者加仙鹤草、紫珠草、大小蓟以凉血止血;尿中白细胞多者则重用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蒲公英等。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1.2.2 西医用药 35例患者经皮试阴性后给予肌注青霉素5~10天;尿素氮轻度增高者给予静滴青霉素,口服卡托普利及速尿。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浮肿消失、血压正常,尿常规化验连续3次以上无异常,尿素氮升至正常范围;好转: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尿常规轻度异常;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尿常规无改善。同时对临床治愈者随访半年观察有无复发。

2.2 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最短治疗6天,最长32天,平均16.43天。其中临床治愈26例(74.3%),好转9例(25.7%),治愈者半年内复发者1例(出现反复镜下血尿)(2.9%),其余均健康。

2.3 病案举例 王某,男,8岁,2010年7月就诊。诉患者半月前曾经患过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板蓝根冲剂和抗病毒口服液后病情好转。1天前突然出现双侧眼睑浮肿,随来诊。现症见:双侧眼睑浮肿,晨起肿甚,纳差,尿少色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数。查体:眼睑浮肿,双侧下肢轻度浮肿,咽微红,扁桃体无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镜检见尿中红细胞(+++),尿蛋白(++),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为水肿(阳水),证属水湿之邪,流注三焦,治以调节升降,佐以利湿解毒,方用芪术升降方加减:黄芪1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10g,白豆蔻6g,柴胡6g,防风10g,泽泻10g,麻黄3g,桂枝5g,车前草15g,益母草15g,白花蛇舌草20g,蝉蜕10g,连翘10g,金银花10g,甘草5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后,水肿消退,纳食转佳。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上方去银花、连翘,续服14剂后,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嘱其加强调理,预防感冒,随访半年未复发。

3 讨论

急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发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发病率居泌尿系疾病之首[1]。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水肿”、“血尿”的范畴[2],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与传统治疗本病多采用利水渗湿之法不同,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笔者治湿必先健其脾运、举其清阳,佐以宣肺温肾,总以调节升降为根本。正如《傅青主男科上卷·湿证》所说:“今人以五苓散去湿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气而湿未必尽去也,必须提气而水乃散也。”据此试拟芪术升降方用于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肾炎,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尤善升气兼能利尿;苍术燥湿健脾,宽胸解闷,故能升散水湿使之继续上归于肺,又能宣散表湿;白术益气健脾,能升清阳之气,生用兼有利尿作用,故升中有降,能降浊阴之邪以下输膀胱;合柴胡轻清升散而疏泄,防风疏畅气机,白豆蔻醒脾和胃,茯苓健脾利湿,泽泻善降浊阴,桂枝温肾阳以补命门之火,麻黄发表开肺;诸药合用,共奏祛湿宣肺利水之功。此方不寒不热,适合急性肾炎的各个阶段。临床以此为主,根据兼证灵活加减,每能获效。并且据临床观察,对于急性肾炎轻证者,单独服用“芪术升降方”加减就可取得较好疗效,中重型患者则应中西药合用为宜。

[1]易著文.小儿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6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葛根——治疗头项强痛之王

【歌诀】

葛根之王治项强,

发表解肌甘辛凉。

解热生津升清阳,

头痛泻痢透疹畅。

【释义】 中药治疗头项强痛首选葛根。葛根甘、辛、凉,轻扬升散,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本品。葛根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奏止泻痢之效,透外出不畅之疹。

【药解】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①用于治疗颈项强痛,前额头痛等。②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不畅,止泻痢。

用法用量:煎服,9~10g。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2.《名医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3.《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常用类药】 白芷长于治疗阳明之前额头痛,藁本长于止厥阴之巅顶头痛,柴胡长于治少阳之偏头痛,唯独葛根既能辛散发表以退热,又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太阳之头项强痛。

【临证应用】 葛根药性上浮,起阴气,解酒毒,善于治疗颈项强痛,常与柴胡、黄芩、白芷、羌活等药同用治疗风寒感冒,邪郁化热;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项背强痛者则常与桂枝、白芍等同用,如葛根汤。治疗小儿麻疹外出不畅则常与升麻、芍药、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治疗热泄热痢,脾虚泄泻时,则常常与黄连、黄芩、甘草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若脾虚泄泻则常与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同用,如七味白术散。

——摘编自人民军医出版社《临证药王歌诀》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006

1672-2779(2013)-06-0013-02

��苏 玲

2013-03-18)

猜你喜欢

浮肿葛根肾炎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