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供应链物流与贸易便利化的宏观政策①
2013-01-30凯瑟琳·曼著,张玲
〔美〕凯 瑟 琳·曼 著 , 张 玲 译
(1.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美国 马赛诸塞州 02114;2.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一 、引言
“贸易便利化”(TF)这一课题涉及到除关税和配额之外的国际贸易壁垒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策制定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些壁垒、国际采购、国际贸易等问题,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本文着眼于改善国际贸易交易和投资环境,从而尽快制定适宜跨国供应链的贸易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提高港口运载效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完善国际标准等。由此可见,贸易便利化的政策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和一个微观的视角:宏观的视角就是政策制定者应改善贸易环境以促进国际采购和国际贸易,微观的视角就是供应链的参与者如何有效地进行运作以提高贸易便利化。
国际贸易谈判未获结果致使人们不再关注经济和贸易便利化问题。从历史上来看,成功的多边和双边谈判曾普遍减低了关税税率,因此,国际采购中的“价格”有所降低。但换个角度看,近期的贸易谈判又因在关税税率和配额减免问题上出现的胶着状态而愈发冗长且争议不断,所以政策制定者把注意力转到了贸易壁垒的其他方面,试图通过改变包括本国国内原有的问题来改善国际采购环境。国际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既包括改善本国国内环境,同时也包括对他国贸易便利化改革经验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对提高国际供应链效率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改善国内环境的研究,关键点在于对不同类型贸易政策改革重要性的解析。阻碍国际采购的因素包括港口、道路、关税、金融、科技和国际标准等各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整个经济领域。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不可能一次性进行所有方面的改革,而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旨在帮助他们优先改革最有效率的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潜力,以在国际供应链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同样地,贸易便利化研究尤其是对国际援助和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国际援助组织优先考虑最需要帮助的国家和项目。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程度由国际供应链参与度所决定,而国际贸易水平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可以帮助贸易政策制定者和国际援助组织了解贸易便利化改革如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地区、国家甚至是全球的国际贸易发展。
便利化改革能够对贸易环境产生影响,从而改善国际采购和贸易,研究者在测评这一影响的有效性方面面临四个挑战。第一,如何认定和衡量贸易便利化对贸易环境的影响。第二,研究者需要选择一个模块来说明贸易便利化对贸易量和全球供应链网络的重要性。由于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非常关心其投入回报率的精确数值,因此第三个挑战是设计一个精确测评改革对国际贸易和国际供应链参与度影响的方案。最后,在国际援助的问题上,研究者要作有关援助类型与贸易便利化及国际贸易发展关系的测评。本文将着力研究前两个问题:一是认定和衡量贸易便利化;二是选择一个模块术语。
二、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与衡量
对于贸易便利化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货物通关的非关税直接成本上,例如集装箱的装卸成本、通关的时间成本等。当前,随着国际供应链的复杂化,将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局限于港口设施、关税或物流成本显然太过狭隘。
为了提高在及时制物流和供应链独立模块中的参与度,个体商家必须实现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实时沟通交流,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交流。因而,信息技术网络和金融机构的全球链接与当今的贸易便利化研究和政策制定愈加密不可分。
此外,随着买卖双方交易关系越来越正规,熟悉相关国际惯例的公司在国际供应链贸易中比其他公司更具竞争优势。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能够保证供货商的全球供应链合法性,因此保证某国的某公司符合这个规定是保证贸易便利化的首要原则。
总之,成功地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竞争当中,需要对一系列的贸易便利政策进行系统研究。这一系列政策指对经济环境的研究,既包括国际环境也包括国内环境。在这个体系当中,有传统的基础设施(例如港口和道路),还有像标准和政策这样“非传统”的软件设施。为了协助制定政策,咨询和援助机构需要分析贸易便利化的各个方面,以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
