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场MRI脑膜瘤的诊断探讨

2013-01-30欢胡柏郭常锦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低场脑膜瘤脑膜

郭 欢胡 柏郭常锦

低场MRI脑膜瘤的诊断探讨

郭 欢1胡 柏1郭常锦2

目的通过对颅内脑膜瘤的 MRI信号特点与瘤周信号征像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对颅内脑膜瘤的认知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脑膜瘤低场MRI。结果经病理证实,脑膜瘤多数在T1加权像为等高信号,T2加权像为等高信号。钙化、流空血管及硬脑膜“尾”征等相关影像改变对脑膜瘤诊断有很大帮组。结论脑膜瘤有其特征性MRI表现,低场MRI亦能显示肿瘤包膜、瘤内囊样变以及血肿、病灶大小、水肿和周围结构的改变,是首选为脑膜瘤的检查方法。

低场MRI;脑膜瘤;诊断探讨

脑膜瘤是颅内最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的良性脑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18%,成人女性多见,男女性别比例约为2:3[1];脑膜瘤对激素敏感,往往发病于妊娠期间。脑膜瘤多见于幕上半球凸面及大脑廉旁,有特征性MRI改变,诊断正确率可达95%[2];现对15例脑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经病理证实),认为MRI对脑膜瘤诊断具有较高效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 6例,女9例,年龄32~69岁,平均45.5岁。其中8例仅存在颅内高压,约占53.33%;2 例有颅高压并且有局部的定位症状者,约占13.33%;5例仅有局部的定位症状者,约占33.33%。

1.2 扫描方法使用xgy 0.3T核磁共振,层厚为10mm,层间距1mm;4例患者只进行了平扫,11例患者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扫描。采用常规SE、T2Flair以及DWI序列成像。

2 结果

2.1 病灶部位15例肿瘤额顶部6例、顶枕部2例、前颅底2例、上矢状窦旁1例、鞍区1例、天幕2例、大脑镰旁1例。9例为类圆形,6例呈半球形。

2.2 MRI影像显示肿瘤大多数在T1加权像呈等稍低信号,12例呈等信号,2例为低信号,1例信号不均匀,内见水样信号坏死区;增强后13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0例见明显硬脑膜“尾”征。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轻度水肿(<2cm)4例,中度水肿(<2~4cm)2例,重度水肿(>4cm)2例,水肿在T1WI像呈低信号,T2WI 像呈高信号,增强后均未见明显强化。

3 讨论

脑膜瘤主要来源于脑膜上皮蛛网膜颗粒的帽细胞,多呈球形或圆形,偶尔呈哑铃或蝴蝶状,是颅内最常见的非胶质原发性脑肿瘤;其大多为实质性,多见于幕上半球凸面及大脑廉旁,有包膜,和硬脑膜关系密切。典型脑膜瘤可分为合体细胞型、移行型、纤维型、砂粒型及化生型[1];脑膜瘤血运丰富,部分可有血肿、坏死及囊样变,大多数存在钙化。

3.1 脑膜瘤的MRI信号变化脑膜瘤在平扫上难以发现,T1WI常呈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组织对比度低,部分信号不均匀的表现为斑点片状和弧线状;尽管瘤体信号难以鉴别,但邻近组织的局部改变可以反应病灶。在PWI像上,其信号高于T1WI信号,小部分信号相仿;在T2加权像上可呈高、等或低信号,较PWI像信号低,此为脑膜瘤MRI特征性表现;瘤体内的沙样体T2加权像为斑点状混杂信号改变,局部可见低信号轮状纤维分隔。脑膜瘤的相对等信号在与其它很少表现为等信号的以硬膜为基底的肿瘤鉴别时候有效用,脑膜瘤周边时常出现脑组织水肿,多种原因造成这样的影像改变,瘤体的大小、位置及类型与水肿范围大小无直接联系;但要注意水肿明显的脑膜瘤与转移瘤进行鉴别[2];在对脑膜瘤良恶性的鉴别中,两种观点对于肿瘤周围的水肿表现,其中有人认为轻中度水肿大多是良性脑膜瘤,中重度的瘤周水肿为恶性脑膜瘤,从而认为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可以根据测定其水肿的大小范围来进行[3-4];另一个观点认为病变水肿大小范围不存在其特异性,脑膜瘤的良、恶性不可以据此鉴别[5];确定脑膜瘤最有用的特征包括皮层灰质扭曲,硬膜宽基底,移位血管及脑脊液假包膜,还有就是脑外继发血管性水肿;但一些病例形态小及复发的脑膜瘤等易遗漏由于没有相关临床症状并且不出现水肿和占位效应;总之单以信号改变的特点来诊断脑膜瘤存在相对的难度。

3.2 脑膜瘤的 MRI增强检查影像脑膜瘤 MRI强化特征为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肿瘤与脑外其它脑肿瘤鉴别有时有困难,其内发生钙化、囊性变、坏死、血肿时,强化呈环状或不规则形,这部分肿瘤的鉴别需要结合其它相关的信号特征,如硬脑膜“尾”征;硬脑膜“尾”征对于脑膜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6],但还可以见于很多其它情况,包括手术后改变、放射性、结节病、淋巴瘤、转移瘤及神经鞘瘤之类,由于无特异性,往往还需与其它病变长期浸润脑膜均可形成硬脑膜“尾”征的疾病鉴别。本组中13例增强检查脑膜瘤均呈明显强化,可见到脑膜强化10例,约占66.67%;此类影像特征对诊断脑膜瘤有其相对较高的效用。

综上所述,根据脑膜瘤MRI 影像表现特点,运用低场MRI可以明确反应病灶大小、瘤周水肿和周边组织的异常改变,也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包膜、瘤内囊样变以及血肿,可作为脑膜瘤首选检查方法之一,对脑膜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效用。

[1] 杨全新,付建设,孙弘弘,等.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475-476.

[2] 鱼博浪,张明,梁星原.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鉴别诊断[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8-169.

[3] Mattel T A,Mattel J A,Ramina R,et al.Edema and m alignancy in meningiomas[J].Clinics,2005,60(3):201-206.

[4] 任军,王凤丽.脑膜瘤瘤周水肿与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学,200(9):279-280.

[5] 方松华,杨起初,甘海鹏,等.恶性脑膜瘤的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4):199-201.

[6] 彭仁罗,谭长连,杨秀军.现代神经影像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11-113.

R739.45

A

1673-5846(2013)09-0305-02

1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MRI室,江西吉安 343000

2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吉安 343000

猜你喜欢

低场脑膜瘤脑膜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原位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法定量监测光催化Cr(VI)还原反应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如何治疗脑膜瘤?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低场MRI及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