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年级学生情境写话能力培养序列的初步研究
2013-01-30浙江
浙江 龚 静
对二年级学生情境写话能力培养序列的初步研究
浙江 龚 静
小学二年级写话教学中教材习作内容过于宽泛,缺乏序列和具体要求,不能提供学生仿效的范例。从探寻写话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生本结合生长点这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设计出让学生喜爱的写话能力发展序列,有可能摆脱这种“学”与“教”的困境。
以学定教 生本情境 写话能力 序列研究
所谓“以学定教”存在已久,陶行知曾提出“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所以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学习者有什么样的学法,教育者就必须有什么样的教法与之相适应。“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主持的《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研究》。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因此,笔者根据吕叔湘先生“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这一论断,在“以学定教”和“生本教育”指导下,研究二年级学生写作中的“生本情境”教学。众所周知,“生本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情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启发、点拨,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而写作课堂教学中我们普遍遇到“教什么”的难题,因此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要少教甚至不教;学生处于有强烈求知欲望却不得其法的问题必须教;学生对内容生疏且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的知识,要延伸出去教。如果是这样,二年级的写作教学就应该在立足学生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教学序列。
但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话的目标要求(序列)并不清晰。人教版第一学段从二年级起安排了八次写话,八次写话只有内容,缺失教学序列和写法要求。经过八次写话练习,三年级上学期习作教学便从“写话”正式进入“习作”阶段。此时,写话阶段学生普遍存在不会运用词语、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的问题,这里就有了“写话”到“习作”的断层。因此,笔者试图从观察力、模仿力、想象力的培养角度,结合“生本情境”,完成二年级习作教学序列,做好“写话”与“习作”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序列一:尊重规律,探寻学生写话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写话的阶段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二年级(低年级)学生思维停留在具体的、形象的层面上,这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共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得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形象、生动的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获得更高层面的认知。从这一点入手,我们编排了写话内容序列。
(1)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培养观察力
要低年级的学生记录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就必须让他们捕捉生活的细节,留意周围的事物,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我想,作为教育者,我们都不愿意他们认识的动植物只是从书本上或陈列室里看到的凝固成了姿态、没有生气的图像标本,也不愿意他们接触到的动物仅仅是关在动物园笼子里屈指可数的寥寥数种吧?那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吧!去感受泥土与青草的甜香,去聆听虫吟鸟叫蛙鸣,去观察蜂飞蝶舞虫爬,鼓励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记录大自然中美好的点点滴滴,引领学生走进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这才是每个教育者所向往的。
(2)以经典儿童读物,培养想象力
想象,孩子的天性。处于孩童时代的小学生,他们拥有一颗天真纯朴的童心,爱玩爱模仿,好奇心强,喜欢提问,乐于幻想,幼稚的思维中富有童真童趣,其可塑性、创造性极强。教师应遵循各学段儿童成长的心智特点,充分开采儿童的心理亮点,引导他们在感知、思维、合作探究中开创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成分不多。他们的想象大多还保留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再现,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他们的想象内容常被当时的具体情境左右。比如:看见小鸟,就会想如果自己也有一对翅膀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多好!
童话就好像一首摇篮曲,给了学生一个永远纯真的梦。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书籍,生活在阅读中进行,思维在阅读中跳跃,学生的习作和读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低年级习作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他们在这一阶段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童话类书籍,如:《小猪西里呼噜》《笨狼的故事》《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小布头奇遇记》……这些童话故事学生会很有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学生对书籍的喜爱,让他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或者设计台词等方法让他们的想象力尽情抒发出来。
(3)以文本与生活实践,培养模仿力
低年级习作以说话、写话为主。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个阶段的写话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的习作必须从生活中积淀素材,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学生写自己实践过的、了解过的事情,就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语文教师必须有开阔的视野,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生们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学生们亲近习作。
序列二:结合学生生活和文本材料,选择习作能力培养生长点
笔者认为,观察力、想象力、模仿力等,是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之上,对写作之前所作的准备。以此来决定之后的教学重点,有利于二年级学生的写作发展。
(1)以生活为素材,找准写作结合点
找好写作结合点,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课前预测学情:即教师在备课前先预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理解,找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理解,并以此作为写作教学的切入点,而不是盲目地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从而提升教学的实效。如二年级在实践“观察一种植物、观察音乐喷泉、观察下雪”三个具体事物时,教师选择植物、喷泉或者下雪等三个场景,让学生先去领略生活中的这些素材。在观察几天后,心里会产生许多的植物形态、喷泉的特色或者对雪的感动。学生们在已有的认知充沛的情况下,去思考怎么把这个感受表达出来时,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存在事实”之上,去提供给孩子一些仿写的段落。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二段、《找春天》写下雪的段落等,让学生的生活素材和文本之间产生最结合点。
(2)以文本为素材,找准写作延伸点
二年级学生写作的延伸,要求教师能预设出学生在写作中可能产生的难点和障碍。教师应针对这些困难调整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除了生活感受之外,以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本,进而使他们产生写作需求。
如读《笨狼的故事》后能续编故事,听音乐《虫儿飞》伴奏写音乐联想,看动画片小熊一族设计新剧本等等,都是我们在实践生本情境教学中常用的案例。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后,产生了很多的思考和共鸣,也自然而然地对故事的结构、结尾、思想等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在恰当的时机引入想象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阅读后的感受转变并达到最优,这样小学写作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的目的就可以得到实现。从而克服学生之前被动、从属的写作地位,其聪明才智和潜力得到自主的发展和探究。
(3)以现实为素材,找准写作实用点
二年级学生写作基础水平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这多元的个性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写作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会善待、宽容,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成果,用多元角度去捕捉每个学生作品的闪光点,真正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写作之外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如二年级孩子在看西湖介绍视频、游览美丽的杭州下沙,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进行描写时,孩子们仿写《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等文章。现实的参与让学生很快找到了写作的实用点,如小学特级教师朱浦所说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其实也就是学生的写作表现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后的正常表现。把握好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及时调控。对学生在写作上良好的表现、积极的态度、主动地问难、新颖的思路给予积极的鼓励,促使他们在写作上更加积极热情。
小结
从低年级儿童思考力的发展和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看,他们尚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学习动机较简单,他们好好学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一特点,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绩,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周伟锋.以生为本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2009.15-16.
4]胡首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增城教育,2009.04.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