测评贸易便利化程度和贸易环境的有效数据是过去10年积累的数据,其中最重要的数据来源是世界银行的企业门户数据库(ESP)。这个综合数据库的数据包括公司在受到国内经济政策、管理、规则、基础设施和金融管制以及公共政策的影响下,对投资和经济环境中诸多问题的反应等,是国家、行业以及公司三个层面上贸易便利化指标的唯一数据源。这个数据库中有12万余家企业、超过125个国家参与测评,涉及到150个环境指标。调查者深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测评这些数据在国家、行业以及公司三个层面上的适用性。
此外,除了企业门户数据库外,其他测评贸易便利化程度和经济环境的数据库也都日渐成熟。例如,物流绩效指标(LPI)、商企调查报告(DBS)和国家层面上的世界银行贸易指标报告等。其他数据来源,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历史悠久,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及世界经济论坛的《世界竞争力年鉴》等。还有一些来自主要工业国的数据库也非常重要,可以用于对市场经济的标杆测评。
三、模块的选择
关于贸易便利化环境对国际采购和贸易的影响,有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国际供应链竞争中,同一地区国家之间贸易便利化的数据测评。(2)贸易便利化环境如何影响某种特定商品供应链的案例分析。(3)同一地区国家之间贸易便利化在某一领域的计量分析。(4)多国家多种贸易便利化因素对国际贸易影响的计量分析,其中也包括其他因素,如关税、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于贸易便利化政策,经济环境和供应链状况与国际贸易增长的关系,研究方法多样,且各有建树。
四、标杆测评
最简单直接的研究方法就是将一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即标杆测评。虽然这种方法无法反映贸易便利化指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但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供应链分析人士提供建设性指导。如果某一国家的某种贸易便利化指标(如港口效率)大大低于其他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这表明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麦恩使用了针对某一国家和针对某一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和经济环境数据)等进行分析。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使用贸易便利化标杆数据来制定或完善政策,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最大化和全球供应链参与度的最大化,集中分析主要的出口产品及主要的贸易便利化指标,无疑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了更好地制定贸易政策,提高全球供应链竞争力,麦恩从腐败、交通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政策约束、海关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六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国家的经济环境。首先,使用研究工具测评了被研究国的特色国际贸易模式。这能够帮助其了解该如何选择供应链,选择当前供应链体系中最热门的产品或者即将成为热门的产品。其次,关注对产品供应链的哪种投入最能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例如对女装行业和食品加工行业的投入就非常不同。这可以帮助被研究国了解什么样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第三,选取与贸易便利化及国际供应链相关的六个方面测评一个国家的贸易环境,并根据不同的产品选取不同的环境指标。这可以帮助被测评国了解本国贸易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麦恩所作的三个层次的测评互相关联,可以帮助被测评国确定在其最关键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哪种环境因素对该产品的供应链影响最大。测评结果将显示何种贸易便利化改革会带来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最大化,进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国际贸易业绩。
五、案例分析
第二种分析贸易便利化成效的方式就是案例分析。供应链各个模块之间高度独立,针对特定产品的案例分析能够提供有关商业关系和生产成本等模块的详细信息。但案例分析的目的和贸易便利化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为分析案例关注的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做生意,而贸易便利化则关注如何推动改革以改善经济环境。此外,案例分析只针对某一特定产品,而政府需要的是能适用于大多数产品的改革方案。即便如此,针对某一国家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案例分析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能详尽地分析改革的成本和收益。更为重要的是,案例分析可以作为贸易便利化如何有力提高国家贸易环境吸引力的重要例证。
特定国家特定商品在全球供应链中表现的案例分析,包括汉弗莱(Humphrey)和蒙米杜维克(Memedovic)的汽车案例,卡普林斯基(Kaplinsky)、蒙米杜维克(Mededovic)、毛利斯(Morris)、利德曼(Readman)的家具案例,吉瑞夫和蒙米杜维克(Gereffi&Memedovic)[1]的女装案例等。特定国家和特定贸易便利化类型的分析有威尔逊(Wilson)等进行的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的国家研究,以及由供应链职业协会(CSCMP)赞助的多项国家研究。
特定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案例分析能够详尽体现改革的成本和效益,因而重要性非常明显。但是,特定国家的分析结论往往难以适用于其他国家。如今案例分析愈来愈多且具有连贯性,因此无论是对政策制定者还是对国际供应链网络中的公司而言,其价值都日益明显。
六、贸易便利化的深入分析
第三种方法是对贸易便利化的深入分析。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数据的粒度可以有效控制,例如,通往港口主要公路旁的公司密度、网络服务商的数量等,同时可以分析具体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改革对全球供应链或潜在国际贸易国的影响。有大量的研究关注了港口和交通的贸易便利化改革以提高供应链竞争力,例如,施佩尔德(Shepherd)[2]关注了道路交通网络的质量,费克(Fink)[3]分析了港口服务竞争力降低的原因,霍斯曼(Hausman)[4]研究了相关物流和运输时间,发展银行(IADB)则关注了拉丁美洲的港口和相关基础设施。
另外,一些研究则关注了网络沟通和全球供应链的关系,包括弗里德(Freund)[5]的网络研究,费克[6]的交流成本研究和福瑞(Ferro)[7]的网络使用情况研究等。
深入分析的另一个方面是标准的确定。马内斯(Moenius)等关注双边共享标准的影响,陈(Chen)[8]研究了遵守海外标准的益处,施佩尔德关注了纺织品的行业标准,威尔逊等回顾了食品行业标准,福瑞[9]则关注了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则如何影响出口商利益。对于那些参与国际贸易的公司而言,遵守标准无疑是国际贸易成本的一部分,所以,政策制定者需要把标准带来的贸易壁垒当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一部分。
这些深入的研究,虽然范围不广,但对政策制定者和公司都很有价值。当然,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因缺乏和其他领域的对比性,所以研究结果很难准确评判贸易便利化改革是否最能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参与度。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数据的粒度并不与产品种类和产品领域相关,而是与经济的整体情况相关。例如,阻碍食品加工行业国际贸易的因素表面看来可能仅是因为缺少冷冻集装箱,但是仅仅研究运输方面的问题很难确定整个供应链的最薄弱环节。
七、贸易便利化的计量模块
第四个环节是设计计量模块来研究贸易便利化和贸易量。“引力”模块或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块(CGE)都可以同时测评多个国家多类型的贸易便利化改革。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块使用交易成本和生产力参数来测评贸易便利化,通过虚拟贸易便利化的复杂结构,可以将其改革分析成果辐射至整个经济领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过于宽泛的参数很难适用于贸易便利化的具体领域,所以这样的模块很难催生出具体的改革政策和指引。
引力计量模块可以同时分析多个贸易便利化指标和多个国家,这样的分析能够在不同贸易便利化领域和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由于该模块融合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政策(硬件设施如港口,软件设施如规章制度)和贸易壁垒(如关税),所以它的分析成果可以明确显示出不同领域改革之间的差异,从而为被测评国确定改革模式。和其他模块不同,计量分析可以明确显示出改革带来的国际贸易增加量。但是,迄今为止,引力模块仅关注了一国商品的总交易量,而并未细化到具体商品。
引力模块能够测评贸易同盟的边境和同盟内部的贸易便利化指标。研究成果包括威尔逊的经合组织研究、索洛加(Soloaga)的墨西哥研究以及布埃特(Bouet)[10]的非洲改革研究等。
大多数的贸易便利化计量研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贸易便利化改革会伴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这就是说,当全球供应链的大环境改善时,公司也会立即作出积极回应以带来贸易量的增加,这些贸易增加量的总和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宏观数据。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也表明,简化通关手续、提高港口效率、遵守国际标准等手段共同作用,能够大大降低进出口商的物流成本。
公司对贸易便利化的积极回应带来宏观数据的改善是非常微妙的。威尔逊的研究表明,某国的便利化改革带来的贸易增加量要多于通过贸易谈判降低关税带来的贸易增加量,改善国内的贸易环境比参与多边谈判更能有效地增加国际贸易量。此外,国内贸易便利化改革能很好地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参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会为了改善贸易环境而积极努力。当然,出口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更加积极。最后,将国家按照地区或收入水平划分,威尔逊的研究显示,对某些国家和地区而言,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会带来国际贸易量的增加,而另一些国家则需改善软件环境以促进国际贸易。
八、结论
对贸易便利化改革和国际贸易量关系的宏观测评已经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正向变化改善了国际供应链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善,企业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带来整个国家贸易量的增加。这些贸易便利化的改革可以在一国国内进行。事实上,一国国内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比参与国际谈判降低关税更能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改善的贸易便利化指标能很好地平衡国际收支,因为出口商更愿意花大力气促进全球供应链环境的改善。
回顾整个研究过程,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对国际标准的遵守是改善国际供应链环境,进而增加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但是每个国家因国情不同,需要改革的领域也各有差别。标杆测评工具关注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产品和模式、贸易便利化指标的现状,以及对产品供应链的投入等因素。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决策者、咨询师和经济战略家为自己的国家量身打造最适合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方案。
这些成果只是贸易便利化和全球供应链关系的基础研究,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全球供应链日益推动国际贸易并影响国内和国际发展模式,情况千变万化,因此这四种研究方法涉及到的研究问题难免会有争议。(1)国家或地区的主张如何影响公司的决策?一家公司将如何根据国家经济环境制定自己的供应链策略?这方面的实验数据太少,仅有的案例也不足以说明问题。国家和公司的决策者需要了解贸易便利化政策对采购与生产决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2)国内和国际公司应如何支持国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与全球供应链参与度?是从公司角度出发还是从国家角度出发?像商会这样的组织是否属于供应链的参与者?(3)在贸易便利化的研究过程中,是否要考虑贸易公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公司是否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并促进国家的发展?
对供应链专业人士而言,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联合国际、国家间和地区间的力量,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从而引导公司正确决策以促进国家的发展。本文提到的四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全球供应链的设计、改革以及现状,应受到供应链专业人士的关注。
*本文系北京物资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物流英语翻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文章来源于美国《供应链管理》杂志(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2,48(3):7-12.
[1]Gereffi,G.,O.Memedovic.The Global Apparent Value Chain:What Prospects for Upgrading by Developing Countries[M].Vienna,UNCTAD,2003:225-229.
[2]Czubala W.,B.Shepherd,J.Wilson..Help or Hindrance?The Impact of Harmonized Standards or African Exports[Z].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4400),The World Bank,Wachington DC,2007,36(4):405-419.
[3]Fink C.,A.Mattoo,C Neagu.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Cost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Z].World Bank WorkingPaperSeries(2929),2002,30(4):113-129.
[4]Hausman W.H.,H.L.Lee,U.Subramanian.Global Logistics Indicators,Supply Chain Metrics and Bilateral Trade Patterns [Z].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773,2005,46(11):109-119.
[5]Freund C.,D.Weinhold.On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national Trade[Z].Technical Report,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693),Board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vstem,U.S.A,2000,26(4):245-259.
[6]Fink C.,A.Mattoo,C.I.Neagu.Trade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ervices:How Much Does Policy Matter[Z].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6:nl),2002,30(6):81-108.
[7]Ferro,E.Productivity in Globalized Firms[D].Massachusetts:PhD Dissertation Chapter,Brandeis University,Waltham MA,2009:95-109.
[8]Chen M.X.,T.Otsuki,J.Wilson.Do Standards Matter for Export Success[Z].World Bank Working Paper(3809),2006,20(9):152-165.
[9]Ferro E.Signaling and Technological Marketing Tools for Exporters[Z].Policy Research Paper(5547),The World Bank,Wachington DC,2010,46(5):312-320.
[10]BouetA,S.Mishra,D.Roy.DoesAfricaTradeLess than It Should,and If So,Why?[J].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2008,48(7):142-158.